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刑法學協會中國分會副主席趙秉志教授蒞臨我校講學
啟航網訊 近日,我國刑法界泰斗趙秉志教授在文法學院黨委書記黃柯、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譚紹木博士等南昌市公檢法系統部分領導的陪同下,在我校前湖校區逸夫樓學術報告廳做了一場題為《學術生涯,人生選擇》的學術講座。文法學院的師生500余人共同聆聽了此次報告會。報告會由我校黨委副書記黃親國主持。
黃親國副書記首先代表學校黨委和行政對趙秉志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他希望在座的老師及同學認真聽取趙教授的講座內容,把它運用到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為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文修養和拓寬理性視野奠定堅實基礎。
報告會上,趙秉志教授沒有侃侃述及自己在刑法學界的學術成就,也沒有泛泛而談當前刑法學的前瞻理論,而是從人文角度闡述自己邂逅刑法學的不解之緣以及人生選擇對法學學術研究的重要性。趙教授以自己為題材,詳細地向大家闡述了自己人生50年歷程中參加知識分子下鄉熱潮、1977年寒窗苦讀考大學、1979年選擇法律專業等8次重大選擇。在講到1990年至1991年赴美國杜克大學法學院作訪問學者時,趙教授說:“我當時選擇學成后回國,而不是選擇留在待遇優厚的美國,我認為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學者,無論他的地位多么崇高,他的學術多么淵博,他的知識永遠是屬于他的國家的,而不是個人的。”剎那間,報告廳內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一句短短的話語,卻道出了趙秉志教授作為一個法學大家內心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接下來,趙教授還講了幾點關于人生選擇的感悟。
在講座最后的互動環節中,趙秉志教授旁征博引的理論知識、深入淺出的解答方式、生動詳實的比喻一次次博得在座師生的熱烈掌聲,同時也讓聽眾們深刻感受到趙秉志教授的人格魅力和一個法學學者的大師風采——在刑法學界,趙秉志教授以才思敏捷、視野開闊、勇于創新、成果豐碩而聲名遐邇。自他在《法學》1983年第2期發表第一篇學術論文以來,迄今已撰著《犯罪主體論》、《犯罪未遂的理論與實踐》、《刑法總論問題研究》、《刑法改革問題研究》、《刑法基本理論專題研究》、《刑法總則問題專論》、《刑法分則問題專論》等15部個人著作和文集,主編、合著(譯)專業書籍300余種,在國內外發表論文、文章近500篇,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部委級獎勵等40余項,同時他還主持或參與主持了國家、部委級科研項目及與香港、日本、法國的合作研究項目20多項。
講座結束后,黨委副書記黃親國同趙秉志教授進行了親切友好的談話,并就學科建設交換了意見,同時希望我校文法學院和北師大法學院今后加強教學和學術交流。
據悉,我校文法學院自成立以來,在學校各級領導的關懷下,逐步加大教育資金的傾斜力度,模擬法庭等一系列硬件設施相繼完善。與此同時,文法學院緊緊把握文科教學的特點,不段強化人文氣息等軟件氛圍,創新教育手段,改革教育機制,提升教師隊伍。采用教與學、理論與實踐互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并把法治文化周、名人學術講座作為提高法學專業學生理論知識和學習興趣的輔助手段,使學生們在興趣中學習、在興趣中成長、在興趣中成才。而此次趙秉志教授的講座作為名人學術講座的有機組成部分,為學生們走進大師、聆聽大師、感悟大師,拓寬理論視野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編輯: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