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趕考”路上的清醒】我校黨員干部觀看《“趕考”路上》專題片觀后感(二)
校紀委委員、航空制造工程學院教授(原黨委書記) 陳樂平
12月23日,由江西省紀委省監委聯合江西廣播電視臺攝制的四集電視專題片《“趕考”路上》開始在江西衛視播出。片中鮮活的案例使人大為震撼,雖然他們職務各有高低、學歷程度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未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看待得失,對待權力。黨員干部必須對名利始終保持高度的戒備和淡泊的心態,加強對黨的方針和法律法規的學習,堅決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我們要加強自身認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初心,與腐敗現象做堅決的斗爭,自覺抵制不良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
校紀委委員、飛行器工程(航空發動機)學院黨委書記 戴紅星
《“趕考”路上》是江西省紀委省監委為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精心組織拍攝出來的,選用了近年來20多個黨員領導干部違法違紀典型案例,各行各業的人員都有,政府官員、國企老總、高校專家等都在其列,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把黨的宗旨和組織的教誨徹底拋在腦后,忘記了初心、丟掉了信仰、喪失了底線、辜負了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系統施治、標本兼治的理念,正風肅紀反腐,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按照上級要求,近年來,學校黨委、紀委堅持“三不腐”一體化推進,打造出了一支紀檢強軍、鐵軍,為構建清廉南航付出了不懈努力。作為其中一員,我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將繼續組織梳理和排查、防范分管范圍的廉政風險點,落實好“兩個責任”,團結帶領班子成員落實“一崗雙責”,扎緊制度的籠子,用制度管人、管事,把照章辦事形成一種習慣、常態,教育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清廉氛圍,把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事業穩步向前推進。
校紀委委員、黨務校務督查工作辦公室主任 郭代習
江西省紀委省監委聯合江西廣播電視臺拍攝的四集電視專題片《“趕考”路上》播出了,反響很好,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通過一個個違紀違法者的現身說法不斷加強學習,花時間花精力,全面系統學、及時跟進學、深入思考學、聯系實際學,深刻汲取教訓,堅守共產黨人的“趕考”初心。加強廉潔自律,進一步加強自身作風建設,與同事多溝通,多傾聽群眾呼聲,為群眾多辦事、辦實事、辦好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在實際工作中,響應省委“作示范 勇爭先”號召,真干實干,做一個清正廉潔、擔當有為的人。
校紀委委員、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 江宏龍
專題片中的典型案例,個個發人深省。從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我們黨把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的堅定信心和堅強決心,反腐倡廉永遠在路上;加強黨的領導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極其重要,葉國兵、趙海東、徐冬春等人之所以淪為“階下囚”,根子上就是放松了理論學習,喪失了理想信念;要重視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要強化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織實織密織牢監督之網。作為一名基層學院黨委書記和學校紀委委員,我將不斷加強政治學習,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崇高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始終牢記共產黨員的標準,堅持以案為鑒,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勵,自覺接受監督,落實各項工作制度,為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校紀委委員、計劃財務處處長 李淑賢
“黨的十九大以來,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處置問題線索24.2萬件、立案8.5萬件、處分8.4萬人、移送檢察機關1900余人......”作為一名財務人員,對數字很敏感,《“趕考”路上》第一集的開篇列出的這一組數據,彰顯了省委、省紀委省監委嚴厲懲治腐敗的堅定決心,釋放了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的強烈信號。計劃財務處作為學校具體負責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部門,是廉政風險防控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一直以來,我們結合部門工作實際,積極開展廉政風險排查,切實推進防控機制建設,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堅持把反腐倡廉教育作為強基固本工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障了并將繼續保障學校財務事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校紀委委員、工程訓練中心黨總支書記 鐘光華
《“趕考”路上》專題片, 案情觸目驚心,內容令人震撼,反腐成效顯著;一個個反面典型,喪失了理想信念, 失去了精神支柱,警示我們信仰信念不能丟,嚴實作風不能松,紀法底線不能越。理想信念決不是空的,政治學習決不是虛的,必須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領導干部必須既要管好自己,又要發揮好抓班子、帶隊伍、作表率的作用,牢記“三個務必”,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真正樹牢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發展觀,帶頭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