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暑期“三下鄉”活動成果豐碩
啟航網訊 7月,學校組織了以“踐行八字真經 投身四個全面”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并按照“精準化、項目化、網絡化、成果化”的要求,精心謀劃,扎實推進,取得了良好效果。
學校“三下鄉”服務隊在小學生當中傳播航空文化(照片由校團委提供)
創新組織方式 提升活動水平
為使社會實踐與專業實踐更加緊密,與成長需求更加緊密,與基層需求更加緊密,進一步激發同學的參與熱情,鼓勵更多教師參與指導學生社會實踐,今年學校創新組織方式,以學院為單位,以項目團隊為活動主體,通過組織項目申報、審核,全校共組織了28支服務隊,其中5支服務隊被評全省重點服務隊。
今年的實踐服務隊呈現了三個特色:一是指導老師力量加強,在28支服務隊的指導老師中,副教授以上職稱3人,博士以上學位3人;二是成果指向更明確,今年所有項目均要求以論文、調研報告、影視作品和匯報展覽等成果來結題;三是成效更加顯著,通過強調活動的實踐性、科學性和群眾性,實現了“鍛煉一批學生、凝練一批成果、有效服務基層”的目的。
學校“三下鄉”服務隊拜訪慰問革命老戰士
精心實施 精彩紛呈
今年,學校組織了學“習”宣講團、美麗中國實踐團、航空文化實踐服務隊、教育關愛服務團、優秀校友尋訪團等9大門類的社會實踐服務團。
材料學院、國際學院、文法學院等,以紅色為主題,赴修水、瑞金、永新等地,走訪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拜訪老紅軍,宣講“四個全面”,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實際行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參訪中傳承革命精神,傳播時代精神。
環化學院、信工學院、經管學院等,以綠色為主題,赴南昌、上饒、贛州等地,開展水質情況、臍橙產業發展、文化產業與環境資源協調等專題調研,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理念,為營造美好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建言獻策。
外國學院、藝術學院、數信學院、土建學院等,以金色為主題,赴九江、鄱陽等地,通過“青苗計劃”、“太陽村尋訪”等溫暖細致的活動,開展愛心支教,關愛留守兒童,給他們的幼小心靈帶去金色陽光,為他們的多彩夢想助力希望。
測光學院、航制學院、體育學院、飛行器學院等,以藍色為主題,赴共青城、景德鎮等地,開展航空表演,航空知識普及,尋訪老校友,以實際行動探尋昌航精神,傳播航空文化,讓同學們在實踐中錘煉航空國防情結。
此外,學校還組織4000多名2015級新生借回家之機就近就便開展了內容豐富的自主社會實踐。
學校“三下鄉”服務隊走進鄉村小學支教
實踐歸來話感受
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社會實踐使自己增長了才干、提升了認識。
材料學院的朱鴻昌同學說,生活在城市的一名90后,可能都如我一般,對革命年代失去了記憶。可這次走訪,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革命年代的那種火熱的情懷,更明白了青春,不應缺少了紅色的渲染。這份紅色記憶,會給我們力量,給我們信仰。
經管學院的陳可珊同學說,我們在焦陽炙烤和蚊蟲叮咬中不停地走訪、討論和整理資料,很苦很累,但在苦思中,在討論中,在熬夜寫材料中,我們感受到了實踐的力量!團隊的力量!
外國語學院的祝曉靜同學說:回顧那些天,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感動,而是勇敢和自信。孩子們努力追求夢想的樣子給我太多鼓勵,讓我可以笑面一切苦厄,并堅持去幫助別人,與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