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學子劉鑫榮獲“江西省最美大學生”稱號
啟航網訊 近日,江西省教育廳授予10人“江西省最美大學生”榮譽稱號。我校飛行器工程學院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2018級本科生劉鑫同學當選為江西省最美大學生。
身殘志堅的他,在校獲得6項國家級榮譽,14項省級榮譽,校、院級獎20余項。在相關雜志發表文章4篇,主持國家級大創重點項目1項,校級創新、創業項目各1項、校“三小”4項,參與他人項目2項,創辦了南昌白鷗科技有限公司,以第一發明人身份獲2項國家發明專利和8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受理,3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迄今為止,他成立了十幾支創新或比賽團隊,累計帶動各學院近百人一起開展科研求索。
今年5月,劉鑫的勵志感人事跡獲人民網總網、新華網總網、人民日報客戶端、央視新聞客戶端、學習強國平臺、中宣部時代楷模發布廳、團中央官微、全國學聯官微等多家主流媒體廣泛宣傳報道,累計閱讀量破億,曾進入微博熱搜榜第4位。劉鑫的事跡感動南航,全校師生掀起了學榜樣、追先進、做榜樣的熱潮。
靠精神鑄劍,用意志礪劍,憑奮斗亮劍
——記“江西省最美大學生”、飛行器工程學院學子劉鑫
“青春,是一本精致的筆記本,我把青春寫成詩歌,用花樣的歷程點燃奮進的火炬,雖處黑暗,心向光明,縱使上天給予我的,不如別人精致的,甚至有所破損的翅膀,也不會停下追逐夢想的腳步。”劉鑫,飛行器工程學院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2018級學生,雖然被病魔折損了飛翔的翅膀 ,但他用堅韌不拔的意志,詮釋了什么叫做“青春”。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
“上天總是針對我,我總是很倒霉,不管我做什么事,它都要阻撓我一下,但是他越是阻撓我,我就越是要成功。”他曾是一個與死神擦肩的人,剛出生時由于生產時間過長而缺氧腦癱,后經醫生搶救而保住了性命,但從此他卻再也沒有一個正常人的生活——雙手顫抖無法控制,說話吃力且含混不清,雙腿因不能直立導致無法正常行走,書寫極為困難。但他站起來、向前跑,獨立生活、鉆研設計、摘金奪銀,偏要沖撞命運對他的不公,他說:“只有不認命,才能有尊嚴的活著。”
憑借著一股不服輸的拼勁,2018年9月劉鑫順利通過高考并踏進了南昌航空大學的校門。新生的軍事訓練,原本他可以申請免修,但他并沒有,而是和其他同學一樣,不折不扣、全程參與了所有的軍訓項目。母親曾多次要來學校陪讀,但都被劉鑫堅定地拒絕了。沒有了親人的照顧,因雙手顫抖及腿腳不便,他無數次在學校食堂打翻飯碗,無數次摔倒在學校的小路上。但是等待他的遠不止這些……第一次上制圖課,老師讓大家用圓規畫出一個圓。對于普通人來說這是一個極其簡單的動作,但他沒法做到。一次次嘗試后,他發現他根本無法控制那只顫抖的手,于是試著用身體壓住不讓它抖,卻只看到圓規在大汗淋漓的手中劃破一張張圖紙。這讓他心如刀絞,他是多么渴望能夠寫出一個不顫抖的字啊!每次考試,他都大汗淋漓,必須用全身力氣來控制那只顫抖的手。由于用力過大,手經常磨破出血,但他忍著劇痛毅然完成試卷,交卷時才發現,傷口處的血肉已和筆墨混合在了一起。
“在這個世界,要么被困難打敗,要么就站起來打敗它!”。他從不輕言放棄,摔倒了就爬起來,一次不行就再來一次!從開始獨立將飯碗端上餐桌,到嘗試跑步騎車、學習打球游泳,劉鑫一步步戰勝命運,開始了屬于他的一個又一個“第一次”。為了提升書寫速度,他沒日沒夜地練習,經常磨破雙手;為了讓雙手更有力氣,他開始進行力量訓練,每天做200個俯臥撐和30個引體向上。終于,從答不完卷到提前交卷,從六七十分到八九十分,劉鑫的專業成績從20多名上升到了班級前列,先后獲得過優秀學生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企業獎學金等。
正是因為這種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劉鑫于2021年4月在學校“感動南航”評選活動中排名位居榜首,榮獲“感動南航”暨“十佳大學生”稱號。今年9月,他以專業第一的成績獲得研究生推免資格。學校黨委書記羅嗣海在看望劉鑫時,勉勵他要在困境中不斷奮進,戰勝挫折,迎接挑戰。
心懷感恩,溫暖前行
