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王志海:信仰,是一種力量
這仍然是一個需要信仰的時代。談信仰,不假、不老土、也不違和,無論我們從事什么工作,堅定的信仰都應如與生俱來的基因植入我們肌體,支撐我們不懈奮斗,走出事業最漂亮的路線,輔導員工作也不例外。王志海,測試與光電工程學院2015級學生輔導員,5年的輔導員生涯,不算長,但細細體會,充滿了無數和學生在一起的難忘瞬間,匯聚了和學生共同成長的精彩點滴,話說多了都是淚,都是感念和學生一路成長的淚。他對我們說,別講的那么高尚,我就是把自己選擇的輔導員事業做好,信仰在心,踏實最好。
王志海指導學生參賽
有信仰,無愧于心,默默堅守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相信了——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于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于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于媚骨。你們或許不相信了,因為追求級別的越來越多,追求真理的越來越少;講待遇的越來越多,講理想的越來越少;大官越來越多,大師越來越少。因此,在你們走向社會之際,我想說的只是,請看護好你曾經的激情和理想。在這個懷疑的時代,我們依然需要信仰”。王志海經常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和學生,在他看來,信仰并非虛無飄渺,而是存在于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之中。信仰也并非一成不變,而是一種價值觀的尋找、梳理、樹立、推翻重建的動態過程。對于大學生而言,堅持自己該做的、堅持自己最初的激情和夢想,這就是信仰。在課堂上,別人睡覺或看手機,你能不受影響繼續認真聽老師講課;在寢室里,別人打牌玩游戲,你能不受干擾繼續看書,這就是信仰。
王志海擔任輔導員五年來,始終帶領學生不斷追問求學的真諦,不斷反思自己成長的道路,鼓勵學生不斷找尋和確立自己的信仰,使其不迷茫、有方向。他所帶的學生沒有一個留級、也沒有任何學生因違紀或其他原因被取消學位,這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一頭扎進學生中間,兢兢業業,時刻不敢大意的結果,是自始至終管住學生思想上的總閥門,讓學生思想上不掉隊的結果,要談實在,也要“唱高調”,個中困難,可想而知。2015年學校科級干部交流換崗,王志海本有機會調整到其他崗位,但三年多以來與學生朝夕相處,已然使他對輔導員職業產生了感情。帶著這份熱愛,王志海最終選擇了堅守。
留下來做輔導員,王志海認為這不僅是出于對工作的負責與熱愛,更出于對學生的重視和感情。因為他始終相信,只要真誠待人,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無愧于心,付出總會有回報。這是王志海對輔導員工作的職業信仰,正是這份信仰,讓他在輔導員工作中默默堅守,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本職工作。
信仰源自信心
王志海常說,跟學生談信仰,要先談信心,連對自己的信心都缺乏,也就談不上有什么信仰。這一條,在指導畢業生就業時尤其管用。有一些缺少主見、盲目從眾的學生,在就業與繼續深造之間難以做出選擇,王志海一般不會馬上給學生建議,而是傾聽學生內心想法,了解他們的顧慮。有的學生因為擔心成績不優秀、擔心性別歧視、擔心專業缺乏競爭優勢等各種因素而沒有勇氣參加應聘,王志海則會以往年就業數據鼓勵學生,耐心給學生分析自身優勢。一名無損檢測專業的女生臨近畢業仍未簽到就業單位,加之本專業同學基本已經“簽走了”,內心十分焦急。王志海細心了解,發現這名女生一心想在家附近或者本省找工作,求職意向限定較窄,還覺得工科專業女生競爭力不夠,缺乏信心,再加上性格內向,幾次面試遭拒,已經沒有勇氣參加應聘。了解到這些情況,王志海分析了學生的專業表現,立即找來該專業歷年就業數據和學生簽約情況,羅列出十幾家適合該生的就業單位,學生直觀一看,原來自己還有的挑,信心立馬有了。另一方面,王志海找了幾個“心腹”,也是班里積極活潑且已就業的黨員學生和這名學生聊天,幫她挑選面試的衣服,聊聊面試怎么化妝,陪她去參加面試,幫她打氣。
學生如愿簽到一家離家近的國企,畢業酒會上,學生流淚了,她說“王老師,感謝之情無以言表,我只想努力工作,不給咱昌航丟臉,不給您丟臉,做一個自信滿滿、堂堂正正的昌航人!”。一個一個學生了解情況,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正是把工作做到了學生心里,做到了學生最需要的關口,王志海負責的2015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2.5%,位列全校第三、工科學院第一。
王志海組織學生參加活動
學生信老師,事情就好辦了
學生在大學四年,總會有各種各樣不適應、不理解和不順利,這時,他們最需要輔導員老師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指導。但如果輔導員工作不細致,或是敷衍塞責、從不走心,不敢和學生玩“真心話大冒險”,學生就不會信輔導員說的話,有了想法和困惑,也就不會向老師傾訴。而作為輔導員,也就無法掌握學生情況,更談不上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一旦學生有些“風吹草動”,就根本摸不著頭腦,那樣的輔導員工作,就是失敗的。
王志海說,最不愿意聽到學生說“老師不會管、說了也沒用”抑或在將要畢業之時會說出“被母校坑了”之類的話,那就像一根針扎在自己心上。正是抱著這種對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從學生寢室設備壞了,報修無果這樣的日常瑣事,到學生想上自習沒有教室,再到學生失戀心情不好,只要學生告訴他,王志海都會第一時間傾聽,能聯系學校部門解決的就立即協調,能通過和學生聊天,化解學生心中困苦的就馬上安排時間談心。學生相信找輔導員肯定管用,不管事情能不能解決,一定有個說法,時間長了,大家都信任老師,就什么事情都跑不出老師的視野。
2015級新生中有個王同學,中學就對火箭研發很感興趣,所以選擇了考入本校。進入大學后,他想繼續發展自己的愛好,但作為新生他苦于沒有場地、資金和專業老師指導而寸步難行,他向王志海尋求幫助后,王志海一方面幫他聯系指導老師和向校團委申請入駐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另一方面積極鼓勵他參加當時學校舉辦的首屆創業計劃大賽。盡管學生當時很猶豫,也沒有任何把握,但在王志海的鼓勵和支持下最終還是很努力地去做了。最終該同學的項目不僅沖進學校的決賽還獲得此項賽事一等獎,這對于一個大一的學生來說是極大的鼓舞。在王志海的幫助下,該學生又注冊了自己的公司,開始創業。前些天,該同學激動地告訴王志海,他的項目實體設計和各系統設計全部完成,還進行了全真飛行仿真模擬,各項數據符合設計要求,自己離夢想越來越近了!
王志海近年來拿了不少工作獎項,還發表了一些研究文章并獲了獎。對于這些榮譽,他并沒有十分在意,他總是說:“我還年輕,還有很多沒有做好的工作,還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他一貫的態度就如同輔導員這個工作一樣平凡而不平庸,平淡而又高尚。他始終記得當初就職輔導員的宣誓:“我志愿成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擁護黨的領導,獻身教育事業,恪守職業規范,提升專業素養,情系學生成長,做好良師益友。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奮斗!”王志海說,沒事別亂發誓,既然宣誓了,就用心兌現。我們相信,這段誓詞,王志海真信、真做,什么時候,都不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