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南航要聞>詳細內容

南航要聞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作者: 攝影: 發布時間:2012-04-22 瀏覽次數: 【字體:

 

人民網總裁廖玒(中)會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長張大良(右二)、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長郭新立(左一)、教育部科學技術司長王延覺(右一)、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張東剛(左二)


  編者按:4月20日14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大良、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郭新立、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王延覺、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張東剛做客強國論壇,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為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我國研究生教育應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網友文化強國我為主]:郭新立司長你好,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請問教育部對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創新能力有何考慮?

  【郭新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基本實現了立足國內自主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戰略目標,基本建成了學科門類比較齊全、培養類型多樣的研究型教育體系,成為了研究生教育的大國,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提高。但從總體上看,研究生教育的質量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高層次教育的需求,作為國民教育的頂端,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是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主要來源,是提高綜合國力與國際競爭力的有力支撐。因此,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關系到人才強國和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關系到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必須從全局的高度給予充分重視。為了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清華大學百年校慶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圍繞提高質量的主題,以完善制度、提高質量、科教結合、支撐創新、適應需求、引領未來為發展思路,正在制訂和不斷完善關于深入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進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意見,并在文件發布的同時召開全國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全面進行動員和部署。

  ■以提升質量為核心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

  [網友廬山]:張大良司長你好啊,報道說最近教育部召開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想問問你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方面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張大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明確要求。去年4月2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重要講話當中強調,不斷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我國高等學校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始終貫穿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各項工作之中。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高等教育戰略目標是:到2020年,高等教育結構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鮮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整體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學校,若干所大學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學水平,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以“2011計劃”推進“211”和“985”成果的發展   

  [網友新禪宗一派]:最近,教育部出臺了“2011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為什么出臺這樣一個計劃?計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計劃希望能達到的效果是什么?

  【王延覺】:1998年5月4日,時任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上提出來,“為了實現現代化,中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由此,教育部、財政部共同實施了“985”工程,推進我國一流大學的建設。去年4月2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協同創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項目引導,鼓勵高校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促進資源共享,聯合開展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在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為了落實錦濤同志的指示,教育部、財政部決定啟動實施2011計劃,全稱是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并且在今年3月23日,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上,聯合頒發了《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

  ■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最根本的使命

   [網友舞動的微風]:張大良司長您好,人才培養質量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請問教育部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方面有哪些舉措?

  【張大良】: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最根本的使命和最本質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質量的第一體現。高校要進一步樹立三個理念:第一是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養質量作為衡量辦學水平最主要的標準;第二是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為檢驗標準的理念,把社會評價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第三是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把一切為了學生健康成長作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

  ■大力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

  [網友奔跑的蚊子]:能不能請張司長介紹一下當前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總體情況?

  【張東剛】:大家知道,高校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主力軍,人才薈萃,學科優勢突出,研究力量雄厚。長期以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始終堅持正確方向,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要求,取得重要成就,呈現出繁榮活躍的生動局面。一是學科體系更加完善。建成了一批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學科、立足學術前沿的基礎學科、符合學科發展趨勢的新興交叉學科,初步形成了門類齊全、布局合理的學科體系。二是學術成果不斷涌現。推出了一批高水平論著,整理了一批傳統文化典籍,翻譯了一批國外學術精品。據統計,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80%以上的研究成果集中在高校。三是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積極開展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僅“十一五”期間就提供咨詢報告、政策建議6萬多份,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四是研究隊伍不斷擴大。目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師已達44萬人,占全國社科力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涌現出了一批名師大家和一大批學科帶頭人及中青年學術骨干。五是對外交流日趨活躍。開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交流,加強了與國際上許多高水平大學、學術機構的合作,擴大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世界上的影響。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網友糊涂神俠]:現在一些教師存在浮躁之風,少數教授不上課,或者有些教授上課也就是在混事,導致教學水平下降。請問在引導教師靜心教書、潛心育人方面,教育部有哪些具體措施?

  【張大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根本性保障。辦學的第一要務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設好一所大學,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一是完善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的相關制度。高校要制訂具體辦法,把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將承擔本科教學任務作為教授聘用的基本條件,讓最優秀教師為本科一年級學生上課;鼓勵高校開展專業核心課程教授負責制試點,倡導知名教授開設新生研討課,激發學生專業興趣和學習動力。要完善教師分類管理和分類評價辦法,明確不同類型教師的崗位職責和任職條件,制定聘用、考核、晉升、獎懲辦法;改革薪酬分配辦法,分配政策向教學一線教師傾斜,鼓勵高校探索以教學工作量和教學效果為導向的分配辦法。完善國家、地方和高校教學名師評選表彰制度,重點表彰在教學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師。定期開展教授為本科生授課情況的專項檢查。二是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要推動高校普遍建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重點支持建設一批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有計劃地開展教師培訓、教學咨詢等,提升中青年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完善教研室、教學團隊、課程組等基層教學組織,堅持集體備課、深化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研究。健全老中青教師傳幫帶機制,實行新開課、開新課試講制度。完善助教制度,加強助教、助研、助管工作。探索科學評價教學能力的辦法。鼓勵高校聘用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專兼職教師,支持教師獲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經歷。三是更加重視本科教學工作。要鞏固本科教學在高校各類教育中的基礎地位,把本科教學作為高校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領導精力、師資力量、資源配置、經費安排和工作評價都要體現以教學為中心,著力解決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 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

  [網友呆頭小鵝]:前兩天,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工作會議召開,請問張司長,您認為當前我國“走出去”的瓶頸在哪?遇到了哪些問題?我們又將采取哪些措施來解決瓶頸所在?

  【張東剛】: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意見>的通知》,推動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走向世界,教育部去年下發了《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計劃》,全面規劃和部署了未來十年的工作內容。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是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取得顯著成效。在新的起點上,實施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計劃,對于深入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擴大中國學術的國際影響力,妥善回應外部關切,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基本國情、價值觀念、發展道路、內外政策的了解和認識,展現我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增強我國國際話語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