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南航要聞>詳細內容

南航要聞

南昌航空大學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紀實
創新之花遍昌航,風景這邊獨好

來源:啟航 作者:舒越、韓佳 攝影: 發布時間:2015-05-18 瀏覽次數: 【字體:

位于前湖校區學生一食堂二樓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

第九屆“三小”項目組參觀大學生科技作品。(照片由校團委提供)

  夕陽的余暉籠罩著大地,南昌航空大學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在這份柔光的映射下增添了幾分引人駐足的魅力色彩?;赝庀脊馄照?,夕陽西下的景色正美;基地內熱火朝天,創新實踐的氛圍正濃。

  走進這個享有“江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基地”之稱的“寶地”,30余間項目研究室內活躍著正進行基礎實驗、專業實訓和項目研究的大學生們。這里是昌航為全校有志于投身創新創業實踐的學子打造的能力培養場所,正是在這里,王慶老師指導著以大四學生汪利斌為代表的學生團隊自主研發出“全太陽能無人飛行器”,該作品在韓國國立木浦大學舉行的國際2015CORE可再生能源技術頂尖設計大賽中“以突出的太陽能在航空領域的創新設計和應用及優異的現場表現”從各參賽隊中脫穎而出,一舉摘得特等獎桂冠。榮譽的取得來自團隊中有志創新的精英學子們日以繼夜的精力投入和汗水揮灑,更得益于昌航教師獨到的創新思維引導和創新能力培養,以及校園內濃郁的創新氛圍。

萃智創新學問大,帶你“腦洞”大開

  說起榮獲國際獎項的“全太陽能無人飛行器”,它的來頭可是不小,2014年底的全國萃智創新設計大賽上,它就曾以“太陽能無人機”的雛形嶄露頭角,取得全國五個特等獎之一的榮譽。從全國獎項到國際獎項,這小小作品的構造細節和制作工藝不斷被創新完善著,在它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同時,也為我們悄然揭開了萃智創新理論的神秘面紗。

  萃智理論是一種與傳統創新理論迥然不同的創新方法論,它總結思維創新的規律,歸納發明創新的方式方法,幫助所學者順利打破思維定勢,是激發其創新的捷徑之一?!拜椭莿撔吕碚搶Υ髮W生的教育實在有益,尤其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這一塊的作用十分顯著,不僅能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還能讓他們在創新思維的啟迪下解決問題,接觸過這套理論的學生都受益匪淺。”“全太陽能無人飛行器”研發團隊的指導老師王慶說道。王慶深受萃智創新理論之益,直言該團隊的優秀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萃智理論對整個團隊師生的方法引導,這套邏輯性極強的創新方法學指引著他們打破慣性思維,以科學的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這件作品使用的新型輕質量太陽能電池組件就是他們在萃智理論的指導下自主創新研制的,這套理論也幫助他們克服了許多制作中遇到的思路難題。

  由于深諳萃智理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在日常的課堂、實踐和考試中,王慶都極力推崇著萃智創新理論的學習和應用,指引著學生的創新熱潮。課堂上的王老師善于采用引導式教學,將抽象化的萃智創新方法融入教學,使其更形象化并易于理解?!堵殬I生涯規劃課》中,他引導學生使用萃智創新理論中的“提高理想度法則”來規劃自己的職業走向,讓每個學生以發散性思維去思考自己未來可能從事的職業,再以提高理想度的思路從中篩選和排除,不斷提升要走的每一步的價值,綜合制定出與自己實際相契合的最理想的職業規劃。在自己教授課程的考試中,他則跳出固有題型考核的呆板模式,考試內容不設限,考生參加科普競賽、申請專利、發明創造小作品都可以作為考試成果,只要學生實現了思維或是方法創新,他都會給學生打個大“鉤”、評個高分?!袄蠋煂ξ覀兊膭撔轮笇е饕撬季S方面的全面性指導,不局限于學科和技術,他以項目為引導,幫助我們萌生想法,打開思路,創新的點子也就多了,遇到問題也不會再鉆死胡同,反復失敗后的成功總讓人成就感很強?!苯照谕趵蠋煹闹笇卵邪l作品的大二學生陶則旭講到。

