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記教學比賽一等獎教師音樂學院石慧
石慧老師生活照(圖/教務處)
石慧,壯族,中共黨員,1985年10月出生,南昌航空大學音樂學院空乘教研組組長,全國高級禮儀(禮賓)師,高級禮儀培訓師,全國專業(yè)人才教育專家委員會禮儀委員。2008年成為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奧運新星”并進行相關兩艙知識培訓,后進入國航乘務員訓練中心培訓;2010年赴京參加全國禮儀(禮賓)師師資培訓班學習,取得禮儀師相關證書;2010年首屆大學生禮儀大賽全國決賽最佳禮儀導師;2013年獲得中國民航運輸協(xié)會乘務教員證書;2015年獲得國際注冊禮儀培訓師相關證書;2015年赴海南航空乘務員訓練中心學習,成為我校海航定向班教員。
2009年開始從事教學工作至今,主要授課內(nèi)容為:服務禮儀、禮儀基礎、機上服務、乘務管理概論、客艙安全、應急撤離訓練、乘務管理概論等。從業(yè)中具備空乘高考、航空公司面試、乘務員專業(yè)培訓、飛行經(jīng)歷的優(yōu)勢,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上自我定位為走實踐型教師路線。
三尺講臺初體驗略顯羞澀
石慧大學畢業(yè)后,和許多追逐藍天夢的空乘同學一樣,她圓夢于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后基于對于母校深厚的感情,以及專業(yè)程度的自我肯定,她選擇放棄高薪回到南昌,開始空乘教學生涯。
石慧在準備教案、課件中確實花費了不少心思,不斷的修改,不停地請教。她坦言,最擔心的是自己的普通話,祖籍是廣西南寧,說話稍微快一點“南普”口音就無所遁形,說得慢一點又擔心上課的節(jié)奏把握不好。迄今為止,雖說口音還如影隨形,但空乘學生聽力的包容性強,教學效果沒有收到任何影響。在督導組老師隨機聽課中,倒是出乎意料的,前輩們對她的普通話清晰度給予了肯定。經(jīng)過一段時間,她的自信度慢慢提高了不少,也漸漸明白,教學過程中把握好節(jié)奏、吐字清晰,口音不是關鍵,并不能成為教學能力提升的最大阻力。
在沒成為大學老師之前,石慧覺得老師這份職業(yè)應該很容易。而理想和現(xiàn)實總是有差距,令她記憶猶新的是上的第一堂課,為了符合空乘教師的職業(yè)化形象要求,還特意穿了雙高跟鞋,那時候的她才發(fā)現(xiàn),講臺附近是沒有凳子可以給老師坐的,整個課程下來眼看就快成為講臺“站士”了,小腿酸痛不已。也許有人困惑:她不是接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嗎?站,應該是一件易事啊。可是空中乘務員的“站”是幾乎沒有交流感、沒有太多思考的純粹肢體行為;“站”講臺可是截然不同的,要不停的思考、要聲音洪亮、還有調(diào)動課堂氣氛等,這個精力上的消耗遠比前者要大許多。光光是體力上的挑戰(zhàn),就有點出乎石慧的意料。
三尺講臺站得穩(wěn)拼實力
提高教學水平?jīng)]有捷徑,就是經(jīng)驗的積累過程。當然,聽課交流、課后探討、課外互動、學習進修必不可少。石慧總結(jié)道:新手老師一定要從注重授課內(nèi)容慢慢的轉(zhuǎn)變到注重授課形式上來,到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同樣是教授一個要點,不僅是傳統(tǒng)的講授式,還有反問式、提問式、舉例式、引用式……
如果能多元化組織課堂,一定能讓授課氛圍活躍起來;請前輩、同事、學生多提意見,虛心聽取,仔細反思,自我改革;和學生的配合要延伸到課堂以外,線上互動是她最常用的方式。在分享經(jīng)驗的過程中,石慧提到她最有效的互動就是組織了一段時間的微博課堂,效果特別好,在微博中把下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放上,到了上課用課程導入方式提問進行,這個做法值得推廣。“學院派”的路線為傳統(tǒng)路線,偶爾加入些市場元素,會對自身要求更高,也更符合現(xiàn)在學生的期望值,假期社會進修就能幫助“學院派”老師有更多不一樣的感悟。
都說老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石慧認為:老師是一個太陽,只有讓自己有能力不停地發(fā)光發(fā)熱,才能將知識之光播撒到每個角落。這是一個自我要求很高的職業(yè),當我們保證有一缸水的時候才有資格分給別人一杯水。通過不斷的學習、充電,自己的教學能力才能保持在符合預期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