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航學子為“嫦娥一號”探月工程繞月飛行成功屢建新功
啟航網訊 11月7日,“嫦娥一號”探月衛星順利完成第3次近月制動,成功進入工作軌道,“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是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并準確入軌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自從1994年2月8日首發飛行試驗成功以來,至今共進行了15次發射,先后將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北斗導航衛星等14顆衛星及“嫦娥一號”探月衛星送上了太空。做到了發發成功、準確可靠、萬無一失!這標志著我國的航天技術達到了新的水平。這是我國繼”兩彈一星”、”載人航天”之后航天事業向深空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這對我國搶占世界高新技術的制高點,促進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現代化建設,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我校有四十多名學子先后參加了長征三號及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的研制工作并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他們牢記黨和人民的歷史重托,滿懷為國爭光的雄心壯志,發揚”兩彈一星”精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團結協作、勇于創新、拼搏進取,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實現了重大突破,和廣大科技人員、工人一起研制成功了先進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
第二屆畢業生徐云霞校友成功設計了液氫液氧低溫貯箱絕熱結構,解決了箭體結構關鍵技術問題,榮立了航天部一等功,并被全國婦聯授于”全國三八紅旗手”光榮稱號;
第三屆畢業生高良安校友受命主管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箭體制造和總裝工藝,在研制過程中,他協助總工程師組織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為長征三號及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貢獻并榮立了航天部一等功;
第四屆畢業生陳鈞武研究員廢寢忘食、刻苦鉆研、頑強拼搏、無私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主持了液氫液氧發動機推力室身部新型結構的設計及其材料工藝技術的攻關,這種創新的燃燒室結構大大提高了長三甲氫氧發動機的性能。為此,陳鈞武和第六屆畢業生鄧景云校友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四屆畢業生朱廣旉研究員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攻關,特別能拼搏,特別能奉獻。他經過無數次的探索,無數次的失敗,終于研制成功了長三甲氫氧發動機推力室螺旋管束式噴管延伸段,大大提高了長三甲氫氧發動機的真空比沖和推力,為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為此,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并榮立了航天部一等功!
第四屆畢業生吳孝隆研究員為了攻克強腐蝕和超低溫介質條件下使用的活門技術,幾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鉆研、埋頭苦干、不畏艱難、頑強攻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并獲得了多項航天部二等獎。他研制的箱體增壓系統成功運用于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
首屆本科畢業生張立研究員從1996年起就肩負著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總質量師的重任。為了確保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每發產品出廠質量,張立不分白天黑夜、不分節假日,一心撲在工作上,嘔心瀝血、精益求精、嚴查細防,決不放過一個質量問題,決不允許出現一個多余物,做到了認真負責、周到細致、一絲不茍、萬無一失!組織全廠員工對”嫦娥一號”所用的運載火箭進行了”兩個百分之百”的質量復查,確保了“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的發射成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航天部頒發的”航天獎”;
90年畢業的徐坤和研究員近十年來一直擔任長征三號系列運載火箭液氫液氧發動機生產工藝技術負責人,身為主管主任的他身先士卒,經常深入到一線參加關鍵部件的研制和攻關,親自幫助解決該部件的焊接難題,確保了質量并按時交付了產品;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無損檢測專業畢業的以白冰副處長、吳時紅高工為首的七位年青校友,他們兢兢業業、默默無聞的牢記敬愛的周總理的諄諄教導,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嚴把航天產品質量關,對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衛星的整流罩、衛星支架、液氫液氧貯箱及其貯箱共底、液氫液氧發動機等重要部件分別用超聲、x射線、磁粉、滲透、渦流、聲發射等方法進行耐心細致的檢測,同時還攻克了發動機關鍵部件及貯箱特殊結構的檢測難題,大大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可靠性。對于這次發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用的運載火箭,在萬無一失的質量復查中,僅焊縫質量我們的校友就一一復查了上萬張經x射線檢測的底片,為確保“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的成功發射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他們已成長為確保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產品質量的中流砥柱!
(編輯: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