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黨委書記、校長劉高航在2006年年度黨代會上的報告
認真實施“十一五”規劃
全面建設航空大學
實現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的新跨越
——校黨委書記、校長劉高航在2006年年度黨代會上的報告
一、“十五”期間工作簡要回顧(略)
二、“十一五”期間的主要工作目標
?。ㄒ唬┺k學規模
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總數26500人,其中在校本科生20000人、研究生1500人(含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等)、國際合作教育學生1000人、高職生4000人;另外,成人高等教育在冊生4000人。
?。ǘW科和專業建設
到2010年按省級重點學科標準建設10個左右重點學科;除現有的省級研究中心外,再集中力量建設省部共建的 “無損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航空科技“航空材料熱加工技術”、“航空檢測與評價技術”重點實驗室;碩士點基本涵蓋本科專業,達到50個以上,其中文科專業不少于10個,力爭取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ㄈ┙虒W工作
以教學為中心工作,堅持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扎實搞好本科教學,認真組織好教學評估工作。遵循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原則,高度重視新辦專業的建設;加強課程規劃與建設,按照省級優質課程標準建設30門左右優質課程,爭取有1-2門課程成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切實加強實驗室實習實踐基地建設,規范實踐教學管理,按照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標準建設2~3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開放實驗室達50%以上,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達到80%以上;完善數字化校園,逐步開展網上教學和網上考核;不斷提高中外合作辦學層次,每年至少增加1個本科專業與國外大學合作,實現課程國際化。
(四) 科技工作
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團隊和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十一五”期間,年均科技經費超過5000萬元,爭取省部級以上各類基金和重點攻關項目平均每年40項左右,其中國家級項目3~5項;力爭產生2~3項有重大經濟效益的高科技成果;建立1~2個穩定的產學研聯合研究機構,按現代企業制度建立3~5個高新技術企業;創造條件吸引1~2家高水平的科研院所落戶前湖校區;力爭獲國家科技獎勵1~2項,國家專利30項;被SCI、EI、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收錄的論文年均達到50篇以上,在國內外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高水平專業學術論文年均200篇,出版學術專著10部。
?。ㄎ澹╆犖榻ㄔO
按生師比控制在16:1以內的要求,到2010年,全校專任教師數量達到1785人,其中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博士學位占20%以上; 培養和引進博士生導師和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學科帶頭人20名左右,碩士生導師以及在學術上有較高造詣的學術帶頭人200人左右;加強實驗、圖書信息等教輔人員隊伍建設,到2010年,教輔人員中碩士學位人員達到20%、本科生達到70%;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到2010年,管理隊伍中碩士學位人員達到50%。
?。w制改革
全面組建二級學院,大力推進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后勤社會化改革。
?。ㄆ撸W生工作
建設一支專業化、職業化、學習型的穩定的學生政工干部隊伍;形成學生教育與管理的校、院(系)、班三級學生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20個比較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和10個共建社區;完善貧困大學生資助體系和大學生心理援助體系;加大招生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優秀生源的比例和第一志愿的錄取比例;形成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就業網絡,一次性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
(八)校園文化建設
制定校園文化建設總體規劃,從辦學理念、制度建設、人文環境以及校園文化活動等方面,加大校園文化建設力度。
三、二○○六年的主要任務
2006年的主要任務是,緊緊圍繞我校的發展目標,抓好一個中心、三項改革和九項工作。其中,一個中心是全面建設南昌航空大學,三項改革是全面組建二級學院、校院二級管理體制改革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九項工作是師資隊伍建設、科研和重點學科建設、本科教學及相關建設、前湖校區建設、實驗室與圖書資料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數字化校園建設、“三風”建設和申報更名大學工作。
全面建設航空大學
實現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的新跨越
——校黨委書記、校長劉高航在2006年年度黨代會上的報告
一、“十五”期間工作簡要回顧(略)
二、“十一五”期間的主要工作目標
?。ㄒ唬┺k學規模
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總數26500人,其中在校本科生20000人、研究生1500人(含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等)、國際合作教育學生1000人、高職生4000人;另外,成人高等教育在冊生4000人。
?。ǘW科和專業建設
到2010年按省級重點學科標準建設10個左右重點學科;除現有的省級研究中心外,再集中力量建設省部共建的 “無損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航空科技“航空材料熱加工技術”、“航空檢測與評價技術”重點實驗室;碩士點基本涵蓋本科專業,達到50個以上,其中文科專業不少于10個,力爭取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ㄈ┙虒W工作
以教學為中心工作,堅持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扎實搞好本科教學,認真組織好教學評估工作。遵循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原則,高度重視新辦專業的建設;加強課程規劃與建設,按照省級優質課程標準建設30門左右優質課程,爭取有1-2門課程成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切實加強實驗室實習實踐基地建設,規范實踐教學管理,按照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標準建設2~3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開放實驗室達50%以上,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達到80%以上;完善數字化校園,逐步開展網上教學和網上考核;不斷提高中外合作辦學層次,每年至少增加1個本科專業與國外大學合作,實現課程國際化。
(四) 科技工作
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團隊和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十一五”期間,年均科技經費超過5000萬元,爭取省部級以上各類基金和重點攻關項目平均每年40項左右,其中國家級項目3~5項;力爭產生2~3項有重大經濟效益的高科技成果;建立1~2個穩定的產學研聯合研究機構,按現代企業制度建立3~5個高新技術企業;創造條件吸引1~2家高水平的科研院所落戶前湖校區;力爭獲國家科技獎勵1~2項,國家專利30項;被SCI、EI、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收錄的論文年均達到50篇以上,在國內外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高水平專業學術論文年均200篇,出版學術專著10部。
?。ㄎ澹╆犖榻ㄔO
按生師比控制在16:1以內的要求,到2010年,全校專任教師數量達到1785人,其中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博士學位占20%以上; 培養和引進博士生導師和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學科帶頭人20名左右,碩士生導師以及在學術上有較高造詣的學術帶頭人200人左右;加強實驗、圖書信息等教輔人員隊伍建設,到2010年,教輔人員中碩士學位人員達到20%、本科生達到70%;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到2010年,管理隊伍中碩士學位人員達到50%。
?。w制改革
全面組建二級學院,大力推進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后勤社會化改革。
?。ㄆ撸W生工作
建設一支專業化、職業化、學習型的穩定的學生政工干部隊伍;形成學生教育與管理的校、院(系)、班三級學生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20個比較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和10個共建社區;完善貧困大學生資助體系和大學生心理援助體系;加大招生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優秀生源的比例和第一志愿的錄取比例;形成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就業網絡,一次性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
(八)校園文化建設
制定校園文化建設總體規劃,從辦學理念、制度建設、人文環境以及校園文化活動等方面,加大校園文化建設力度。
三、二○○六年的主要任務
2006年的主要任務是,緊緊圍繞我校的發展目標,抓好一個中心、三項改革和九項工作。其中,一個中心是全面建設南昌航空大學,三項改革是全面組建二級學院、校院二級管理體制改革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九項工作是師資隊伍建設、科研和重點學科建設、本科教學及相關建設、前湖校區建設、實驗室與圖書資料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數字化校園建設、“三風”建設和申報更名大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