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管相融 桃李芬芳——航空制造工程學院教書育人側記
啟航網訊 學生成績合格率2009年95.47%,2010年96.30%,2011年96.87%;違紀下降率2009年1.82‰,2010年1.43‰,2011年0.68‰;評優獲獎率2010年54.6%,2010年62.8%,2011年66.7%。……
以上數據是航空制造工程學院近三年來學生“六率”統計的一部分。一組組數據彰顯了學院育人工作的成績。航空制造工程學院是如何克服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兩張皮”現象?如何實現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工作的融合?帶著疑問,筆者走訪了該學院。
學院共識。“教學工作與學生管理之間必須密切配合,這是學院領導班子的共識,也是整個航空制造工程學院師生的共識。”學院黨委副書記袁寧說:“我們認為教學與學生管理是人人都要參與的工作,教書育人本來就是一體的,不可分割。”根據這一理念,學院要求任課教師既要教書,也要管理學生;學生輔導員要管理學生,也要了解學生所學專業,了解學生的專業背景。袁寧說,學院有這么多的學生,光靠幾個輔導員老師肯定是不夠的,每位老師都肩負教書育人的任務。任課教師課堂上管理學生,學生上課就不敢怠慢松懈,保證了課堂到課率及教學秩序;學工老師了解了學生學習專業背景,就能夠根據學生實際對學生了解的更多更深,管理起來也更符合學生實際。
上課點到。以前,學生遲到、早退、請假、逃課等現象令輔導員傷透腦筋,寬敞明亮的教室稀稀拉拉地坐在幾名學生,讓上課的老師也感覺沒勁。為了扭轉這種狀況,學院要求上課時要“多重點到”。班級管理員要對班級到課率進行統計,上課的老師也必須點到,輔導員老師也隨時對班級到課率進行抽查。老師點到情況、班級管理員點到情況、輔導員抽查情況的數據及時進行匯總統計,就能發現那些經常無故遲到缺課的學生,以后找學生談話,了解情況也就更有針對性,效果也就更好。通過此項措施,學生遲到缺課的現象明顯減少,學生逐漸克服了松、懶、散現象,保證了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也為學生搞好學習打下了基礎。
請假制度。對于學生請假,航空制造工程學院的做法與其他學院也不相同。其他學院一般都是只需要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簽字即可獲得批準,“在我們學院,除了我簽字之外,必須還要經過主管教學的副院長簽字才能生效。”袁寧說。履行這種請假程序,一方面可以避免學生上課與搞活動的時間沖突,讓任課教師和輔導員能夠更加合理的安排上課和課外活動時間,另一方面,學生也不可能因為個人私事或者無關緊要的小事就隨意請假,保證了學生的上課時間和呆在學校學習的時間。袁寧說:“學生把主要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哪還有精力再搞其他亂七八糟的事情?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這樣既有利于學到真的本事,也有利于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
座談會。座談會是進行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袁寧介紹說,由于人數比較多,學院分年級和分專業分別座談。規模小了,人數少了,每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都有表達自己意見和想法的時間。學院領導也非常重視學生工作,經常參與學工組織的學生座談會,獲取第一手資料。袁寧說:“座談會就是要了解學生的思想,發現學生的問題,集思廣益,把發現的問題盡快地解決好。”主管教學的副院長方平說:“座談會除了搞學生管理工作的輔導員參加,各專業系主任也參加。輔導員參加學生有關學習方面的座談會,學習畢竟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抓好了學習,其他方面的管理也就容易多了。”方平說,他與袁寧平時的交流比較多,老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管理情況在彼此間的交流中就相互了解了。
班主任查寢。在學生的生活方面,航空制造工程學院規定班主任必須下到學生寢室進行查寢,并與學生們就生活狀況和在寢室的學習狀況進行交流。每個學期末學院都會公布班主任的查寢情況。通過查寢,班主任與學生有了更廣泛、更深入的交流,老師才能更好地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的指導和解決,這樣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袁寧舉例說,080315班主任曾卓知老師,一學期到學生寢室查寢高達28次,每次都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學生也更信任自己的班主任,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與班主任進行溝通。曾老師所帶班級無論是學生的班風,還是最后的考研比率和就業率,和其他平行班級相比都有明顯效果。
輔導員學習鍛煉。由于很多輔導員并非都是工科畢業,對學生的工科背景不是很熟悉,容易造成老師與學生之間溝通不順暢,不深入。為了更好地解決這種現象,學院想方設法幫助輔導員熟悉學生的專業背景,曾組織輔導員下工廠、下車間學習鍛煉,了解相關專業背景和實踐知識,以便更好地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
信息獲取與處理。為了搞好學院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管理工作,學院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各方面的信息。對于學生和老師反映的普遍問題,學院特別重視,就會找相關的老師或者學生進行個別座談。對于老師反映的學生問題,學院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座談,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問題,改正缺點。有時候,也有學生反映老師上課方式問題,學院經過調查,如果情況屬實,學院也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指出問題所在,這樣也有利于老師教學水平不斷得到提高。當然,因為很多信息都是學生站在個人立場上的看法,屬于個案,不能代表普遍現象,所以學院領導要對這部分信息進行甄別。
由于教學與管理相融合,學院學風明顯好轉。2011年9月份補考人數由原來的兩千六百多人次下降到了一千七百多人次,今年1月份補考下降到一千三百多人次,而到了今年九月份,補考就降到了一千人次以下,補考率明顯下降。同時,這幾年,航空制造工程學院學生的獲獎成績卻在大幅度上升,省級以上科技類競賽獲獎2009年43項,2010年60項,2011年達到了73項。
方平副院長說:“我們下一步準備建立學生綜合信息數據管理系統,全面記錄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家庭信息和成長動態等數據,期望能更好地銜接領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互換,實現信息共享,并且能更有效地協調教學與管理之間的平衡。總之,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學生能夠更好地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