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江西師生用暑期實踐傳贛鄱薪火,這波操作必須贊!
啟航網訊 7月29日,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以《江西師生用暑期實踐傳贛鄱薪火,這波操作必須贊!》為題報道我校。
全文如下: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李芳報道:2025年暑期,贛鄱大地驕陽似火,比天氣更熾熱的是江西高校學子的實踐熱情。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的精心部署下,“牢記囑托強國有我 行走贛鄱感恩奮進——文化贛鄱行”暑期大思政實踐活動如火如荼開展。全省學子圍繞“紅色、書院、陶瓷、醫藥、農耕、戲曲、礦冶、客家、茶葉、贛商”10條線路,在社會大課堂中錘煉本領、傳承文脈,讓青春在文化傳承的火熱實踐中綻放別樣光彩。
紅色基因是贛鄱大地最鮮明的底色,也是實踐活動中最動人的篇章。
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一場三人紅色講解依次展開。10歲的講解員郭景添用清脆童聲講述紅軍長征故事;江西理工大學實踐隊員吳雨航,將學校蘇區精神館展陳與革命文物深度結合,接續講解;當地講解員楊麗則深情講述紅軍和老鄉共耕的故事。“三人依次講解,講的是歷史,傳的是信仰?!眳怯旰降母形?,充分體現出傳承紅色精神的堅定。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景德鎮程家山村的山巒間,仍回蕩著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戰斗回響。南昌航空大學暑期大思政實踐團師生們佇立烈士紀念碑前,聆聽革命先烈們的抗日故事,那些課本上記錄的抗日戰爭文字有了千鈞之重。
客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贛南師范大學的實踐隊伍深入贛南十八縣,在客家文化的沃土中探尋非遺魅力。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指導下,隊員們體驗客家擂茶制作,從最初擂棍拿不穩、用力不均勻,到后來動作嫻熟地將原料磨成細膩茶泥,在木杵與陶缽的碰撞中,領悟“一擂千年,贛鄱茶語”的韻味,更品出其中蘊含的客家人民堅韌、包容與堅守的精神品質。
在國家級傳統村落宜豐縣天寶鄉平溪村,斑駁白墻、精巧黛瓦與幽深古巷,構成東華理工大學學子的天然課堂。他們穿梭于元明古建間,探訪羅酒作坊、記錄土紙技藝、追溯青銅印記、體悟農耕智慧。接下來,他們還將撰寫調研報告,對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議?!澳軐⑺鶎W知識轉化為服務鄉村的實踐,太有成就感了?!睂嵺`隊員趙一鳴興奮地說。
中醫藥文化是江西的特色名片,今年6月至7月,江西中醫藥大學“文化贛鄱行”組織38支隊伍赴全省29個縣區開展暑期大思政實踐活動。有的實踐隊前往中藥飲片公司,學習非遺中藥炮制,感悟“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蘊含的工匠精神;有的實踐隊來到中草藥種植基地,跟隨藥農學習黃精、茯苓等道地藥材的種植技術,參與除草、采收等勞作,在贛鄱大地同上一堂“有中醫藥味”的大思政課。
書院文化、贛商文化、農耕文化等線路上,同樣活躍著高校學子的身影。南昌師范學院文化分隊走進“天下書院之祖”——廬山白鹿洞書院,在御書閣,南宋陸九淵的“心學”思想如清泉流淌,激蕩起青年學子的創新火花與實踐熱忱;延賓館中,胡居仁“仁愛為本”的教育理念浸潤人心,讓師生們在千年文脈中深切感悟書院文化的深厚底蘊,深刻體會教育不僅是知識傳授,更是人格塑造和精神引領。
“我們精心設計10條線路,讓每一條線路都成為思政教育的生動教材,讓每一次實踐都成為知行合一的成長階梯?!笔∥逃の麄鞑坎块L、省教育廳社政處處長王宣海的話,點明了活動的初衷。
從紅色舊址到古村街巷,從車間廠房到田間地頭,江西高校學子用腳步丈量贛鄱大地,用行動詮釋文化傳承。這場“文化贛鄱行”暑期大思政實踐活動,不僅讓學子在實踐中鍛煉才干,更讓贛鄱文化在青春的接力中煥發新的生機,成為新時代江西發展畫卷中一抹亮麗的青春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