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江西會區)南昌航空大學合作會舉行
啟航網訊 為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加強與國際高水平高校、企業及科研院所之間的交流合作,11月7日,2024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江西會區)南昌航空大學合作會在前湖酒店舉行。江西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雷杰華,烏克蘭國家工程院院士別利亞汀斯基·安德烈和謝梅諾夫·尤里,西班牙國家研究會物理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終身教授托馬斯,航空工業洪都總經理林東,江西高速石化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大學,我校黨委書記李德平,黨委副書記、校長盧超,以及來自省教育廳、航空科研院所、航空高等院校的國內外專家學者,我校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師生代表等參加會議。會議開幕式由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周世健主持。
盧超在致辭中指出,南昌航空大學作為新中國最早成立的航空院校之一,擁有突出的工科優勢和鮮明的航空特色,構建了完整的辦學層次和人才培養體系,并在多個領域擁有博士學位授權點。學校積極參與國際產學研用合作,與多個歐洲國家的高校、企業及科研院所展開深入交流與合作。盧超表示,面對全球變局和科技革命,學校將繼續發揮優勢,應對挑戰,推動國際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強化關鍵共性技術協同攻關,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有機銜接。也期待與各位嘉賓共同攜手,共創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的美好未來,為推進江西航空產業創新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前烏克蘭駐華大使奧列格·焦明與烏克蘭國家工程院主席基里喬克·彼得在線對本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并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會議的召開,加強國際合作,為航空工業發展、科教和產業創新尋找共同的路徑與方法,也期待學校與烏克蘭的合作能邁上新的臺階,為兩國的教育、科研和人才交流作出更大貢獻。
林東在講話中表示,航空工業洪都作為新中國航空事業的重要支撐,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加速航空研發制造能力升級,為航空強國建設貢獻力量。當前,江西航空產業迎來新機遇,航空工業洪都與南昌航空大學將持續發揮各自優勢,通過產、學、研、用等深度合作,實現雙方在航空裝備設計、制造、試驗、測試等關鍵技術和研發能力上的共同提升與發展,為打造航空強省共同奮斗。希望本次大會各方強化共商共建共享,實現更高水平合作。
雷杰華在講話中代表省教育廳及組委會,向大會的召開致以熱烈祝賀,向各位領導和嘉賓表示衷心感謝。他指出,自2018年起,江西已成功舉辦五屆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取得顯著成效,品牌影響力日益增強。南昌航空大學作為全國首批承辦高校,近年來深化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成果斐然,為航空事業和江西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本次會議匯聚了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前沿經驗,是推動產學研用結合的重要契機。希望與會者積極參與討論,共同為航空工業貢獻智慧和力量,加快構建教育高水平對外開放合作共贏新格局,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推動江西乃至全國的航空事業貢獻更多力量。
會上,我校黨委書記李德平與西班牙國家研究會物理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終身教授托馬斯共同為“先進生物光子學成像國際聯合實驗室”揭牌。該實驗室的建立,將為雙方在先進生物光子學成像領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推動雙方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深入合作。
在江西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雷杰華,我校黨委書記李德平,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盧超,江西高速石化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大學的共同見證下,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代冀陽與江西高速石化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甘睿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該協議的簽署標志著雙方在產學研用合作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將共同推動雙方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大會主論壇報告會邀請了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教授張友民,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教授張偉偉,西班牙國家研究會物理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終身教授托馬斯,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工程總師、ARJ21飛機型號總設計師陳勇先后作題為《低空經濟環境下自主無人飛行系統的容錯與協同控制的技術與挑戰》《數據和知識驅動的新一代流體力學工業軟件展望》《空氣耦合超聲無損檢測技術及其應用過程中的機遇與挑戰》《國產噴氣客機發展和展望》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周世健主持。
此次大會設1個主論壇、3個分論壇。其中,分論壇包括飛行器設計與動力技術、航空電子與測試技術、航空材料與制造技術3個主題,報告內容涵蓋了航空科技前沿、產學研用合作新模式等多個方面,為與會人員提供了學術盛宴和寶貴的交流平臺。
此次會議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直有關單位和航空工業、中國航發、中國商飛等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經過近幾年的探索與實踐,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品牌效應逐步彰顯。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南昌航空大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推動江西航空產業的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