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南航要聞>詳細內容

南航要聞

我校在2022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勵中再創佳績

來源:科技處 作者: 攝影: 發布時間:2023-10-30 瀏覽次數: 【字體:

c19c05a1ee904cefb3fd3e703fd40a8a.jpg

  啟航網訊  近日,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南昌召開,表彰為我省科技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

  省委書記尹弘出席并講話,省長葉建春主持會議。省領導李紅軍、任珠峰、史文斌、張小平、盧天錫與在贛“兩院”院士黃路生、陳芬兒等出席會議。副省長夏文勇宣讀《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2022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盧超及陳玉華教授、楊麗霞教授等獲獎代表參加大會。會上,省領導為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獲得者頒獎。

  我校共有13項科技成果獲獎,其中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項(其中參與1項);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7項(其中參與4項),均勻分布在環境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和儀器科學與技術三個省雙一流學科之中,獲獎總數和一等獎獲獎數均位列全省高校第二,再創佳績。

  江西省科學技術獎是江西省科技方面的最高層次獎項,代表著江西科技發展的最高水平。一直以來,學校十分重視科研工作,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四個面向”,緊緊圍繞江西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持續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在高水平科技成果上秉承“集中優勢、提前布局、潛心攻關、優質服務”的理念,加強“有組織”的科研,通過優化優勢科研團隊、精心凝練科研方向、潛心培育科研成果、提升優質科研服務,不斷推動高水平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產出,為沖擊國家級科學技術獎勵夯實了基礎,為服務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等獎項目介紹:

  項目名稱:退役三元鋰電池高值清潔回收利用技術與產業化

  獲獎等級: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項目組在省重大專項等支持下,構建出“智能破碎-物理修復-優先提鋰-高值轉化”全鏈條關鍵技術及裝備,建成萬噸級產業化工程。(1)率先研發了退役鋰電池智能帶電破碎與脫粉技術及裝備,破解了預處理規模化效率低的行業瓶頸。闡明了連續進料極貧氧調控機制,創建了微振壓保護帶電破碎分離技術及智能裝備,首次實現了安全破碎過程氧含量<2%,極粉回收率>98%AlCu殘留量均低于0.5%,刷新了帶電破碎預處理效率的世界紀錄。(2)首創了退役鋰電材料物理法修復再生技術,電性能恢復到新材料99%以上。研發了缺失元素補償與濃度均一調控技術,創建了正極材料高溫固相自修復技術;揭示了碳質包覆層修復機理,開發了負極材料物理修復再生技術,修復后正/負極材料首次充放電比容量在1C分別提升367%37%,建成了國際上首套物理法修復的萬噸級示范工程。(3)創新了退役正極材料無酸優先靶向提鋰技術,鋰綜合回收率由80%提高到95%以上。揭示了晶相轉化和氟誘導的選擇性提鋰機制,開發了系列新型含氟萃取劑,研發了固相無酸優先提鋰與液相靶向萃鋰新技術,鋰綜合回收率>95%Li/Na選擇性分離系數遠超商業化吸附劑3個數量級,酸耗降低80%以上,實現了短流程高效綠色提鋰與減污降耗。(4)創新形成了退役鋰電材料高值轉化技術,解決了復雜固廢難以增值回收的世界難題。厘清了有序調控和純化增值機制,創建了補償重構-還原擠壓-分組除雜-電弧等離子體的集成技術,實現了鋰、鎳、鈷、石墨高值轉化為三元前驅體、超薄鋰帶、5N級金屬鹽和碳納米角等高附加值產品,突破了我國超薄鋰帶厚度小于0.05 mm工業化生產的技術瓶頸。近三年新增產值86.42億元,新增利潤12.22億元,新增稅收1.99億元。成套技術入選江西省十大科技進展和“科創中國”先導技術榜單,應邀參加“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該成果搶占了國際戰略資源循環利用研究制高點,為踐行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項目名稱:攪拌摩擦焊焊縫形成機理及異質接頭界面組織性能調控

  獲獎等級:江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焊接是航空航天裝備應用最廣泛的先進制造技術之一,異種金屬結構焊接是輕量化裝備的核心制造技術,項目組針異種金屬結構的攪拌摩擦焊接,系統研究了攪拌摩擦焊接頭形成機理與組織性能調控,提出了攪拌摩擦焊接頭成形理論,揭示了攪拌摩擦焊焊縫成形機理,實現了缺陷控制由試錯向理論指導的跨越式進步,指導了大厚度結構的高質量焊接制造;發展了特殊熱力條件下的異種金屬界面脆性化合物生成的量子力學和分子動力學理論,提出了中間層阻隔干預方法,解決了鋁/鈦、鋁/鋼等異種金屬焊接的難題;基于“抽吸-擠壓”攪拌摩擦焊縫成形理論和界面化合物調控理論發展了攪拌摩擦焊新方法,大幅提升了異種金屬攪拌摩擦焊接頭的力學性能。項目提出的新理論、新方法獲得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認可,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潘際鑾、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復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Daolun Chen等高度評價項目相關成果。項目研究成果豐富了攪拌摩擦焊接基礎理論,引領了我國異種金屬結構焊接技術的發展,提高了我國在攪拌摩擦焊接領域的國際地位,實現了與國際焊接新技術的同步發展。學術成果與衍生技術已成功用于指導精密武器儲運系統、飛機大氣儀表箱、新型高空高速無人機油箱等關鍵產品的設計與制造。

  項目名稱:基于表界面電子調控的光催化劑設計與環境效能研究

  獲獎等級:江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本項目圍繞“突破電子無序傳輸,增益質能傳遞與轉換”的關鍵科學問題展開了系統研究。緊扣催化反應本質,設計搭建電子流動微觀通道,突破電子無序傳遞瓶頸,揭示電子轉移微觀機制,并增益催化界面質能傳遞與轉換;通過構筑活性催化界面,實現電子轉移、匯聚、轉換調控,提高電子流產生效率、增強有益反應利用效率;建立多效能、高效率、低能耗非均相高級氧化還原水污染控制技術。本項目拓寬了傳統光觸媒的研究范疇,突破非均相高級氧化無選擇性礦化污染物的固有認知,開創了光催化選擇性降耗增效去污的新途徑,發展了可組裝陣列型TiO2高效流動式反應器的構建原理,研發了國內首臺具備高效去除水體有機污染物的TiO2納米管陣列光催化反應器。提出了碳材料增益電子可控轉移活化促生自由基降解,開啟單線態活性氧選擇性降解持久性有機污染化學品的新視角,并通過光觸媒界面重構調制載流子增促有益氧化-還原雙向催化,實現有機污染物氧化脫毒續接重金屬離子還原脫毒雙向反應,打破光觸媒水處理技術傳統理念;對河流、湖泊水體進行了工程示范,為光觸媒工程化應用提供了新模式,推動了環境工程技術學科的發展。


責任編輯:李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