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記江西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王慶老師
在南昌航空大學,有位創新創業引路人,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成效顯著。他就是該校測試與光電工程學院王慶老師。2015年11月,他被江西省教育廳、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評聘為江西省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
近年來,王慶老師所帶學生參加國際、國內重點科技創新競賽,獲得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等多項。如在第三屆全國“TRIZ”杯大學生創新方法大賽的四個類型中獲得兩個類型特等獎各一項,江西學子獨攬一半全國特等獎。其指導的汪利斌、袁千惠、陶凱豐等學生組成的創新團隊2015“全太陽能飛行器”在韓國國立木浦大學舉行的國際可再生能源技術頂尖設計大賽決賽中,以突出的創新設計和優異的現場表現在各參賽隊中脫穎而出,一舉獲得特等獎。陶則旭和蔡志華同學共同發明的專利作品《3D打印太陽能陸空兩棲無人機》,走出國門,在第30屆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中一舉摘得金獎。王慶老師和學生袁千惠、蔡志華等與華核天宇公司科技人員共同研發的“無損檢測機器人及其軟件分析系統”獲韓國國際女子發明展金獎。王慶老師也因在中國推廣TRIZ創新方法且貢獻突出,成為首個獲得國際TRIZ協會頒發的特別貢獻銀獎。
鹿心社在展覽中觀看王慶老師指導學生創新設計的無人機產品(圖/測光學院)
熱愛創新——引領學生創新創業
王慶老師將創新融入了血液里,對創新創業充滿熱情。他積極響應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培養了一批善于創新創業的大學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創業的經驗,已輻射推廣到江西省其他高校。其創新創業經驗先后被《人民日報》、《科技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臺、江西衛視等媒體報道。
成績的背后是長期不懈的執著。王慶老師從搭建學生創新創業平臺開始,利用江西省創新方法培訓基地、南昌航空大學科普教育基地、TRIZ協會等平臺,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與此同時,他積極引導低年級學生進入高年級創新項目團隊,組成綜合性、跨專業、跨年級的學生創新梯隊。創新再進一步延伸,走向社會,就是創業。王慶老師還善于引導青年學子從創新走向創業的思維。在“雙創”中,大學生存在的缺陷是閉門造車,與社會實踐脫節,缺乏實踐歷練,導致不容易成功。對此,王慶老師帶領和鼓勵學生充分運用好國家政策支持、各類社會資源,實現技術與市場的對接。目前,其指導的一位獲得國際科技比賽特等獎的學生已經成立了公司,另一位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創業,成立的公司已入駐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
王慶老師指導學生科技創新
萃智理念——創新“點金術”助力成功
萃智理論是"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的簡稱,是前蘇聯海軍部專利科學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ehAlt-shuller)通過對250萬份發明專利的分析研究,總結歸納的一套發明創新理論。它被稱為創新的“點金術”。王慶老師擔任中國發明協會發明方法研究分會理事,不懈推動江西省創新方法應用與推廣工作,率先在江西成立了“萃智”創新方法研究所、創新方法培訓中心南航培訓基地、南昌航空大學科普教育基地,與江西省科技廳有關部門,共同申報國家科技部創新方法專項并獲批2項。
王慶老師善于運用萃智理論幫助學生克服困難。例如學生在創新過程中因專業和年級導致的知識受限。這時王慶老師告知他們要運用萃智理論中的多屏幕法,尋找超系統、子系統,從超系統尋找資源,組成綜合性的團隊,從大一、二、三、四年級甚至是研究生中尋找隊友。
后記
目前,南昌航空大學已經形成了一支專職和兼職、理論和實踐、校內和校外結合,具有較高素質和較優結構的創新創業導師隊伍,完善了由專職教師、企業家和杰出校友兼職教師組成的創新創業教育團隊建設的激勵機制和協作機制。相信,有良師團隊引路,南昌航空大學的師生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一定會越走越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