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奮戰在暑期一線的工作者們
臥龍山下,前湖之濱。雖是暑期,但南昌航空大學里卻依舊有這樣一大批工作者戰酷暑、斗高溫,堅守在一線崗位。他們有的不畏艱險沖鋒在前,有的堅守陣地做好保障。就這樣,不拘日夜,不問寒暑,他們,一頭扎進了服務師生、建設校園的事業之中。
像父母對待孩子一樣對待每棟樓
七月驕陽似火,八月酷暑難耐,瀝青路面被烈日烤得發燙,刺眼的陽光也逼人低頭疾走。一年里最炎熱的時節是基建工作進行得最火熱的階段,雖已進入假期,基建處卻仍在不眠不休地工作。“基建處是沒有暑假的,這是施工的旺季,也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基建處處長蔣磊如是說。
基建處蔣磊和同事們在施工現場查看工程進度
作為組織校園總體規劃和基本建設的部門,基建處主要負責新建、改建、擴建和消防驗收。自前湖校區建成以來,我校迎來一輪前所未有的建設高潮,當前新老校區在建項目共有十一個。P棟教學樓承擔了航空制造工程學院的教學與科研任務,此時正在進行加層改造,為避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改造必須在暑假完成。研究生公寓是同學們翹首以盼的工程,現在仍有不少研究生住在基礎層,條件較為艱苦,盡早搬入新樓是共同的期待。校園消防改造工程涉及師生的生命安全,是全校上下關注的重點,容不得絲毫馬虎。
暑假的基建任務繁重,在確保質量、做好安全的同時必須推進速度。為此,基建處全體員工整個暑假都沒有休息。家住南昌蓮塘的漆艷祥甚至直接住進工地,吃喝拉撒都圍著工程轉,每周僅回家一次,也只作短暫停留。“就像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對每一棟樓都飽含深情與責任。看著它們一天天變化,我們心里也很欣慰。”蔣磊說。
“磚”是基建人工作中朝夕相伴的建筑材料,“我們就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往哪搬”更是對基建人信念與堅守的生動詮釋。
經過一個暑假的奮戰,各項工程都得以有序推進,并進入收尾階段,為老生返校、新生報到和70周年校慶做好準備。
志愿小服務,抗疫“大思政”
從東襖到夏服,疫情的陰霾在不斷反復中仍未散去。暑假疫情再次起伏,在這個關鍵時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李江波毅然決然報名加入到校園核酸檢測志愿服務中來。“作為一名退伍軍人,遇到困難一定要沖在一線;作為一名思政課老師,也應進入‘社會實踐大課堂’常學常新。”李江波認為這不僅是一次志愿活動,更是他應該履行的責任。
李江波與其他志愿者一起被安排到指定的核酸檢測點協助檢測,大家分工明確,掃碼、遞試管、取樣……每一步都嚴絲合縫,容不得半點差錯。李江波負責的是檢測的首要環節——掃碼核驗身份。在一次核驗中,他發現被檢測者與掃碼顯示的身份并不匹配,經過一番排查,最終發現是該名群眾的身份綁定成了其他親屬。“掃碼檢驗雖然看起來是小事,但細心、耐心、留心三者缺一不可,這樣才能避免出現問題。”李江波說。
炎炎酷暑,李江波一直堅持穿戴著厚重的防護服和護目裝備,一站便是四五個小時。期間,他依然挺拔如松,用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服務大眾。在被問到是否會疲憊時,李江波堅定地說:“這一點小的困難和醫護人員們比起來根本不算什么。特殊時期,本就該大家一起共克時艱。”
李江波在掃碼核驗身份
在做志愿者的時候,李江波多次碰上自己的學生,當他隔著防護鏡叫出一個個名字時,學生們的表情或驚訝,或心疼,或贊許。“想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就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更應該在學生面前帶好頭、做表率。親其師,信其道。參與核酸檢測,不僅是一場服務活動,更是一堂無形的思政課。”李江波說,讓思政的溫暖直達學生的心靈深處,這就是“志愿小服務,抗疫大思政”的初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他表示將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繼續向著這個目標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為了工作,克服困難
“請問有人嗎?”一個清亮的女聲劃破了保衛處大樓的寧靜。晚上七點五十分,正處于休假狀態的保衛處校衛隊隊長伍建文在聽到聲音后趕忙起身,走出辦公室,尋找聲音來源。大廳里一個女同學急急忙忙向他跑來,“可以調監控嗎,我的電動車被偷了,暑假結束剛回來我就找不到它了。”伍建文一邊安撫她的情緒一邊帶她來到保衛處門前,指著那一片整齊排列的車輛說,先在這里找找。
