湖北稀土分布情況及其影響 |
|
發布時間:2012-6-5 來源: 閱讀次數:4216 | |
現在網消息受訪人:池汝安湖北省楚天學者,武漢工程大學教授,稀土研究專家 湖北稀土主要集中在秦嶺大巴山邊緣 長江地理:池教授,湖北的稀土礦主要分布在哪些位置,在中國稀土礦又是怎樣一 個分布情況? 池汝安:我國稀土礦產資源分布廣泛,目前已探明有儲量的礦區193處,分布于內 蒙古、江西、廣東、吉林、山東等17個省區。我省的稀土主要分布在竹山、竹溪一帶, 在咸寧、崇陽也有稀土分布。十堰市轄區的竹山縣境內此前就發現有稀土礦12處,具備 規模開發的礦床2處。竹山縣探明的稀土儲量達121萬噸,按市場值計算,這座金屬礦 的潛在價值達600億元。這次竹溪又發現了稀土礦,對湖北的稀土儲備來說是一個利好 的消息。不過,我們湖北的稀土礦并沒有開發,而是作為一種戰略儲備礦,進行保護和 規劃,嚴禁開采。 長江地理:我注意到,這次竹溪發現稀土礦,在國內引起了很高的關注。 池汝安:稀土被譽為“工業維生素”,因為具有豐富的光、電、磁、超導、催化活 性等優異性能,稀土被廣泛用于尖端科技領域和軍工領域,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高新技 術和軍事戰略元素。 最關鍵的因素還是現在“稀土熱”,最近稀土價格上漲,股票市場,稀土板塊比較 受關注,國家政策也開始對稀土礦的開采和出口進行了限制。 在國際環境中,日本又向中國施加壓力希望中國能夠放開稀土出口。 在這樣的綜合背景之下,竹溪新發現的稀土礦,自然就會引起媒體和外界的關注。 走私拉低稀土價格 長江地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稀土價格降低呢? 池汝安:稀土的價格較低是各方面原因造成的。一:建國初期中國外匯非常短缺, 稀土作為創匯的新產業,任務就是想方設法要將其成本降下來,去國際市場上與美國、 日本競爭。 二、改革開放初期,一些地方受利益驅動,一度出現一哄而上、過量開采、稀土分 離冶煉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現象,不僅造成亂采濫挖、資源浪費、水土流失現象嚴重,而 且造成產銷嚴重失衡,市場惡性競爭,中國稀土的出口價格甚至低于別國的開采成本, 再加上環保因素,其他國家自然愿意選擇停止開采本國稀土,大量進口中國的廉價稀 土。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稀土的走私:根據統計,我國從事稀土礦產開采、分離的生產 企業現在有169家,卻只有20余家擁有出口配額,由于配額越來越少,而且發放向生產 企業傾斜,想獲得并非易事,一些稀土業主開始尋求走私渠道。(記者注:來自海關的 數據,從2008年至今年共查獲稀土走私約16000多噸。) 這些因素都是造成稀土價格降低的主要原因。 日美早就開始戰略儲備 長江地理:現在中國稀土的出口形勢如何? 池汝安:2005年,商務部和海關開始禁止“稀土原礦”出口,并大幅上調了稀土 的出口稅。自2007年起,中國開始對稀土生產實行指令性規劃,并開始減少稀土出 口。2010年,商務部下達的稀土產品出口配額為30258噸,這一數字較2009年驟減了 19887.1噸,降幅達到40%。而明年的稀土出口配額不出意外將會繼續下降。 長江地理:出口配額減少的原因是什么? 池汝安:這是一種戰略儲備。你知道所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開采完之后就只能依 托進口了。以日本為例,其早在1983年就出臺了稀有礦產戰略儲備制度,2006年,日 本又把鉑、銦及稀土類三種資源納入儲備對象,這三者都是日本最頂尖的汽車、電子、 信息等產業急需的物資。 稀土儲量居世界第二的美國也是如此,早在1999年就已逐步停止開采自家的稀 土,并將最大的稀土礦硭廷帕斯礦封存,轉而從中國進口充實自己的戰略儲備。 長江地理:作為中國廉價稀土的最大受益者,日本更是多次施壓,要求中國擴大稀 土出口。 池汝安:其實,根本原因還是資源之爭,雙方都在爭取資源上的話語權 |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