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報》報道南昌航空大學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啟航網訊 10月9日,《江西日報》A3版以《行業高校的使命與擔當:南昌航空大學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題,深度報道南昌航空大學自覺擔當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在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規劃咨詢、人才培養支持、精準扶貧扶困等方面主動作為。
媒體鏈接: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page/186/2016-10-09/A03/84941475952816406.pdf
全文:
行業高校的使命與擔當:南昌航空大學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王漢定
社會服務是現代大學的主要功能之一。作為一所航空國防特色鮮明的行業高校,近年來南昌航空大學利用其人才密集、知識密集、學科優勢突出、創新能力較強的優勢,自覺擔當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堅持走大學與地方交融互通、和諧發展之路,在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規劃咨詢、人才培養等方面把學校優勢不斷轉化為地方經濟社會的利益和財富。
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南昌航空大學做優做強特色優勢學科,著力加大對航空國防類學科的建設支持力度,使學科整體布局與江西省航空產業發展布局結合更加緊密,服務更加到位。南昌航空大學與南昌、景德鎮等地航空企事業單位長期開展技術交流,推進產學研合作,促進學校科技資源與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和成果轉化。例如,受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委托,學校承擔了C919大飛機相關技術攻關項目8 項。承擔的“C919鈦合金鈑金件熱成形工藝技術開發”項目,解決了相關制造技術難題,填補了相關工藝的空白。學校還與洪都集團在新高教、無人機等型號上開展了技術合作與技術開發。承擔了“某型飛機導管小尺寸彎曲半徑研究”“先進飛行器綜合飛行控制技術研究”“新高教后邊條盒段高強鋼結構制造關鍵技術研究”“新高教PFMEA技術研究”“某型無人機研制”等項目。學校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將污染物控制、清潔生產研究成果和審核技術方法廣泛應用于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對我省資源節約、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產生了重大影響,為提高企業競爭能力提供了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例如,羅旭彪教授課題組將其原創的污染物控制技術應用到贛縣生態園林建設,承擔了贛縣生態園林工程示范項目。魏立安教授課題組承擔的“基于清潔生產的節能減排技術研究與應用”“基于清潔生產的鎢冶煉廢水減排與鎢回收”“銅礦山酸性廢水防治及銅資源回收技術與應用”等多次獲江西省科技進步獎。
為政府提供決策服務
南昌航空大學積極參與地方政府重點工作,主動承擔地方政府的調研項目,參與地方政府發展規劃制定,提供重大決策信息和咨詢服務,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獻計獻策,成為影響地方政府決策的重要智庫。為策應省委關于南昌臨空經濟區的重大戰略部署,學校成立了江西省航空產業發展與管理創新軟科學基地。傅克剛教授領銜完成2015年度江西省委重大招標課題《江西省航空產業發展思路與對策研究》,由基地與省國防科工辦聯合調研組撰寫的研究子報告《我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情況及相關建議》被省國防科工辦采納,并在此基礎上出臺了《我省通航產業發展若干指導意見》,該研究報告被省領導批示。謝奉軍老師主持完成了南昌臨空經濟區的規劃編制工作,成功鑒定驗收。舒長江、謝奉軍、周振浪老師撰寫的研究報告《找準航空產業金融支點,助推航空產業價值增值》被省領導批示,并要求省金融辦依據研究報告提出具體實施意見。經濟管理學院楊海軍教授課題組先后承擔并順利完成“贛州市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2011-2020)”“南昌市青山湖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南昌市工業轉型升級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撫州市東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等課題,受到地方政府、上級主管單位的一致好評。學校發揮自身紅色文化研究的優勢,推動地方紅色文化建設。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共建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發揮自身理論優勢和學術特色,助推陳列館建設再上新臺階。藝術與設計學院發揮藝術專業特長,助力江西文化強省戰略,大力開展“三色江西”文化藝術創作活動,重點推出反映江西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強烈藝術魅力和鮮明時代特征的優秀作品。
為地方提供人才支持
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心,推進理論教育與實驗實踐教育融合、教學育人與科研育人融合,完善課程體系、實驗實踐教學體系、科研競賽體系,形成課堂教學、實驗實踐教學、科研競賽訓練、創新創業孵化4位1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機制,努力為江西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學校在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學生在“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互聯網 ”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暨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等各類大賽中斬獲數以百計獎牌,走在全省前列。相繼涌現出“江西華核天宇檢測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北極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睿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樂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南昌云芯納晶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南昌蒼宇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學生創業實體。其中“江西華核天宇檢測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落戶南昌灣里新經濟產業園,實現首期融資計劃;“北極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南昌高新區江西航天科創中心,吸引投資300萬元……這些大學生創業者成為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踐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學校新入職教師接受半年的航空企事業單位一線實踐鍛煉、專業課教師每三年至少要有兩個月時間到企業一線參加生產實踐、黨政骨干不定期到企事業單位或政府進行掛職……學校與企事業單位、地方政府之間長期的人才服務機制得以建立。青年管理干部王位、蘇榮葵和張棟在九江市共青城市、鷹潭市余江縣、宜春市袁州區團縣(市、區)委掛職期間,以自身學科專業技術為依托,出點子、謀策略、辦實事,贏得了當地黨政領導及群眾的稱贊與認可。
為地方助力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工作是深入推進江西改革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脫貧攻堅的號角已全面吹響。南昌航空大學貫徹落實省委關于精準扶貧攻堅、定點幫扶貧困村的安排部署,扎實推進幫扶資溪縣石峽鄉茶園山村的各項工作。學校選派黨員干部任村第一書記,常年駐村幫扶;制定了《南昌航空大學幫扶茶園山村扶貧開發行動計劃》。多方爭取政府資金,同時自身出資近20萬元,協助貧困村修建水泥路、安裝路燈、推進自來水工程建設。調動各方資源,實施產業幫扶工程,制定好貧困村整村推進的五年產業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積極為茶園山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村民致富等方面出謀劃策。學校還發揮自身優勢,通過開展師資交流培訓、為村小學新建多媒體教室、配置標準課桌椅、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抓好教育提升工程。建設標準的衛生室和文化活動室,宣傳文明新風,健全發展村公共衛生、文化服務體系。學校安排民主黨派教職工群體深入廣昌縣旴江鎮貧困村開展普法專題講座、貧困學子捐助、特困村民幫扶等系列活動,切實助推地方政府精準扶貧。特別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學校黨委以精準扶貧的成績檢驗學習教育的效果,兩手抓、雙促進,取得了扶貧攻堅的階段性成就。9 月,中宣部主管的全國性黨建網站《黨建網》,專題報道了南昌航空大學在精準扶貧中踐行“ 兩學一做”的經驗做法。
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過去幾年的實踐證明,在江西新一輪振興發展中,南昌航空大學以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辦學特色、“日新自強、知行合一”的精神風骨,順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策應南昌臨空經濟區戰略部署,依托自身人才、科研資源優勢和航空國防特色主動作為,與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互助共贏,走出了一條行業大學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