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持久性污染物控制與資源循環利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召開第三次會議
江西省持久性污染物控制與資源循環利用重點實驗室舉辦了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攝影 華莉)
啟航網訊 12月7日-8日,江西省持久性污染物控制與資源循環利用重點實驗室舉辦了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科技部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資環處處長王磊、國家獎勵辦公室處長彭北清及江西省科技廳社會發展處副處長劉清梅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出席會議的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曲久輝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任南琪教授和來自全國其他高校的杰出青年、副校長等二十多位專家學者。我校副校長,實驗室主任羅勝聯教授出席了會議,實驗室部分老師參加了會議。
會議第一部分是由實驗室的各位老師介紹實驗室的總體情況。首先實驗室副主任羅旭彪教授就實驗室這一年的發展情況向各位專家做了匯報,他從研究方向調整、研發活動與成果情況、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硬件設施建設、開放交流與運行管理等五個方面對重點實驗室做了全面介紹。涂新滿副教授就重金屬檢測及生物處理技術研究方向、鄒建平副教授就環境光催化技術方向、代威力博士就環境污染物資源化技術方向、溫珍海副教授就微生物燃料電池(MFC) -產電、產氫及污水凈化方向等相繼做了四個分報告。
會議第二部分是2013年江西省持久性污染物控制與資源循環利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審核。先由鄒建平副教授對開放基金的總體情況向各位專家進行了匯報,曲久輝院士、任南琪院士及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的其他委員對實驗室開放基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專家指出,開放基金優先資助領域中的“面源污染修復新技術”表述不準確,應該改為“面源污染物控制新技術”;開放基金應該更多的面向校外的人員,目前校內的開放基金比例比較高,應該加大宣傳讓外界更了解實驗室,吸引更多外校的人才申請,還可以特邀一部分外校的高端人才來申報基金。最后各位專家對開放基金申報的課題進行投票表決。
會后,曲久輝院士、任南琪院士及其他委員分別就人才、設備、成果、管理、開放、服務等幾方面對實驗室的發展提出了意見,指出實驗室的發展要結合江西省的特色,為地方的突出問題提供好的技術;實驗室要組織集中力量,形成自己的研究體系和特色,不要以發文章為主要目的;實驗室要整合校內外的資源,多吸引人才,培養好自己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