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南航要聞>詳細內容

南航要聞

深夜燈光:致敬夜晚南航的守護者

來源:黨委宣傳部 作者: 攝影: 發布時間:2022-06-24 瀏覽次數: 【字體: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南航嗎?

  夜色已濃,大部分人還在沉睡,大片的黑暗中,卻始終有一些燈光未曾熄滅,或是為了學校的整潔干凈,或是為了早晨一口熱騰騰的早餐,或是在微弱的燈光下堅守崗位巡邏執勤……這些在黑夜里堅守的燈光,從不嘩眾取寵,也不驚天動地,雖一燈如豆,卻始終在用滿腔責任守衛著你我的黑夜。

4b8866d482074c549d52b8f4b341ebb0.jpg

充滿煙火氣的食堂燈光

  凌晨三點,后勤處潭洪繼家的燈光在一片暗夜中亮得格外醒目,他熟練地穿好衣服,坐進車子,與前來匯合的食堂采購組同事一起,驅車趕往批發市場,為即將到來的早高峰準備食材。

  那里是不同于校園的熱鬧,最新鮮的食材已經擺上了各個攤位,潭洪繼和他的同事們穿梭在各個熟悉的攤點前,以熟練又毒辣的眼光,在各種菜品中迅速地挑揀著。他們的目標是新鮮、安全、健康,且實惠。

  四點,各個食堂的燈光依次亮起,早餐組的丁金花已經準備就緒,與同事們“流水線”式熟練地開始熬制新一天的粥品。程蘭蘭看著熱騰騰的豆漿來不及感嘆它的香甜,便麻利地開始分裝,套袋,并貼心地配上了吸管。另一邊的案板上,面皮已經搟好,兩萬余人難調的眾口,在一字擺開的各種餡料面前,也只有大快朵頤……

  年過五旬的許家統又來了,作為一名老黨員,疫情期間他曾主動承擔起了餐飲科留校24小時值班工作的任務,50多天沒回家。疫情之后,他卻仍未松懈,如往常一般,來到食堂進貨現場檢查進貨渠道、原材料質量,尤其是凍品是否符合防疫要求。接著他又奔赴各個餐廳,不定時飛檢各食堂食品加工、餐具消毒、就餐環境等事宜,確保餐飲衛生安全。

  此時,東方已現微光,亮了半宿的食堂燈光迎來了第一批尋香而來的學生,新一輪的忙碌又開始了。

ac8320c97af54f31a2c9910335e1fc9a.jpg

24小時待命的維修燈光

  還在睡夢中的羅細軍,被一陣急切的電話鈴吵醒,他揉了揉眼睛,習慣性地看了下手機——凌晨兩點,20棟某學生宿舍沖水閥關不了水,不停流逝的水,讓人無法入睡。

  作為維修管理服務中心的維修人員,羅細軍對這樣的電話早已習以為常。他瞅了瞅窗外,正是電閃雷鳴,還伴隨著瓢潑大雨,雖然這一天的天氣著實差了些,卻也好過往常三九天氣的半夜從被窩里爬出來的痛苦。他眉頭也未皺一下,就義無反顧地披上衣服,提起隨時待命的維修包,打著手電,走進了校園的雨夜里。

  深一腳淺一腳到達需要維修的宿舍時,羅細軍的身上已經被淋得透濕,但學校維修管理服務“天將奇兵”般的響應速度,也讓同學們吃驚卻感動不已。羅細軍擰了擰濕透的衣服,就一頭扎進工作里,這樣的敬業也感染著同學們,小小的宿舍里燈光通明,無人睡去,大家一邊幫忙遞些熱水,一邊給羅細軍打打下手。

  待問題解決時,也不過半個小時的時間,同學們不停地說著謝謝。羅細軍擦了控臉上不知是汗水還是雨水的東西,卻也只會憨厚地笑笑:“沒關系,有事隨時打電話,24小時為同學服務就是我的職責!”

