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召開2024年暑期工作務虛會
啟航網訊 8月28日至30日,我校2024年暑期工作務虛會在逸夫樓第二報告廳召開,全體在家校領導,全體正處級干部、主持工作的副處級干部參會。
會上,黨委書記李德平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宣講報告,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才發展專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王云海教授作題為《中國高校“預聘-長聘”制度的改革實踐與優化思考》的專題報告。黨委常委、副校長周世健通報開學前期各項工作準備情況。黨委常委、副校長郭正華介紹省管高校綜合考核和學校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完成情況。27個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依次匯報省管高校綜合考核工作指標落實情況。在29日和30日的研討環節中,參會人員圍繞學校人才引進、“預聘-長聘”制度、聘期任務優化調整、職稱評審分類評價、服務國家戰略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學科建設取得新突破、優化專業結構等問題,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暢所欲言,現場氣氛熱烈。
黨委副書記、校長盧超圍繞新形勢下如何發展學校學科專業、建設教學科研隊伍、培養真正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生,以及落實航空強國、航空強省社會期許等,結合下半年各項重點工作,從教學、科研、學科與研究生培養、人才人事、發展規劃、學生工作、招生就業、財務審計、國有資產、基礎建設、圖書館服務、安全保衛、后勤保障、資產經營、信息化建設、THL實驗室江西創新中心建設、國際合作與開放辦學等方面作了詳細的布置和分工。
黨委書記李德平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本次務虛會內容豐富、研討深入。大家本著對學校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發表了很多真知灼見,充分體現了愛校榮校的使命感和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彰顯了對學校未來發展的美好期待。就做好學校當前幾項重點任務,李德平提出四點意見。
一是要抓住綜合考核這個“牛鼻子”,力爭排位前移、地位上升。從相關部門對省管高校綜合考核、“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匯報分析來看,學校省管高校綜合考核成績仍然有較大的思考、總結和提升空間。全體干部要進一步提振工作狀態、進一步明晰工作任務、進一步找準工作差距、進一步思考工作不足、進一步理清工作臺賬,真正將綜合考核的目的、指標、評分細則、評分流程以及學校同其他高校的差距弄清楚,在今后的工作中拿出管用辦法,確保學校在今年的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
二是要認清學校綜合改革大背景,提升改革效能,厚植發展優勢。此次務虛會的主題之一就是如何深化學校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從國家層面來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因此,深化人才人事制度綜合改革,不僅是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需要。從江西省層面來看,省委十五屆四次全會提出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明確實施科教強省戰略,要把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一體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建設。省委十五屆四次全會強調,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加快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同時,省里提出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加快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強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撐。因此,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不僅是推進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需要,更是學校服務航空產業和江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從學校層面,師資隊伍是高校的核心競爭力,世界一流大學和國內“雙一流”高校的發展實踐表明,高水平師資隊伍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此,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既是學校當前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統籌學校發展、學科發展與個人發展的現實需要。