“老師和同學們的噓寒問暖和指導關懷,極大地便利了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科研”,“雖然母親沒有陪在身邊,但南航大家庭給我家人般的溫暖,我很感動。”正是這份感動,讓劉鑫從內心深處鼓勵自己向前看,勵志為社會奉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劉鑫自幼便對各式各樣的武器有著了濃厚的興趣,經常自己做飛機模型、模擬炸彈實驗,進入我校的飛行器設計國防特色專業學習,一直是他的夢想。剛進入大學,劉鑫便加入到學院航模隊,多次參加各種航模巡演活動。在一次實踐課程中,劉鑫第一次見到風洞試驗,空氣動力的魔力深深吸引著他,在這種濃厚的氛圍下,他愛上了科研。圖書館、實驗室里,經常一呆就是一整天,在他的鉆研下,水中電動車、艦載機總體設計躍然紙上,3D打印機、可控安全酒精燈應運而生,可伸縮式前起落架、戰斗機主動同時裝置不斷精進。經常有學弟學妹們向劉鑫請教設計技術和專利申請的經驗和流程,他都一一傳授“心得秘籍”,毫無保留。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教學樓前,劉鑫看見四五個人將輪椅和一位殘疾學生抬上四五層樓的樓梯。他覺得非常不方便,便去問為什么不去買個爬樓的輪椅。通過聊天劉鑫得知,國內自主研制的爬樓輪椅還是需要人協助,而國外進口的智能爬樓輪椅價格非常昂貴,足以抵得上一輛小汽車的價格。當時他就下定決心,要開發一款可以爬樓梯的輪椅。同時,他從調研中還了解到,中國現在有8000萬人不能正常走路,兩萬萬人行走吃力,他希望自己可以造出一款高性能又價格低廉的自動爬樓輪椅,幫助到更多的人,打開更多的窗。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
篤定了科研前進方向之后,劉鑫立即著手組建團隊,進行“自動爬樓輪椅”的研究。從圖紙設計、零件制作、設備組裝,劉鑫都計劃詳盡,但是項目的行進遠比他想象的要困難許多。
由于雙手顫抖,有些零件他需要畫四五個小時才能完成,但他不怕吃苦,最終獨立完成了400多個零件的圖紙;零件的制作與工業生產很相近,需要經常使用切割機、電鉆等危險儀器,他顫抖的雙手經常被切割機弄傷,有時一只手上就貼著5、6個創口貼。可是,還有,履帶上樓時打滑、輪椅結構強度不過關、帶動推桿在實驗過程中突然斷了……類似這樣的問題,總是忽然地跳出來,擋在了前進的路上。
“由于是自己開發電路板,經過一個月調試好了代碼,一接上輪椅,電線直接短路燒著了”,“最糟糕的一次由于重心沒調節好,整個輪椅從樓梯上滾下來,幾乎快成功了的項目幾近報廢,又得從頭再來。”資金在不斷地重復試驗中耗盡。“算了吧,我們不可能成功。”質疑的聲音,從來沒有間斷過,20人的團隊,在短短兩個月,就只剩下5個。
項目一度停滯,就在團隊最困難的時候,學校從資金、技術等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一下就把項目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這極大地堅定了劉鑫前行的信念。2020年初疫情暴發,學校處于停課狀態,為了能讓團隊繼續研發,劉鑫在南昌市區給團隊找到了一間很小的出租房,繼續他的項目研發。為了盡量節約項目資金,他們經常從自己的伙食費里省。在碰到項目技術上的難題時,團隊成員經常爭得面紅耳赤,但當一個人提出解決方案后大家便又很快投入分析和研究中。暑期,他選擇了留校,頂著烈日去實驗樓搞研發,一弄就是七八個小時,經常做到晚上11點才發現自己還沒吃晚飯。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新式智能輪椅項目在江西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獲得全省第一,而后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陸續被人民網總網、新華網總網、人民日報客戶端、央視新聞客戶端、學習強國平臺、中宣部時代楷模發布廳、團中央官微、全國學聯官微等媒體報道。目前,項目朝著減重、輕量化方向繼續發展。
“我希望將這款輪椅做好,推廣給全國行動不方便的人們使用。”“我是一個不健康的人 ,但我又是一個健康的人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辜負南航人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窮且益堅,我何懼命途多舛”。這就是劉鑫,他用信念挺起黨員的精神脊梁,用奮斗書寫青春華章,用實際行動為全體南航人樹立了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