為了保障學生安全,學校禁止無牌照電動車和大功率超標電動車在校園內通行,保衛處承擔著維護交通安全的職責,將違規車輛統一運到這里,并通知車主及時處理。然而,并非所有學生都能理解這項規定的苦心。暑期有位留學生拒絕配合電動車收繳工作,甚至直接關閉了語言溝通功能,以聽不懂中文的姿態表示抗拒,這給勸導工作增加不少難度。伍建文好說歹說將他請至辦公室,同時也邀請了學院輔導員和老師協助溝通。直到深夜十二點,這名學生終于理解大家的良苦用心,并在簽署承諾書后同意及時處理車輛。
“保衛處有時是個‘得罪人’的部門,日常的工作看似簡單,但其中的苦與累常人難以體會。”伍建文說。
夜幕降臨時,三食堂后面總停著一輛警車,紅藍交替的燈光會閃爍一整個晚上,它守護的正是一旁的剛落成的研究生公寓。不久前這棟樓剛完工,許多女同學已經搬了進去,但門禁刷臉系統還未安裝到位。保衛處敏銳地發現安全隱患,并迅速派人通宵值守。伍建文說:“閃爍的警燈可以起到震懾作用,一旦有需要也能立即出警。”徹夜未眠的他們守護的是同學們的安心美夢和太陽升起時的充沛精力。
保衛處在北門執勤
“我們的職責就是維護校園的安全穩定,沒有安全的環境,學校難以開展教學科研活動。我們的工作也很平凡,只是做了這份工作,就必須把它做好。”已經55歲的伍建文患有高血壓,每天要吃四種藥,“克服困難”是他的口頭禪。保衛處里有許許多多和他一樣克服困難、堅守崗位的人,正是他們的默默付出,我校校園發案率逐年下降,安全環境得到顯著改善。也正因如此,學校連續八年獲得“全省平安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清晨的守護者
清晨五點半,當第一縷陽光灑落在前湖之畔時,后勤處物業中心主任蔡建峰已經來到學校的孔雀園里消毒殺菌,給小孔雀喂食。就像看見媽媽似的,小孔雀們圍在蔡建峰身邊,嘰嘰喳喳地吵個不停。
為了迎接今年70周年校慶,蔡建峰整個暑假都泡在孔雀園里,把家安在辦公室,早出晚歸,日復一日,皮膚曬得黝黑發亮,手指愈發粗糙腫脹。在擦拭汗水,擰干衣服的小憩時刻,蔡建峰直起身子,看著陸續搭建好的花架、溫室、花廊、花箱,他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這下孔雀園可以順利迎接校慶到來,歡迎校友回家了。
同樣在五點半出現的還有上海路校區維修中心副主任吳建光,他每天都要去校門接施工人員和工程車輛,并到保衛部門做好報備工作。今年暑假,上海路校區共有9項校慶工程,包括園林綠化、教學樓外墻粉刷、中心花園修繕等。為了充分利用暑假的黃金時段,吳建光每天都守在學校里,親力親為對接項目工程、監督施工過程,確保各項操作符合標準,達到預期。
吳建光與同事們查看老校區校慶修繕工程
“大家加把勁,注意安全,我們在工期內保進度保質量,讓老校區在校慶前煥然一新,也算是給校慶獻禮了。”吳建光站在在幼兒園北面的廣場上給大伙加油鼓勁,此時室外溫度高達40度,他已經在這站了三個小時,汗水早就浸濕衣衫,但他絲毫沒有休息的打算。
相比以往,今年暑期后勤處的工作量十分繁重,除了以往需要修繕的大批新生公寓外,還增加了校慶70周年亮化維修工程、變電站升級改造工程和研究生公寓熱水項目等。整個后勤處全員出動,頂烈日,戰酷暑,默默無聞地深入校園各個角落。現在,兩個校區的維修和改造工程都在按計劃穩步推進,靜待校慶來臨。
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暮色漸濃,溫素梅辦公室的燈光卻還亮著。整個暑假,她都是如此,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為學生們提供學習生活上的幫助。
在溫素梅眼中,輔導員既是學生們的老師,同時也是他們的益友。溫素梅的基本工作內容涉及到學生的學習就業、日常生活、思想狀況等方方面面。暑假期間,同學們在學習中有不懂的地方首先就會向她提問,而生活上的問題就更多了,大到心理疏導,小到衣食住行,甚至還每每有突發情況。但,無論遇到什么,她都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地解決。
說是假期,但溫素梅幾乎一天都沒休息。有兩百多名學生留在學校考研、做實驗,作為輔導員,她每天得及時向學工處匯報數據,催促所有學生健康打卡,甚至每晚11點鐘都要去宿舍的門禁系統查看所有的學生回寢情況。對于在校外的學生,溫素梅則每日不忘提醒大家注意保障自身安全。“只要學生們有問題,他們隨時都會問。我24小時不關機的,每次走到哪第一時間就是想著趕緊把電充上,學生們的問題一定要及時解決。”溫素梅笑著說道,“暑期里,同學們有些半夜睡不著就會在手機上找我傾述心事,有時他們說完睡了,結果我清醒了。”這或許也是溫素梅工作中幸福的“煩惱”吧。
溫素梅走訪學生宿舍
8月25日的女生宿舍搬遷現場一片繁忙。完善搬遷流程、策劃搬遷路線、安排搬遷志愿者……各項事宜都早早在溫素梅心中了然。“準備做得越充分,同學們搬遷過程就會越順利”,除了思慮周全,溫素梅更是在搬遷過程中親力親為,與同學們一起搬運。說說笑笑間,同學們說,好像搬遷也不那么累人了。
這,不過是溫素梅工作的一些小小縮影。在二十年的從教生涯中,她是學生學習上的解惑者、生活中的幫助者、思想上的引路人。“立志做好學生的良師益友”,這是溫素梅的初心,而她亦義無反顧地在這條路上執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