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報評論:昌航,融進血脈的基因
六十四年前,一批從戰火與軍營中褪去戎裝的青年,來到漢口的王家坪,在那里開始了一所大學的創業。他們一邊學習知識,一邊建設校園,用自己的選擇與血汗為這所學校寫下一段精彩的開篇——矢志航空、報效國防。
三十多年前,一批從學校、農村與廠礦中走來的青年,來到南昌的上海路,在那里開始了他們人生的起航。他們一邊惡補基礎,一邊勤學新知,用自己的執著與智慧為這所學校留下一段精彩的注腳——勤奮務實、自立自強。
這所學校,就是昌航。
今天,作為昌航前進新航程中的一份子,同樣風華正茂的我們,又該做些什么?這是每個昌航學子都必須面對與深思的問題。
“學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國勢所由強。”青年一代,不僅承載著家庭的夢想,民族的希望,同樣,也關系著一所大學的興衰。縱觀百年的中國高等教育史,凡一所大學之興,無不因其為國家社會造就了大批棟梁之才,而一所大學之衰,也一定因其在人才培養上日漸枯竭、碌碌無為。正如傅斯年之于北大,季羨林之于清華,楊振寧、李政道之于西南聯大,事實一次次地證明,一所大學的豐富內涵與良好形象,往往是通過其培養的學生而被人認可與記憶的。昌航的內涵,即昌航所倡導的價值追求與秉承的精神特質,需要我們去傳承。昌航的形象,即昌航所貢獻的社會價值與展示的精神面貌,需要我們去發揚。這項使命,任重而道遠。
“小學導其源,中學正其流,大學會其歸。”大學階段,是人心智性情成熟之始。把握好大學時光,對將來的人生至關重要。上好大學,好好上大學,于其中領悟文化之美,科技之妙,人性之光與身上之責,必將使我們在面臨競爭之時,更加從容與自信,在面對成敗之時,更加坦然與自省。昌航,是一所有光榮歷史與優良傳統的好大學:陸孝彭老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航空專家,為研制中國人自主設計的第一架強擊機,鍥而不舍、刻苦鉆研,終成“強五之父”。彭林校友,清華大學教授,工科出身、酷愛文史,焚膏繼晷、自學成才,成為一代史學名家。向巧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數十年扎根國防、刻苦攻關,被譽為航空領域的巾幗女英。我們踏著前輩學人的足跡,抱定宗旨、砥礪德行、博學廣交,才能健康、快樂、成功,開啟人生的遠航。
昌航者,我們之昌航,我們不愛,誰愛?昌航者,我們之昌航,我們不興,誰興?以校為榮,校興我興,校衰我恥。熱愛昌航、發展昌航、祝福昌航,不該是口號,而應是作為。
熱愛昌航,必須珍視昌航的過去。昌航的歷史文化是昌航的根與魂,是昌航人共有的精神家園,是昌航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六十四年來,學校三次搬遷,七易校名。昌航歷史連接著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史,反映了當代中國社會的變革史。十余萬昌航學子,扎根航空工業的第一線,投身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踏實、務實、篤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鼓舞的成績,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傳奇。“日新自強,知行合一”,“勤奮、文明、求實、創新”正是他們用血汗和智慧凝煉的昌航文化基因,也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每一個昌航學子,都應該讀校史、唱校歌、知校情,深刻體會前人為學校建設改革發展所付出的艱辛,深刻領會昌航精神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傳承昌航基因,尋求精神之根,樹立文化之魂,激發力量之源。
發展昌航,必須珍惜昌航的現在。當前,學校正處在深化改革,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近年來,學校推動了一系列關系長遠和全局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階段性成果。珍惜昌航的現在,就是要自信已有的成績,也要正視存在的不足。我們應該看到,三年來,全國首批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環境光催化及資源利用學生團隊”,“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江西省“見義勇為好青年”羅正偉等一批優秀典型的出現,再次證明了昌航人才培養的質量!我們也應該看到,每一分成績的取得,都凝結了包括你我在內的每一位昌航學子的付出與艱辛!我們更應該看到,發展與進步才是學校的主流!不足固然要改,但因此而產生漠視、否定和抱怨,不僅無助于學校的發展,更加無助于自身的成長。須知昌航是全體昌航人的文化命運共同體,只有同舟共濟,我們才能乘風破浪。
祝福昌航,必須堅信昌航的未來。“昌航夢”連接著昌航學子的成才夢。把昌航建設成為工科優勢突出、航空特色鮮明,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的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大學是光榮而偉大的事業,有光明而燦爛的前景。一切有志于這項事業的人們都可以大有作為。作為昌航精神的傳承人和實踐者,昌航學子正當其時,適得其勢。四年光陰固然短暫,但此生情義歷久彌堅。每位學子都應堅定昌航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的信心,把愛校之情、興校之志、榮校之行統一起來,對學校改革發展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多一份祝福。唯有如此,我們才會在若干年后回望在昌航度過的青春歲月與奮斗歷程之時,看到自己揮灑汗水的身影。2016年初,我校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12屆校友劉駿創業初成,便慷慨捐資學校,正是昌航學子心系母校、飲水思源的溫情寫照。
撫今追昔,崢嶸歲月稠。站在歷史新高度,學校感念千千萬萬學子為學校發展付出的心血與智慧。
風華正茂,恰同學少年。面對未來新航程,學校期盼千千萬萬學子為學校發展貢獻更多支持與祝福。
因為,昌航,是融進我們血脈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