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報國擔使命,交叉融合育新人——軟件學院卓越創新人才教改班初探
2020年11月,我校軟件學院獲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面向航空軟件高端人才培養的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探索與實踐。學院以新工科項目研究為依托,以“特軟”學院建設為重點,開始了卓越創新人才教改班的改革與實踐,“陸孝彭”班應運而生。
這個以我校升格為本科后的首任校長、強五之父——陸孝彭院士名字命名的教改班,以培養卓越創新人才為目標、以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為任務、以機載軟件自主可控為使命、以“產學研用創賽” 一體為導向,是軟件學院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深化新工科建設要求,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新舉措和新探索。
產教融合 共建平臺
2021年9月,首屆陸孝彭班學員從2021級入校新生中擇優選拔而出,目前已有兩屆學員。
自成立以來,陸孝彭班以德國學習工廠(learning factory)的教育模式為引導,錨定軟件工程專業航空特色化卓越人才的培養目標,由南昌航空大學、民航江西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航空工業洪都集團有限公司、航空工業直升機所、東軟集團聯合指導并共同建設了一個集“產、學、研、用、創、賽”一體的學習實踐場所——金航學習工場。2022年11月,軟件學院金航學習工場已完成一期建設并投入使用,通過引入“企業技術、企業工具、企業項目”等立體化資源,將學習工場打造為模擬真實工程場景、體驗真實工程實踐和開展工程項目實踐的學習空間。同時,學習工場還非常注重營造工程氛圍,以增強學生服務國防、服務航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學科交叉 本碩貫通
針對陸孝彭班人才培養目標,軟件學院已于2021年3月建立由南昌航空大學、民航江西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航空工業洪都集團有限公司、航空工業直升機研究所、東軟集團五方聯合參與的本科與研究生教學聯合指導委員會,以“產教深度融合”、“產學研用一體”、“本碩貫通培養”理念為導向,為特色化人才培養構建了以“融合+創新”為新理念、“開放+主動”為新方法、“技術+思政”為新內容、“課群+階段”為新模塊、“本碩一體”為新延伸的“五新”模式。
其中,“融合+創新”就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突出學科融合、產教融合、學練融合和學研融合,以融合創新的理念培養新時代特色化軟件人才;“開放+主動”即創新教育教學新方法和手段,充分運用網絡開放教學資源,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和創新精神;“技術+思政”則在體現當前科學技術發展新成果的同時,將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激發學生航空報國的熱情和信念,提升立德樹人的成效;“課群+階段”為按照“專業啟蒙”、“專業拓展”和“綜合提升”三階段的模式來重構人才培養過程,以課程群為單位實施教學,注重課程之間的統籌協調,實現教學內容的優化配置;“本碩一體”是探索本科生與研究生的一體化培養,持續增強學生工程應用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最終實現人才培養層次的提升。
根據特色化人才的培養規格,學院構建了貫通“本科+研究生”兩個階段,包含數學基礎、工程基礎及軟件工程、航空宇航、適航管理五種類型,覆蓋航空軟件測試工具開發領域全知識構成、全能力要素的課程體系。此外,課程體系體現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兩段式”遞進,并突出“軟件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適航管理與工程”的學科交叉。課程體系中的實踐環節將按照從簡單驗證到復雜設計、從單一要素到綜合因素、從校內學習到企業體驗的思路逐步展開。
項目驅動 知行合一
針對陸孝彭班人才培養的需要,學院提出了一種“項目驅動、做學融通”的特色化高端軟件人才教學方法。
“項目驅動”是將“學習是教師傳遞知識的活動”轉變為“學習是學生構建知識的過程”,將課程的主體交還給學生,讓教師成為課程的引導者、指導者。團隊設計了“認知訓練項目、基礎訓練項目、綜合訓練項目、自由探索項目和需求驅動項目”等五種類別的體系化項目庫。
而“做學融通”,則是在陸孝彭班教學中一改傳統 “先教后學、先學后做” 的教學方式,反之實行的是“先做后學、邊做邊學、邊學邊做、以學促做”的教學方法。其特點與優勢在于,以“先做后學”激發學習興趣,以“邊做邊學”導出學習內容,以“邊學邊做”檢驗學習成效。
通過2年多的教學實踐,陸孝彭班日漸形成了“一個追求、兩方協同、三個轉變”的教學特色。其中,“一個追求”即航空報國的使命擔當;“兩方協同”指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強化學生工作者(輔導員)與專業教學者(教師)之間的相互協同,構建了 “一年級了解航空” (即了解歷史、了解型號)——“二年級熟悉航空”(即熟悉背景、熟悉工具)——“三年級熱愛航空”(即熱愛機載、熱愛事業)——“四年級奉獻航空”(即忠誠奉獻、逐夢藍天)的育人主線。在四年項目不斷線的教學模式之下,“三個轉變”日趨突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實現了教師從“傳統講課“到“指引導學”、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探究”、課程從“互相獨立”到“相互融合”的轉變。
實踐之下,效果初顯。陸孝彭班開班兩年多來,已先后有近20所學校和企業來院調研參觀,企業專家和教育同行普遍認為其轉變了傳統軟件人才培養的思維,并對該人才培養新模式表示認可、對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表示肯定。在首屆陸孝彭班學員“程序設計實踐I”項目產教聯合評審會上,專家們特別指出,經過一年的專業學習,學生所表現出的編程開發、溝通表達及航空實踐能力非常突出。而在參觀完學生項目作品后,省工信廳領導和航空工業洪都集團專家驚嘆并稱贊學生項目作品優秀,超出對軟件工程一年級學生的原有認識。
百舸爭流千帆競!軟件學院將繼續深化改革、深耕實效,聚焦航空機載軟件自主可控的國家戰略需求,進一步擦亮新工科建設的底色、彰顯“軟件+航空”的特色,努力培養具有優秀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特色化卓越軟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