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南航要聞>詳細內容

南航要聞

陳玉華:扎根一線 心系學生的好老師

來源:江西省教育廳官微 作者: 攝影: 發布時間:2021-09-29 瀏覽次數: 【字體:

 近日,省教育廳公布了江西省“新時代學生心中的好老師”第三榜宣傳推介人選,南昌市第一中學涂圯凡等28名教師光榮上榜。

 讓我們一起來看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制造工程學院教師陳玉華的事跡。

扎根一線  心系學生的好老師

 ad839811391e4bd1b1ab22c4e017f00e.jpg

陳玉華

 陳玉華,男,1979年出生,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教授,現為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制造工程學院副院長。陳玉華長期堅守教學一線,堅持以人為本,為專業發展嘔心瀝血;他銳意改革、開拓進取,教學改革成效突出,獲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他潛心育人、關心學生發展,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指導學生獲課外科技創新國家級獎勵7項、省部獎勵20項;他堅持把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注重課程育人;他刻苦勤奮,潛心學術研究,主持科研項目20余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8項。

 bfe9b713c0a84ea7b0999488113c6a90.jpg

情系老區 勇挑重擔

 20066月初,剛剛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完成博士論文答辯、正在等待畢業派遣的陳玉華,突然接到廣東一家企業的電話,對方希望他能到企業的博士后工作站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承諾可以為他提供合適的、專業對口的研究課題,優厚的待遇和科研條件,更希望他以后能留在那里工作。當天晚上,陳玉華失眠了:能夠到北上廣發展,是他夢寐以求的夢想;老父親臥病在床,家中需要他多掙點錢來接濟;但此前已和南昌航空大學簽約,已經答應拿到畢業證、學位證就去報到;江西是革命老區、經濟不發達,革命老區更需要人去建設、去發展……經過幾天激烈的思想斗爭,他最終謝絕了廣東企業的邀請,在拿到畢業證、學位證、派遣證的當天就來到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工程系報到。從此,他就把自己和這所身處革命老區的學校和學生們“焊”在了一起。從報到的那一天起,15年來他一直工作在教學、科研和基層教學管理的一線,一刻也未離開過。

 出生貧困農民家庭的他,吃得苦中苦,并沒有因為自己是博士就重科研輕教學,反而把教學看得更重,因為他認為自己更重要的身份是教師。為了搞好教學,陳玉華沒有急著站在講臺上,而是讓自己重新做了回學生,和學生一起坐在課堂上聽老教授的課、學習授課方法。很快,他能勝任專業課程的教學,并獲得學生的認可。正當他準備在科研、教學方面大展拳腳的時候,系里由于歷史原因導致師資結構不合理、年富力強的年輕人比較缺乏,馬上面臨教育部的教學評估。此時的他,年僅28歲、參加工作僅半年,他又勇挑重擔,擔任焊接工程系副主任,開始為有著60多年歷史的老專業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ec3a35ef1e5947cb908a9fac3e03222e.jpg

愛崗敬業  創先爭優

 焊接專業是南昌航空大學1952年建校之時就開設的老專業,在科研、教學以及師資等方面有較好的基礎。然而在國家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背景下,老專業卻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和機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促進焊接專業的發展是每個昌航焊接人的責任!”作為焊接工程系主任的陳玉華如是說。他時刻將焊接專業的發展牢記心中,積極尋找機會、創造機會、抓住機會促進焊接專業的發展。一方面注重焊接專業的內涵建設,在教學改革、規范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狠下功夫,提高自身實力;另一方面,注重和同行的溝通和交流,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主動與國內焊接界同仁溝通、交流,為焊接專業的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為了使焊接專業能夠繼續保持優勢,近年來,陳玉華帶領焊接工程系教師不斷進行新的嘗試和突破。他先后組織焊接專業相關老師申報并成功獲得 “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南昌航空大學-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項目,為焊接專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據粗略計算,在焊接工程系工作15年,陳玉華為專業建設、專業發展撰寫的各種申報材料、規劃、報告近70萬字。擔任焊接工程系副主任、主任的12年里,持續的努力保持了焊接專業的優勢和特色,提高了焊接界、教育界對該校焊接本科專業的認可程度。2018年,南昌航空大學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在國內本科專業排行榜上位居第2名。2019年入選“中國大學本科教育分專業排行榜”五星級本科專業。     