  王老師對學生的創新引導不僅體現在講堂和考場上,也滲透在他的第二課堂——創新實踐中。除以課程、講座、參觀交流會等形式吸引全校學生走進前人的創新成果、投身創新實踐外,王老師帶動創新愛好者們成立了大學生萃智創新協會,這個目前200余人的集體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萃智角”。他還創建并獲批江西省創新方法培訓中心南昌航空大學培訓基地、江西省南昌航空大學科普教育基地,創建了南昌航空大學科普創新群,QQ群內的500余人都是憑著對創新實踐的興趣自主加入的學生,王老師為昌航學子搭建起了立體化的創新平臺,為的就是鼓舞大家創新的熱情和信心,并為大家提供跨學院、跨學科的交流機會,鼓勵大家自主建立創新團隊,投入到項目的制作中去。

  此次赴往韓國參加比賽的團隊成員正是來自于王老師搭建的第二課堂中,他們來自不同的專業和年級,各有所長所以優勢互補。萃智角和QQ群里的其他學生也沒有辜負王老師的一片苦心,QQ群中每天的討論可謂是熱火朝天,QQ上的群圖像總是閃動個不停,那次次躍動仿佛就代表著學生們求知的熱情。

  在王老師的萃智角里,還有著以老帶新、推陳出新的傳統,以老帶新便是老生帶新生,以此實現每個項目在技術操作上的傳幫帶,推陳出新則是在以往項目的基礎上實現創新?!八^創新,其實不一定非得從零開始,而是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改良和進步,在傳承基礎上的創新將會更上一層樓,獲得更大的創新成果?!蓖趵蠋熣f道。從09年制作出第一架太陽能飛機后,王老師帶領自己的團隊成員不斷革新思路,在之后的理念、設計、制作、外觀、實用等方面不斷創新,才有了更多獎項榮譽的獲得。

創新熱潮看環化,教書育人有“新”招

  縱觀昌航全校的學生科技創新熱潮,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一馬當先,在本科生學術研究、科技競賽、成果轉化上都求實求新,以創新式培養助力環化人才的成長和優秀項目的推進。在第13屆挑戰杯江西賽區比賽中,環化學院的參賽項目問鼎賽區冠軍,并在全國總決賽中,實現了昌航挑戰杯國賽一等獎零的突破與總成績分數及全國高校排名創新高。更可喜的是在2014年組建的環境光催化及資源循環利用學生科技團隊獲得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稱號,這也是我校在國家級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突破。這些榮譽背后,是環化學院有法可循的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在“小平科技創新團隊”指導老師鄒建平看來,創新講究方法和實踐,就從科技創新來講,每個項目的基礎研究中都包含對自然科學的認識和應用,鼓勵這些基礎理論的原始創新是環化教師一直奉行與推崇的。就拿環境光催化及資源循環利用團隊來說,該團隊踐行"創新、實踐、守正、出奇"的學術宗旨,在環境光催化及廢舊鋰電池回收的理論與實踐方面實現了多重意義上的技術創新,總的說來可謂"三新"。

  一新新項目,該項目本身的創新點便可圈可點,它所針對的環境污染及資源短缺問題正是當代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借以環境光催化技術解決這些問題,則是該項目在方法上的創新。其次,該項目的材料和體系應用方面的創新可謂第二新。這第三新,則新在項目的成果轉化帶來的經濟效益上,這一項目極大程度上實現了有效資源的循環利用,廢棄物中有價值的金屬物質得以回收再用。日前,該項目已經進入成果轉化的中試階段,上饒鼎鑫金屬化工有限公司將其項目成果應用到了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反饋評價良好。

  提到該創新項目的順利完成和良好的后期反饋,鄒建平老師感受頗多,在他看來,好項目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實現創新,要以好課題為載體,以好平臺為依托,再加之老師的創新引導為其助力?!耙龑W生實現創新的前提應該是讓他們明確兩個學習層次,一是要讓大家了解各類知識及其形成過程,知曉這些知識從無到有的發展細節;二是要大家把握這些知識間的內在邏輯,從思維上培養起創新的主動性,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把握知識的脈絡,站得更遠也就更容易找到創新點和突破口。”

