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為青年人才成長營造理性輿論環境
人才強國的根本在于青年人才的茁壯成長。黨的十七大以來,中央樹立了“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的用人原則,得到社會廣泛認同;“不拘一格選人才”“敢為事業用人才”的理念也漸成組織工作共識。
然而,現實中,青年人才正常、合理地提拔使用仍然面臨很大阻力。每遇青年人才提拔事件,必然引發“背后有潛規則”的習慣性質疑,甚至掀起“起底性”的“出身大調查”,浮躁、埋怨、焦慮、對抗等社會情緒彌散其中。這說明,當前青年人才成長的輿論環境,尤其是網絡輿論環境,是不夠理性的,甚至是偏激的。
如馬克思所言,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青年人才作為社會人,其培養選拔過程與各種社會關系緊密相連,受到社會環境的直接影響與制約。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網絡時代,青年人才的培養選拔注定無法擺脫社會輿論“放大鏡”式的關注。輿論環境健康,則利于青年人才脫穎而出;輿論環境惡劣,則阻礙青年人才順利成長。
營造理性輿論環境,組織部門需完善人才選拔機制,加大公開性、透明度。因為了解所以理解。輿論之所以習慣性懷疑青年人才提拔存在“幕后黑手”“暗箱操作”,最大的緣由在于不了解。不了解這個青年人是否真是“人才”,不了解對他的培養是否真的出于“愛才”,不了解對他的提拔任用是否真能“盡才”。因此,在培養選拔青年人才的時候,相關部門要秉承“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以天下人之眼觀之、以天下人之耳聞之”,盡可能全面地提供當事人信息,不給任何捕風捉影的謠言和虛假信息提供“出籠”契機。須知,“事后解釋”的功效永遠比不上“事先說明”。
營造理性輿論環境,公眾需摘掉“有色眼鏡”,多些客觀性、包容性。因為客觀所以辯證。輿論之所以對青年人才提拔“一桿子打到底”,多數時候是由于太主觀。因為見識過“選人用人”的不正之風,因為固守“論資排輩”的傳統習性,許多人不能辯證看待年輕干部提拔,寧肯選擇相信自己的直覺:這么年輕就當領導,沒有“貓膩兒”才怪。其實,眼睛也是會騙人的,何況戴著“有色眼鏡”。對社會現象我們要客觀、辯證地看待,要看主流、看本質,要相信,很多時候沒有那些所謂“真相”,青年人才呈現給我們的就是他們的本來面目,就是真相;要相信,只要給青年人才提供施展才干的平臺,創造寬容、寬厚、寬松的成長環境,他們就能證明自己,給我們驚喜。
未來,隨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將有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走上領導崗位,挑起時代重擔。期待一個理性的輿論環境能夠助他們“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