“他本身看起來是很嚴肅的一個人,所以上課時大家都比較安靜,老師的課程就像一塊巧克力,簡簡單單熱量卻不低!”“與其他老師上課的備案方式迥然不同的是,陳老師將每節課需要講授的內容濃縮到一張A4紙上,他上課時條理清晰,思路嚴謹,內容嫻熟,不時結合工程實際進行舉例,讓我們聽得很有意思。”一位焊接專業上過陳玉華《金屬材料焊接》這門課的學生欽佩地說,在大學里,能夠遇到這樣一位全心全意撲在教學上的老師就是學生最大的幸福。陳玉華作為大四畢業生的導師,對于學生的畢業設計十分關心,由于學生知識面窄導致設計中存在的諸多紕漏,他都十分細致地指出并作出相應的指導,直至學生把畢業設計盡可能完美的完成。

89913bfc01934332a8759a6a0128bf8d.jpg 

潛心育人   關心學生發展

 作為一名教師,陳玉華在促進學生創新實踐方面投入了大量心血和精力,經常在周末利用先進科研設備為學生開設開放型實驗、指導本科生下實驗室進行科研訓練。他指導學生先后獲得國家級、省級創新訓練計劃項目8項;指導的本科生先后獲嘉克杯國際焊接大賽第二名、全國大學生焊接創新大賽一等獎等各種獎項21項;指導本科生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2篇、申請專利5項。作為本科生班主任,陳玉華對學生“嚴而愛”,所帶班級被評為學校先進班集體,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其本人也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就業工作先進個人”。作為研究生導師,陳玉華指導的研究生中每年都有獲得國家研究生獎學金和研究生創新基金的學生,指導的兩名研究生被評為南昌航空大學第一屆“研究生十大創新標兵”、南昌航空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標兵”;指導的5篇論文被評為江西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與陳老師相處,剛開始會覺得嚴肅,久了才會發現其實他很熱心腸。”學生說了一段小細節,顯示了陳玉華“冷酷”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對學生、對事情火熱的心。2013年,焊接專業學子參加第十三屆江西賽區“挑戰杯”大賽,陳玉華是指導老師,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與學生共同探討項目實施方案,負責為學生報銷買實驗器械和材料的費用,每天都忙到很晚。“挑戰杯的決賽評審現場設在江西財經大學,陳老師可能覺得如果他都不在現場,那么我們看起來就像沒有娘的孩子一樣,所以再忙他都過來了”,陳玉華指導的參加挑戰杯的學生說道,“然而陳老師在專業發展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所以在時間上并不充裕,挑戰杯決賽的第二天他要代表焊接工程系匯報教學設備采購方案并爭取相關經費,因此,他只有把辦公室搬到評審現場,利用指導空隙準備第二天的論證報告,呆了一個上午,真的難能可貴!”也許看起來笑容可掬的老師更容易得到學生的親近,但是誰又能說像陳玉華這樣的老師不讓人心底里油然生起暖流?

作為一名教學科研崗位的教師,陳玉華放棄了大部分的節假日和休息時間,潛心搞好教學和科研工作,連續多年堅持大年初二就到辦公室加班。陳玉華作為項目主持人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省部級基金項目30余項,研發的關鍵技術及裝備解決了航空航天關鍵部件研發、生產的技術難題,在航空、航天企業推廣應用,獲得中國航空學會科技成果一等獎、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科技獎勵9項;主持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省級教學改革項目等教改項目5項;以第一作者發表SCIEI收錄的學術論文90余篇、教改論文10篇,申請專利28項,出版專著、教材8部,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

 陳玉華多次被評為“江西省模范教師”“南昌航空大學優秀教師”“南昌航空大學優秀共產黨員”。他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攻堅克難的事跡多次受到江西日報、中國青年網等媒體報道。

 

   
責任編輯:李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