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評估與修訂——三論扎實做好“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工作
規劃的本質和質量是衡量學校優勢的基本指標之一。規劃評估和修訂在最佳時機中,可激發極具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方案和途徑,強化學校本身優勢。
學校面臨挑戰,學校必須在自我發展目標、黨和人民的期望、師生員工的期望之間找到平衡,必須足夠靈活地應對所處環境中的動態變化。在自評、外評、內評之后,精確地規劃修訂過程,連同戰略性思考和清晰設定的新目標,必會使學校在追求改革和創新的同時繼續實現發展目標。
規劃修訂的第一步是使用明確術語,準確描述學校發展目標和辦學定位(亦稱明確學校使命)。在推動目標、指標發展的過程中,學校應該考慮可能影響到學校的內部和外部力量,或許還包括招生的趨勢、通貨膨脹或經濟衰退的壓力、教師以及學生所面臨的競爭等其他因素。
規劃修訂的第二步是重新調整、修改和完善規劃體系,科學規劃和實施針對專門對象設計的具體目標或戰略,來完成學校使命和實現目標。如果說學校發展目標代表了目的地的話,那么這些具體的戰略規劃則清楚地指明了到達目的地的路徑。
規劃修訂是一個協調多方的過程,它涉及對學校所有目標進行過深思熟慮的來自學校各個核心部門的代表。當前為實現使命和目標所發展和執行的對象和策略,主要集中于對資源分配的部署,而規劃修訂過程也旨在通過恰當使用可用資源并解決資源沖突和資源短缺等問題,優化資源配置,確定各目標的優先次序。
學校有總規劃、專項(單項)規劃、學院發展規劃等眾多不同的規劃,除規劃各自要嚴謹外,它們之間也應具有系統性、清晰相關性和強協調性。學校層面、操作層面及部門單位層面的目標之間應該形成明顯的合理的相互關系。學校規劃應以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規劃為起點、為重點,它們可以帶動其他專項(單項)規劃和學院發展規劃。
當在學校和部門層次上實施目標、指標時,質量比數量更重要。少數規劃良好、定為優先發展的目標指標吸引、聯合和激勵人們工作,而冗長的“羅列清單”式的目標、指標則會使人們工作失去重心,資源的使用過于分散而難以集中。有選擇性地將許多可能的目標、指標減少為必要的幾個、十幾個,也會引發人們反思以及有關學校價值和優先權的討論,是非常有意義的。
有效的規劃評估和修訂過程可以帶來學校更新,學校更新將涉及、惠及整個學校范圍。樂于尋求改進的方式、肯定創新現象的成效、抵抗自滿、測試假設等都是體現學校活力的標志。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科學發展觀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導下,通過周密而理性的“十二五”規劃評估和修訂過程,通過不斷推進規劃來實現學校使命和達成目標、指標,學校一定會實現新的自我提升、發展和改變。
昌航明天一定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