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航師表】記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鄭華盛教授
編者按:為了隆重慶祝第30個教師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我校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弘揚良好的師德師風,啟航網將陸續推出一批師德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的感人事跡,傳遞昌航正能量。
(攝影 張春晨)
患癌5年不舍講臺,為靈魂燃燒生命的行者
——記南昌航空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鄭華盛教授
鄭華盛,男,1966年4月出生,南昌航空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校計算數學碩士點責任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校“教學十佳”稱號獲得者,數次榮獲 “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09年鄭華盛教授被確診為腎癌。5年來,他以癌癥之軀堅守三尺講臺,黑發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一個人,一支筆,一輩子,一生情。他的座右銘:既然選擇了靈魂的事業,就要為靈魂燃燒生命。
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獻身
鄭華盛教授曾先后任南昌航空大學應用工程系數學教研室主任,信息與計算工程系副主任、數信學院副院長、院長等職。“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作為曾經的中層干部、骨干力量,他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迎接教育部評估時,作為院領導的他和全院同事日日夜夜奮戰在教學一線,為學校數學類課程教學順利通過評估檢查做出了巨大貢獻。日常管理中,一些十分瑣碎的事務,他都經常親力親為,以身作則,確保工作高質量完成。數信學院是一個公共基礎課為主的學院,師資短缺導致教學任務異常繁重。為了完成學校下達的教學任務,他從來都是帶頭承擔大量工作任務。從事高校數學教學二十多年,鄭華盛教授對教學工作及教育規律可以說是輕車熟路,但每次上課他仍要認真準備,特別注意知識的更新,了解學生需求,不斷修改、補充、完善教學內容,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帶進課堂,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認真做好課外輔導及批改作業等教學環節。即使目前身體仍處在大病恢復期,但鑒于數學類學科的特殊性,他堅持以板書教學為主,上課時經常累到大汗淋漓,全班學生經常會悄悄濕了眼眶。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多年的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積勞成疾,無情的病魔還是降臨了。2009年,鄭華盛教授被查出雙腎患腫瘤,經確診為腎癌。學院上下無不嘆息,部分教師自發星夜兼程趕赴上海去探望、照顧他。在住院期間,他卻仍一直關心學院的工作;出院后不顧虛弱的病體,立即投入到工作中。
成績順其自然,淡泊名利心如水
鄭華盛教授曾獲校“教學十佳”榮譽,指導的本科生畢業論文曾獲得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論文獎,多次獲校優秀主講教師榮譽及校一等優秀教學質量獎,每學年的學生評教成績都名列前茅。他帶的碩士研究生,不少已經攻讀博士研究生,有的已經在美國學習生活。近年來,他主持省教學改革課題若干項,參與省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多項,第二主編《線性代數》教材和《高等數學學習引導》輔助教材各一本,主持的教學成果獲得過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主持的《數值計算方法》課程被評為校級優質課程,負責的數值計算類課程教學小組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他撰寫和發表《數值分析》、《高等數學》及《線性代數》方面的教學研究論文多篇,獨立指導本科學生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指導學生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二等獎一項、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省一等獎一項。
鄭華盛教授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主持完成教育廳科技項目一項、教育規劃課題一項,主持完成博士啟動金項目一項,主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省(部)級及校級科研課題多項。在國內外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國內外核心期刊20余篇、EI和SCI收錄7篇。
淡泊名利心如水,無欲則剛得人心。面對這些成績,鄭華盛教授儒雅一笑:順其自然,水到渠成而已,作為一個教師,教育動機、教育情感和教育行為豈能為名利所左右?
潛心向學,甘做寂寞的麥田守望者
在當下大學教授、博士們動則學術著作等身、科研論文汗牛充棟、科研經費以百萬計的高校,鄭華盛教授的學術科研并不算驚天動地,但他說,心安。“廉潔所持,道之所存”。他常常告誡自己和年輕教師,在量化考核之下不要喪失學術底線,不要熱衷于短期內制造學術泡沫出名,不要去抄襲剽竊論文評職稱,不要去無底線地跑要國家基金撈實惠,那是對大學教師名號的矮化。學術論文,他通常思考成熟了才會去發表,濫竽充數的文章,他寧愿不做。基金課題,他通常深思熟慮,能預見可以切實發揮作用的前景才去申報;申報過程中,他從不去到處跑關系,趨炎附勢,迎合潛規則。
為了教好書,講好每堂課,他把幾乎全部精力都放在查資料、備課上面去了。數年如一日,扎扎實實做學問,兢兢業業培養學生,從不違背學術道德,從不接受吃請和收禮,始終保持著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他總是認為,教育本身作為一種育人活動,不能把育人過程等同于商品交換過程,做一名人民教師,就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經得住誘惑。鄭華盛教授讓我們知道,對于教師,踏踏實實做學問、老老實實教書其實是一種高境界,是一種健全獨立人格的體現。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鄭華盛教授十分關注青年教師的培養問題,多年來積極指導青年教師站穩講臺、進行課程建設、參與科研項目,默默地幫助他們成長,這點點滴滴,令青年教師們備受感動。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鄭華盛教授之所以在當今浮躁之風漸盛的大學校園中,甘于寂寞,默默奉獻,不求聞達,就是因為他抱定了為人、治學和育人務必統一的宗旨。正所謂“雖不能偃仰嘯歌,心亦陶然。”
愛生如子,視如己出
陶行知曾經告誡老師們:“愛滿天下,愛生如子。”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但是,在師生關系不和諧現象時有發生的當下校園,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這一點?而鄭華盛教授以春風化雨般的情懷關注學生的成長,以嚴慈相濟的關愛贏得學生信任,以真誠無私的言行博得學生愛戴。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他教育學生如何為人處世,努力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常常用自己的切身體驗,幫助他們解決思想問題,循循善誘、言真意切,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多年來,鄭華盛教授一方面對學生們嚴格要求,另一方面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有加。曾經,在教學過程中他發現所教13級某班一名女學生身患骨癌住院,便立即主動聯系前往醫院看望,并以自己患癌癥的切身體會安慰學生,使她能正確對待疾病并且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同時給予了她力所能及的經濟幫助。他特別關注學習困難生的成長問題。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會經常找他們談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學習動機、學習方式、學習意義等角度對其闡述學習重要性,從非智力因素的角度為之分析學習落后的原因,鼓勵他們重塑學習自信心。不知有多少學習困難生在鄭華盛教授的幫助下,慢慢地找回了自信,漸漸地有了學習的興趣,開始科學規劃自己的人生。這些無法量化考核的“成就”雖然平凡,卻顯得彌足珍貴。
教師如燭,師德如光。鄭華盛教授,一個癌癥患者,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愛黨愛校愛祖國的情懷、默默奉獻的思想境界,為無數學子的人生發展,為祖國教育事業的騰飛揮灑著自己的熱情。同鄭華盛教授交談,他有說有笑,非常樂觀,絲毫看不出是一個癌癥病人,精神狀態跟正常人一樣。他說,幾十年來在學校待慣了,跟學生們待慣了;離學生們遠,心里就難受;跟學生們在一起就是此生最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