  團隊項目上的創新引導使得環化學院滿載科研碩果,在向來提倡“教學、科研不分家”的環化學院,也在推進著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模式,把創新思維的啟迪融匯在課程的教學中。日前,環化學院正逐步普及著案例式、啟發式、探討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就要求教師的備課方式要革新,學生們接受知識的方式也從被動轉向主動。盡管師生要完成好這樣的課程傳授很費精力勞心力,但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在這個更看重學生應用知識能力的時代,環化教師們篤信,這樣的教學模式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涵養,以致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所謂教書育人兩不誤,環化學院在育人方面不斷出新,創造性的將教書和育人進行有機的結合,創立了知識育人——實踐育人——創新育人——思想育人的新方法和新理念。這種新的育人方法突破了傳統育人過程中將教學與育人進行離散化處理,克服了在對學生思想教育中采用的說教式的方法,它是將全面培養優秀人才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這種新的教學理念和育人方法在對學生埋頭寫動手做張嘴說的能力培養的同時還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勤思考、善思考的習慣,而且更重要的是強化對學生品性修為的塑造,尤其對團隊協作、友善、誠信及社會公德等方面的培養,以便真正達到塑造品質、啟迪心智的作用?!袄蠋熢谌粘=虒W和科研中都十分注重對我們創新能力的培養,從學習基礎知識開始,就鼓勵我們學習思路創新,發散思維想問題,從對知識一無所知到形成自己思路的同時,我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雖說寒暑假都留在學校里做實驗趕報告,自己苦了點,收獲卻特別多,特值。有了創新性思維,我也能在腦海里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了,原本零散的知識點都慢慢形成了體系,理解了多種學習方法的運用,各個學科自然融會貫通。我還很欣喜地發現,自己的寫作和表達能力也在不斷錘煉中提升著,真是一舉幾得?!蹦壳霸凇碍h境光催化及資源循環利用”團隊中挑大梁的大三學生朱紅允說道。 

教有所成,創新之花處處開

  創新理論有法可循,創新方法有處可尋,新穎的理論體系輔以革新的教學方法,這兩新齊備才能孕育出光鮮的創新之花。萃智創新理論的興起和環化創新教育及實戰的成果都只是昌航創新大藍圖下的縮影一二,近年來,學校正以肥沃的土壤和辛勤的澆灌育得校園內創新之花處處開。

  學校以機制、項目、基地、競賽、氛圍五大建設為主線,整體構建、全面推進,建立了航空特色鮮明、成果匯聚突出的一體化進階式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努力踐行著五大融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互補融合、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的內在融合、自主選題與教師課題的互動融合、大眾培養與精英化發展的雙向融合。

  在昌航有一個學生都熟悉的名字,叫“三小”--指的是學校團委開展的“小發明、小制作、小創作”項目申報平臺。項目化的牽引,成了結合學生、教師、選題和管理的最好方式。在項目選題上,學校堅持以教師科研項目為依托,將學生的自發興趣和自主研究與教師的專業研究相結合,使得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直接建立在了教師長期研究的成果之上。近三年,該項“三小”共立項項目1300余項,參與申報同學累計萬人次,極大地提升了同學開展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實效性。

  此外,學校注重整合校內資源,“點線面”相結合的基地平臺孕育而生。所謂“點”是指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線”是指以基礎實驗、專業實訓和項目研究為一體的研究性學習過程,而“面”是指全校所有可以用于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場所和機構,全方位立體式地為學生創新提供保障。

  體制的激勵、項目的牽引、平臺的給力,造就了昌航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累累碩果。三年來,昌航學子共發表學術論文587篇、受理專利338件(其中授權一百多件),省級以上競賽獲獎1271項,國家級獎項500多項。

  以縮影一二管窺昌航創新藍圖,我們欣喜地看到,南昌航空大學正播撒著無數顆創新的種子,這種子隨春風飄落在昌航的每一處角落,扎根在昌航有志創新的師生心里,自此生根發芽,在理論的澆灌和實踐的庇佑下成長,它蘊育出的創新之花已經開遍昌航,也開在每個昌航學子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