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南航要聞>詳細內容

南航要聞

我校舉辦“會校企攜手產學研用合作 創新助力省‘1269’行動計劃”合作對接交流會

來源:黨委宣傳部 作者:李夢遙 攝影: 發布時間:2024-10-29 瀏覽次數: 【字體:

1.JPG

2(4).JPG

啟航網訊  10月25日下午,我校于前湖校區逸夫樓第二報告廳召開“會校企攜手產學研用合作 創新助力省‘1269’行動計劃”合作對接交流會,江西省科技裝備業商會會長、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劍,江西省工信廳軍民融合產業推進處三級調研員劉新云,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盧超參會。江西省科技裝備業商會副會長單位、理事單位等全省各地40家企業院所,我校黨辦校辦、發展規劃處、人事處、教務處、科學技術處、招生就業管理處、研究生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航空制造與機械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航空宇航學院、動力與能源學院、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民航學院、軟件學院相關負責人參會,會議由學術副校長秦江主持。

秦江對蒞臨本次會議的省工信廳、省科技裝備業商會、各省內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和來賓表示熱烈歡迎和由衷感謝!他指出,南昌航空大學是一所具有濃厚國防背景、鮮明行業特色和突出服務貢獻的高校,有較悠久的辦學歷史、較明顯的人才培養成效、較鮮明的航空特色和較突出的服務能力,希望以本次戰略合作交流為契機,加強學校與省內企業院所之間的溝通交流,強化協作,充分發揮各自的軍民融合屬性和特色優勢,在科技創新、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畢業就業等方面全面深化合作,為助力實施省“1269”行動計劃,推進創新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楊劍代表江西省科技裝備商會對南昌航空大學長期以來對商會及商會企業的支持和信任表示最誠摯的謝意。他指出,南昌航空大學是國家航空工業和科技產業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其發展成就令人矚目,為我國航空事業乃至整個科技裝備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江西省科技裝備商會始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發揮服務會員和資源整合的平臺作用,重視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索、營造多方共贏的模式。希望能通過本次會議建立有效的成果轉化機制,加強高層次人才走進企業的合作,積極推進南昌航空大學與商會的合作,在未來的不斷創新之中,把合作的效率切實落地,形成可供借鑒的經驗和模式,一起攜手共進,為推動江西 1269 行動計劃努力奮斗,為推動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走在前貢獻江西省科技裝備商會的堅實力量。

劉新云在致辭中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我省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各位領導、專家、企業家們表達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希望這次戰略合作能緊密結合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充分發揮資源整合優勢、凝聚產業發展能力、打造優質產學研用服務平臺,相信雙方通過秉承精誠合作、互利共贏的理念,促進人才、科研、企業、市場的要素有機結合,在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上謀劃新思路、制定新舉措、展現新作為,共同推動軍民融合產業深入發展。未來將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以產業科技創新為抓手,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以更加昂揚的姿態,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航空制造與機械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以及無損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相關負責人分別就新材料新能源領域、航空制造與裝備領域、電子信息與人工智能領域、無損檢測領域科研成果進行推介。招生就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就南昌航空大學2025屆畢業生人才就業進行推介。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船九江海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昌河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就各自產學研用合作需求意向進行介紹。

期間,與會嘉賓圍繞“校企雙方推進產學研用合作的新路徑、新模式”“貴單位與我校的人才、技術需求對接愿望”等方面進行交流。

商會輪值會長、北方聯創通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佳與我校簽訂會校產學研用合作框架協議,盧超、楊劍、劉新云于簽約席共同見證。

盧超向省工信廳、省科技裝備業商會和各企業院所給予學校的長期指導支持和關心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他指出,南昌航空大學的辦學歷程,始終堅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國,服務地方、服務國防”的服務面向,始終以航空國防需求為導向,積極服務國家航空工業和江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學校開展了一些布局優化和改革創新,也有了一系列的新進展、新變化和新成效。一是學校的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與我省的產業鏈發展布局保持緊密相連。二是學校與商會、與省內企業在產學研用合作上保持良好基礎。三是學校在服務行業產業企業上保持共享共贏的積極姿態。

就進一步深化會校企產學研合作,盧超提出以下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是要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我們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的創新。學校要瞄準未來創新發展,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的一體化改革,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持續提升科創平臺能級,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更好地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產業創新的“最大增量”。

二是要對標需求提升創新服務本領。科研人員要把科研選題和成果由“從書本中來,到書本中去”的模式轉變成“從生產實踐中來,到生產實踐中去”的模式,不斷加強技術創新研究,著力企業的卡脖子技術問題,研究真問題,做真研究,真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技術創新迭代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從而打造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和新的增長極。

三是要謀劃全局加速成果轉化。要通過科研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支撐。要科學謀劃全局,建立成果轉移轉化長效機制,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推動原始創新孵化成技術應用,把科研成果從實驗樣品變成企業產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根本是靠科技,破解供應鏈產業鏈受制于人的問題,關鍵在科技,提振企業發展信心,也離不開科技,企業可以與高校聯合創新,遴選和支持優勢科技成果的快速孵化轉化,從創新中爭取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從轉化上體現服務產業的最實最大貢獻。

四是要完善機制全面深化合作。要做好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的有組織科研,培養高水平人才,瞄準平臺建設、項目攻關、成果轉化等內容開辟新的合作渠道與模式。要緊盯產業需要,校企聯動推進產教融合發展,共建“雙師型”教師隊伍,有效吸收企業資源運用到高校的人才培養當中。要開放共享,校企協同推進學生學習場景的多樣化、科研資源的互補化、科技人才的共享化,不斷提升高校對行業產業的人才和科技支撐力。

盧超表示,開展會校企合作,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是我們共同的使命,學校將始終把主動服務江西重點產業鏈發展、深度融入現代化江西建設作為堅定不移的戰略選擇,積極響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有力推進產業鏈、創新鏈、技術鏈、人才鏈的深度耦合,促進合作的更加精準、更加緊密、更加深入,為助力產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謀篇布局未來產業,構建體現江西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李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