36b5b3d4ac3948518b25d89e340161e4.jpg

照亮整潔校園的路燈光

  凌晨五點,“唰唰唰”的掃地聲,在寂靜的校園顯得格外清晰。尚且亮著路燈的巷道上,身著工作服的54歲的巫結友,將前一天被雨水打落的樹葉細心地歸攏起來,裝進了旁邊的垃圾車里。在他身后,天漸漸地亮起來,路面一如往昔地干凈。

  日復一日在黑夜里的校園清潔工作,僅僅只是物業人員小小的、最為簡單的工作片段。春末夏初,南昌再一次進入雨季,這又給學校物業的工作再來了新的挑戰。

  “南昌市今天晚上將有大到暴雨等強對流天氣,請各中心做好應急工作”“現在在下暴雨,物業中心和能源中心要做好暴雨后的排查和排澇工作”。

  此時是晚間九點多鐘,后勤處工作群里處領導正在根據天氣變化第一時間布置工作。次日凌晨,因降雨量很大,上海路校區內積水嚴重。喬國興、徐標、吳建光三位主任二話不說,帶領后勤同事們冒雨在上海路校區內開展排查和排澇工作。他們在積水路段樹立安全提示牌,為了節省時間用手清理排水井和排水口的樹枝落葉等雜物,保證排水暢通,為了保障居民的進出安全,用手壘磚臨時鋪設應急道路。

  從當天夜里,一直工作到次日下午兩點多,每個人身上濕得都像從水里撈出來一樣,也沒人記得吃飯。但是沒有一個人退縮,沒有一個人喊累,沒有一個人掉隊,正是大家的不懈努力,使得積水在最短時間內排退,保障了教職員工的正常出行。

d33257f338204dc58d6c537061452847.jpg

110值班室守護的燈光

  深夜、凌晨、黎明,你我睡夢安然之時,校園內仍有忙碌的身影,用心守護著校園平安。辦公室燈火通明是保衛處的常態,值班人員徹夜堅守已成為他們的習慣。

  凌晨3點,校園110指揮中心還在調度新的一天校園防控工作。“東南門收到、東門收到、北門收到、巡邏隊收到……”對講機里傳來了各崗位反饋的信息。又是一個不眠夜。一直以來,“校園11024小時在線接警、24小時巡防處突、24小時調度布控……無論急事難事,或者突發險情,有困難找“校園110”已成為師生們的習慣。

  一日夜間,“110指揮中心”警鈴大作,某實驗室煙感異常。“110電話通知物業值班室開門,巡邏隊前往現場。”消防科長劉強做出工作布置的同時,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帶領同志們成功預防了一起火災事故。經查,該實驗室通風設備失修,設備升溫導致氣體異常觸發報警,如不及時處置會導致火災。正是他們24小時的在線值守,成功預防和處置數起火災事故。

  “第一時間扛起責任、沖上一線,是保衛處全體干部職工的職責所在,其實我的工作很普通。”劉強如是說。但正是因為如劉強一般的全體保衛人員,像一顆顆鋼釘,釘緊在一個個“普通”的工作崗位上,用點滴努力匯聚起守護平安校園的磅礴力量,讓校園的深夜、凌晨、黎明,都充滿著關懷與溫暖。

98c343fef765476f94a899d6097b96ef.jpg

溫暖人心的“車燈”光

  深夜的校園萬籟俱寂,結束了一天繁忙的學習,同學們在宿舍漸漸放松下來。隨后,宿舍的燈光一盞盞地熄滅,大家開始進入夢鄉。而此時,結束了查寢工作的輔導員們則又匆匆返回辦公室,繼續未完的工作。

  深夜零點,結束了一天的數據上報與排查,確認所有學生都在宿舍后,土木建筑學院輔導員喻寧關燈準備休息。可是,沒過一會兒,手機屏幕亮起,平日里柔和的鈴聲在寂靜的深夜卻顯得格外急促。來不及多想,喻老師急忙按下了接聽鍵,傳來的是學生略微有些慌張的聲音,原來他的室友突然嘔吐不止,腹痛難忍,看情況得緊急送醫。