各部門各單位要認真學習王云海教授的輔導報告內容,積極組織有關人員開展討論,進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識,將學的成效轉化為做的舉措。一要明確跟誰學習,選好標桿。人事處要成立調研組,深入其他高校和相關學院廣泛調研,并在此基礎上拿出推進“預聘-長聘”制度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從眾多模式中找到最適合我校的模式,拿出最符合學校實際、最適合當下時機的工作方案。二要明確誰先落實,選好試點。相關學科、學院要主動擔當作為,積極配合人事處研究政策舉措、作出表率示范,帶頭走出一條江西高校先行先試的創新之路。三要明確怎么實施,選好時機。“預聘-長聘”制度改革涉及教師聘期考核、學院綜合考核、績效分配、職稱評審等方面,相關部門要兼顧個人、學科、學校發展,對改革的時間、步驟、程度進行綜合評估,爭取在2025年以最穩妥最有效的方式推出改革舉措,力爭改革成果最大化。
三是要緊盯高質量發展這個總目標,全面提升辦學實力,強化辦學特色。要圍繞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的部署,將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學科建設融入航空產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主賽道。一方面,在教育改革上再深入,以特色培養服務創新需求。要進一步優化專業布局,提升航空、國防類相關專業數量和占比,建成相對完整、具有特色的航空專業鏈,提升專業與產業的匹配度;要堅定推進孝彭書院建設,依托航空特色優勢專業探索航空拔尖人才培養的南昌航大范式;要繼續推進航空制造產業學院建設,著力扎根江西、服務航空、產業需求、企業需要的卓越工程人才培養;要扎實推進航空產業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探索產教深度融合的碩士人才培養模式;要以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獲批為契機,全力推進江西航空博士自主培養,加快探索本碩博一體貫通的航空人才培養體系。同時,還要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設為引領,不斷強化專業內涵建設,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做好專業工程教育認證和一流專業建設,把專業辦好、辦強、辦出特色,切實夯實專業這個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提升人才培養的競爭力和顯示度。另一方面,在學科特色上再凝練,以重點突破引領全面提升。要進一步凝練學科特色,做強航空特色學科,做大航空相關學科,并以學科建設為引領,全面提升學校服務航空和區域的貢獻度;要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大格局,牢固樹立“頂天立地”的科研價值取向,依托THL實驗室江西創新中心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為實現國產航空高端裝備自主可控、填補江西航空產業中發動機板塊的空白作出更大貢獻;要力爭國家級科研平臺建設上有新突破,建成有引領帶動作用的大平臺;要主動融入航空科技主戰場,全面加強與航空企事業單位戰略合作,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引導教師面向航空主戰場、產業第一線開展科技創新,提升教師參與“國之重器”研制和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的能力,力爭在航空自主創新中爭得“一席之地”;要主動融入江西航空大產業,進一步發揮江西省航空產業科技創新聯合體、江西省航空產業產教融合戰略聯盟牽頭單位優勢,緊密圍繞“1269”行動計劃,深入推動航空產業鏈補鏈補強,統籌推進江西航空制造創新中心、江西高等研究院材料與航空創新中心建設,提升航空學科對全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貢獻度。
四是要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干部作風建設為抓手,在抓落實、促發展上“再奮進”。一要解放思想,強化“敢為”的自覺。廣大黨員干部要校準前進新航標,經常用三個“敢不敢”問問自己:一問敢不敢為自己掛上“作戰圖”。學校2024年重點工作實行“掛圖作戰”,各部門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下半年的時間表、路線圖,做到自身領域的工作爛熟于心、胸有成竹。二問敢不敢為自己立下“軍令狀”。各部門要保持清醒頭腦和歸零心態,丟掉依賴心理和“等靠要”思想,各項工作向攻堅發力,讓敢作善為成為自身最靚麗的標簽。三問敢不敢為自己簽下“責任書”。廣大黨員干部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堅決避免“虎頭蛇尾”“半拉子工程”,爭當抓落實、保落實、促落實的“強手”,真正把解放思想的成效體現在工作成績上。二要銳意改革,練就“善為”的本領。廣大黨員干部要勇于承擔起“敢當”的責任,用三個“看一看”來檢驗自己:一是看一看思想觀念的解放程度、工作方式的創新力度與新要求是否相適應;二是看一看工作目標、思路舉措與上級和學校黨委決策部署是否相適應;三是看一看工作作風、工作機制與新任務是否相適應。要以省委“大抓落實年”和學校“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開展為契機,在制度上、考核上、使用上為愿擔當、敢擔當、善擔當的人加油撐腰,鼓勵引導全體干部職工擔當作為,在推動“開題”“破題”“解題”上下功夫,在學習和實踐中增長見識與才干。三是狠抓落實,營造“愿為”的氛圍。廣大黨員干部要改變“守攤子”的舊觀念,發揮“頭雁效應”,用三個“破與立”來激勵自己:一是破墨守成規的思想,立改革創新的勇氣;二是破等靠拖要的思想,立主動作為的觀念;三是破“躺平”“佛系”思維,立奮勇爭先的標桿意識。
面對“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局面,全校上下必須拿出敢打勝仗、勇于勝利的豪氣與志氣,拿出銳意進取、勇毅攀登的韌勁拼勁,向解放思想要思路、向深化改革要紅利,在自我革命的洗禮中展現新作為;必須以奮發有為的狀態、求真務實的作風、攻堅克難的勇氣,為實現下半年工作良好開局、推進全年任務目標圓滿完成而不懈努力,為全面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作出更新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