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快樂,所以我快樂—記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生張春濤
啟航網訊 她,不是天使,卻做著天使般的事;她只是一個普通人,卻做著普通人做不到的事。
平凡的外表,天使般的心
9月,學校收到一封來自華北科技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自動化專業12級學生張海堯的感謝信。在信中,張海堯用雋秀的字向我們講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張海堯家境并不富裕,新生入學時因湊不齊學費,一度想要休學。正當他一籌莫展之時,我校藝術與設計學院11級工業設計專業的張春濤同學通過老師介紹,了解到張海堯的情況,并捐助給他2000元,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在深入了解后,張海堯發現,其實春濤家庭條件并不優越,這2000元還是她在學校省吃儉用存下的。“金錢有價,情義無價。這不僅是對我物質的幫助,更是對我精神的鼓舞。”他動情地寫道,“……我萬般感謝她的自強,她的無私,她的愛心。同時更感謝貴校的育人有方,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的正確引導!”
讀過這封令人動容的書信的人,都禁不住被張春濤樂于助人、自強無私的精神感動。春濤的同學葉志妍和黃媛媛很激動地講道:“春濤是我們班的學習委員,在我們班上是人緣最好的,特別勤勞樸素,學習成績很拔尖,為人也很低調,我們都很佩服她!”“當我第一次聽到張春濤同學的事跡時,我很驚異,我們班上居然有這樣偉大的人,我很慚愧自己身為人師卻做不到那般的無私,只能用‘偉大’來形容她了!”藝術與設計學院的黎文勤老師說。
改變不了的命運
在筆者眼前的女生,不施粉黛,略顯羞澀,白白凈凈的臉龐時而閃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紅暈。“其實這也沒什么。”當被問到感謝信中所提之事時,張春濤淡淡地答道。
張春濤出生在河北的一個小鄉村,父母都是教師,家中還有一個四年級的妹妹。一家人和和睦睦,其樂融融。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幾年前,她的父親被查出患了癌癥,為了治病,不得已多次去北京進行化療。可是,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加重。父親的癌癥病菌由右臉頰轉移到了肺,情況岌岌可危。長期的化療讓父親日漸消瘦,生活的重擔硬生生地壓在了母親的肩頭。然而,母親不久也查出患有子宮肌瘤,不僅要照料病重的父親,還要賺錢養家。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張春濤同學過早地接過了母親肩上的重擔。
癌癥如同強盜,掏空了父親的身體,也掏空了家中的積蓄。自父親生病起,前前后后總計花費十多萬,巨額的醫藥費讓這個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庭更加吃力。從高中起,張春濤同學就開始接受社會各界的幫助:“要是沒有好心人的幫助,我也上不起大學。”張春濤羞澀地苦笑了一下,可那份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坎坷大學路
由于父親身患癌癥,常年治療,導致欠下巨債,為了減少父親的心理壓力、安心治病,當高考成績公布時,張春濤竟然告訴雙親自己落榜了。直至接到學校打來的報喜電話,父母才知道自己的女兒考上了南昌航空大學。“當時一看學費這么高,就放棄了,因為不想再給家里增加過重負擔。但是父母一直希望我能上大學,那會心里好矛盾。幸運得是,學校老師幫助聯系了好心人,解決了我一年的學費。自己又東拼西湊了一點,總算可以來昌航讀書,遂了爸媽的心愿。”
在大學期間,張春濤時刻牢記自己上學來之不易,努力學習,并于2012年九月獲得學校一等獎學金。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她還打工做兼職,每個月掙些錢貼補日用所需,基本上能夠滿足自身的日常花銷和畫筆顏料工具的開銷。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張春濤仍然省吃儉用將省下來的錢捐給了張海堯。“我自己緊點沒關系,寧可自己苦一點,也要讓張海堯上大學!”這就是張春濤的決定,這個決定,擲地有聲。張海堯在信中說:“每每想起她為我節衣縮食時,不禁心酸。同時我萬般感激她的自強、她的無私、她的愛心……”這個堅強、善良、無私的女孩以她的奉獻精神和偉大人格感動了張海堯,也感動著每一個人。
既然張春濤自身家境條件并不優越,為什么不留下這筆錢幫助自家改善環境呢?當被問及這個問題時,張春濤同學說:“看著別人快樂,我也很快樂。我是靠別人資助才上的大學,我能理解沒錢上學的心情,所以我更能體會到張海堯的心情。他和我家的家庭情況相似,甚至比我家更困難,我就想把自己的錢給他。我們農村孩子考上大學不容易,能幫一點是一點,自己苦一點沒關系。”
大愛相傳
就這樣,張春濤同學把自己省吃儉用攢下來的2000元錢捐助給了更需要幫助的張海堯同學,“其實真的沒什么,爸媽從小就教育我,要盡力去幫人。經歷過那些事,我更能體諒他的難處……幫助別人的感覺很好,希望和我一樣情況的孩子能夠過得更好。”張春濤同學如是說。張春濤的這一份真情是多少錢也換不來的,她用這樣的崇高精神鼓舞著張海堯,激勵著他努力走下去,也將這份大愛傳遞了下去。
心手相連,無私奉獻,無悔無怨
知恩圖報,回饋社會,大愛永傳
人生天地間,大愛過百年!
采訪結束之際,藝術與設計學院的黎文勤老師告訴記者,他要讓全學院的同學向張春濤同學學習,用行動說話,將張春濤這份無私的大愛傳遞給每一個人!讓我們記住這個美麗善良的河北姑娘——張春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