  “怎么辦?”疑問一下子涌上腦海,喻寧清楚地記得學校相關要求——疫情期間學校封閉管理,學生就醫需要辦理轉診程序,并且“點對點”送醫。何謂點對點?就是必須輔導員全程陪同!“馬上送醫院,不能耽擱”,很快,疑問打消,進而就是有條不紊地開展起系列工作來:在電話中安撫學生,請他務必照顧好生病的同學,隨后喻老師一邊落實轉診手續,一邊聯系起學院黨委副書記肖怡。

  很快,二人匯合出門,發動汽車,開往就診學生的宿舍樓棟。此時的校園,亮著的燈光已是極少,于是,這盞照耀前路的汽車車燈,顯得格外明亮、格外溫暖。輕輕敲開宿舍門,接上生病的學生,再次啟動,出發,在同學的協助下順利將他送到了附近醫院就診。焦急等待檢查結果的同時,兩人還不忘了解學生近期吃過什么食物、飲食飲水方面有無異常。聊著,聊著,生病的同學忽然說:“老師,剛才在宿舍我是真的有點害怕的。但下樓看到你們亮在樓前的車燈,我的心一下就安靜下來了。有老師們在,是不用害怕的!”聽完這句話,大家都笑了起來,氣氛頓時不那么緊張了。

  幾個小時的等待后,檢查結果出來了,并無大礙。而五瓶藥水輸入后,學生狀況亦已好轉,二人長長舒了一口氣。將學生送回宿舍時,天已微亮。稍事休息后,太陽升起,二人又重新投入到新一輪的工作中。

057203b773b2496a969b8caee23f958d.jpg

實驗樓里徹夜不眠的燈光

  日出日落,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在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的這棟大樓里,勤勉的文化底蘊就此沉淀,不竭的創新發展動力亦在此輸出。每一年這里都有新變化,但不變的是凌晨實驗大樓永遠燈火通明。

  肖瀟,作為重金屬污染物控制與資源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者之一,在114實驗室里,用一個個凌晨的堅守,贏得日益提升的國際影響力和行業關注度。“中國重稀土之鄉”龍南礦山區環境污染問題一直備受肖瀟關注,受浸礦化學藥劑持續釋放影響,礦山區域土壤中氨氮的含量極高,污染緩慢析出進入地表水,嚴重影響環境。每次實驗肖瀟都要從龍南拉回百桶稀土尾水,并將近十噸的尾水分裝至小瓶中進行實驗,一次、兩次......各種傳統微生物治理方式他都嘗試了一遍,直至轉變思路,大膽采用藻類光合作用凈化尾水,從初見成效,直至成功將氨氮的含量降到排放標準以下。千方百計的努力、焚膏繼晷的堅守,成效明顯:受江西挺進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實驗室自主研發的自絮凝微藻處理氨氮技術在贛州市龍南市黃沙鎮稀土尾水項目點進行小試,日處理50L稀土尾礦廢水,連續穩定運行140天左右均達標排放,處理成本僅為企業已有滲濾池生物技術的40%。該技術得到挺進環保公司技術人員以及行業的高度認可,目前已完成中試反應器的設計與加工。

  114實驗室里為藻類提供的光源徹夜點亮,一個個科學奧秘仍等著去探索,一個個研究設想還等著去證實。這樣的凌晨,校園已陷入沉睡,卻是屬于肖瀟自我沉淀的獨特時光。“如何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是他對科學真理不懈追求的動力,這份動力牽引著他夜以繼日,樂于亦善于與實驗室燈光為伴。

  這一幀幀畫面,是實驗樓里科研人與時間賽跑的日常縮影。從這些燈火中,我們望見他們解決問題的喜悅和突破難題的成就感。燈光并不耀眼,但足以照亮他們懷揣夢想奔赴未來之路。

 

 


責任編輯:李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