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航師表】中國青年網報道我校虞英老師的先進事跡
啟航網訊 近日,中國青年網報道我校虞英老師的先進事跡。
新聞鏈接:http://jx.youth.cn/2015/0921/2148597.shtml
報道全文:
虞英:寓情寓愛團旗之下綻放光彩
中國青年網南昌9月21日電(記者鄧洪海實習記者藍星星)采訪虞英是在南昌航空大學的迎新現場,新學期的昌航校園隨著新生的到來顯得更加充滿青春的氣息。虞英在現場指導新生報到工作的開展,他忙碌而有條不紊的行事風格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繁忙中抽出時間,與記者相對而坐,虞英侃侃而談,從自身成長、共青團工作的“酸甜苦辣”娓娓道來。
虞英是南昌航空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團委書記、輔導員。自2006年從事共青團工作以來,他始終以獻身共青團事業為己任,把共青團的崗位作為人生奮斗的舞臺。用激情和大愛踐行著“關愛青年、服務青年、引領青年”的使命,在團旗之下綻放出別樣的光彩。
虞英近照。(受訪者供圖)
思想引領 在教育更在于感化
“提高青年大學生的政治素養,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要,但更在于如何感化青年學生。”虞英在引導青年學生積極向上方面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
“青年大學生有一些浮躁,對政治方面的認識不夠,組織學習培訓,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還要通過自身和學生團干的力量帶動廣大青年學生學習。”對此,虞英積極向團員青年講解有關團的基本知識、政策,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圍繞專題,積極組織團員青年開展學習十八大精神、我與祖國共奮進——新生團員教育、學習石秋杰老師先進事跡、愛校愛黨愛祖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題教育活動,使廣大青年學生在活動中深化認識,增強使命意識,積極樹立和強化遠大的理想目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虞英組織召開學習會議
“青年團干為學生團干做表率,學生團干為廣大青年學生做表率”,虞英始終堅持這一理念,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加強制度規范,帶出一流學生團干隊伍,用自身和學生團干所產生的精神力量,影響并帶動青年學生。
選拔優秀的學生擔任團學干部,積極組織開展“航大英才”大學生骨干培訓班、與信仰對話——黨政領導走進高校名家講壇等培訓活動。其次,定期組織工作交流評比活動,每年進行優秀團干、優秀團員的評選,通過推優、評優,發現和樹立典型,讓團員青年、團員干部和各團支部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在日常工作中,虞英腳踏實地,經常與學生團干深入交談,了解情況、指導學生工作,幫助解決工作上的難題,全面提高學生團干全局意識和處理大小事情的能力。形成了集中精力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社會實踐 重指導更重于創新
今年暑假,南昌航空大學為創新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以學院為單位,以項目團隊為活動主體,通過組織項目申報、審核,組織服務隊開展活動。
虞英所在的國際教育學院與材料學、院文法學院等,以紅色為主題,赴修水、瑞金、永新等地,走訪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拜訪老紅軍,宣講“四個全面”,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實際行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參訪中傳承革命精神,傳播時代精神。
三下鄉活動
“社會實踐應與專業實踐更加緊密,與成長需求更加緊密,與基層需求更加緊密。這一次的暑期‘三下鄉’活動激發同學的參與熱情。通過社會實踐可以增長青年學生才干、提升認識,鍛煉實踐能力,為社會傳遞正能量。”虞英所在的志愿服務隊通過不停地走訪、討論和整理資料,了解學習紅色文化,在整個過程中,志愿者們克服困難,經受住烈日暴曬和蚊蟲叮咬的考驗,在實踐得到了鍛煉,感受到了實踐和團隊的力量。
“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可能很多同學對革命年代失去了記憶。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革命年代的那種火熱的情懷,更明白了青春,不應缺少了紅色的渲染。這份紅色記憶,會給我們力量,給我們信仰。”很多參與實踐的青年學生感慨良多。
讓青年學生深入實踐,切實為社會作貢獻。虞英作為學院“三下鄉”服務隊的指導老師,不斷總結經驗,結合社會實際,創新工作方法,扎實有效的指導學生開展活動,堅持與學生同甘共苦,以身作則,多次被評為省級、校級“三下鄉”先進個人。在他的指導下,2007年學院“三下鄉”活動被《人民日報》報導,所帶服務隊榮獲校優秀服務隊。
如今,國際教育學院在灣里四小、南昌市頤養院等單位建立志愿者服務基地,虞英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前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鍛煉一批學生、凝練一批成果、有效服務基層”,工作以來,虞英積極做好各項工作,實現工作零投訴和零失誤,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績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肯定。
服務學生 善溝通更善于融入
“虞老師是一個愛笑的‘暖男’,他的笑容非常感染人,平時和學生愛說愛笑,學生很容易與他親近,但是在對待工作上,虞老師始終認真負責,對我們要求也很嚴格。”虞英的學生如此評價他。
嚴厲的行事風格源于嚴謹認真的工作,虞英說,自己是個“對自己要求苛刻,對他人要求嚴格”的人。他非常善于學習,不僅愛好閱讀,在工作中以及和青年學生的交往中,他常常抱著學習的態度,遇不懂的問題相互請教。虞英認為,作為共青團干部,只有不斷加強學習,努力充實提高自己,把握時代脈搏,才能融入青年學生,同青年學生對上話、交上心,才能走進青年學生的學習與生活。
虞英與學生交流學習
在新的歷史時期,共青團干部應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吸收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提高領悟能力,培養敏銳的觀察力。虞英通過學習微信編發、微博互動等新的方式加強與青年學生之間的交流,服務青年學生、積極融入青年,通過與青年學生共同學習、共同分享、互動交流等,加強共青團組織和青年學生的聯系。
虞英是一個有想法的人,在組織活動時,精益求精,力求做出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活動。他根據學院特色組織國際文化節等一系列活動,多層次全方位營造積極進步的校園文化氛圍。擔任國際教育學院團委書記以來,虞英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各種的校園活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導向和娛樂功能,不斷滿足青年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和精神文化需求。
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共青團干部,虞英以高度的事業心和強烈的責任感,以干練、沉穩、扎實的工作作風,在服務青年團員的道路上無私奉獻著。
在平凡的工作中體會到生活的甘美,在奉獻中感受到青春的價值。虞英說:“在共青團的崗位工作了這么多年,我見證了無數青年學生的成長,也收獲了自己的成長,對此滿懷感激,在未來,我必定會全力以赴,肩負起共青團干部光榮而又神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