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南航要聞>詳細內容

南航要聞

【立德樹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杜楠:良驥伏櫪,壯心不已

來源:材料學院 作者:15144117伍瑤、15144124朱夢 攝影: 發布時間:2017-04-16 瀏覽次數: 【字體:

杜楠教授(左二)指導學生實驗(圖/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杜楠教授可是個大忙人,聯系了好幾次,終于有時間接受我們的采訪。一進辦公室,就看到杜楠教授坐在電腦前忙活著。“來啦!”杜教授起身招呼,那渾厚又不失磁性的嗓音倒是與他高大挺拔的身形很是符合,年過耳順的他頭發黑白參半,是歲月的印記,也是智慧的沉積。他的辦公室不大,但十分簡潔。辦公桌收拾得整整齊齊,除了平常的紙筆名片等,還有一份最新的《航空制造技術》和一份關于化學材料的科學雜志。

  杜楠,二級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名譽理事,中國航空學會失效分析委員會副主任,“失效分析與預防”期刊副主編。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部級課題多項,發表論文60多篇,SCI、EI、ISTP收錄20余篇。200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省部級獎多項。雖已過耳順之年,但仍然接受了學校的返聘,繼續在科研事業上發揮余熱,癡心于自己熱愛并傾注一生熱血的材料表面處理的科研事業。

  落紅有情,退而不休

  談到自己為何會“退而不休”,仍回學校奔跑在科研的第一線,杜老師說,可能在別人看來,這事很不可思議,但他卻認為自己這一輩子可以說都在跟金屬材料腐蝕與防護打交道,這一方面的研究讓他充滿了興趣和熱情,所以他覺得可以繼續研究,這比退休去旅游或者在家養老更有意思、更有價值、更讓他有存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自己放不下,自己的團隊還跟航空事業企業單位之間有很多的合作項目需要完成,作為教授,還有研究生要帶,目前手上還有一個國家基金項目要到2019年年底才能結題,這些事總得做完了才能退下來。他特別強調:“我們的科研團隊這么多年來一直在研究表面處理,我們很多技術對于國家飛機的發動機的型號研究很有作用,我們研究的就是使做好材料的表面處理與保護工作,能夠減少表面材料的腐蝕,以延長使用壽命,是一種很有價值和意義的技術”。

  杜楠教授對科學研究始終保持著研究的動力和激情,離不開他對航空工業的獨特的情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自己大半輩子都在跟化學研究打交道,他對材料自然環境腐蝕、電沉積、金屬腐蝕加工等方面已經研究得非常深入,現在已經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這么多年來,他在科研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自不必多說,否則也不會獲得諸如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家教育部重點科技課題、省自然科學基金、總裝備部航空支撐課題等含金量很高的項目課題。對他而言,做科研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或許在旁人看來會很枯燥,多年如一日,沒有驚天動地,但平常的科研能讓他找到很多快樂和滿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除了在科研領域的不懈鉆研,杜楠教授作為昌航師資隊伍中的佼佼者,也培養了大量優秀的人才。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從1998年指導第一位研究生起,杜楠教授的肩上就再也沒放下過對學生的責任和擔當。就連現在問起他的學生,他也是一臉驕傲:“我帶過的學生如果取得了什么成就,我也很幸福,就跟我自己取得了這些成就一樣”。學貴得師,亦貴得友,杜楠老師與他的學生之間就是這樣亦師亦友的關系。

  其實,杜教授也始終關注著學校的人才隊伍建設,為了使昌航的科研事業后繼有人,他積極幫助學校引進人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彭曉老師,就是在杜楠教授的引薦下來校任職的。彭曉老師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副主任,是中科院沈陽金屬所的領軍人才。他在高溫腐蝕研究領域造詣深厚,科研成果也令人矚目,這樣一位優秀學者是如何被杜楠教授引薦進來的呢,這里面還有一段小插曲呢。

  彭老師本科是南昌航空大學畢業的,是杜楠教授的學生,在沈陽金屬所博士畢業以后,到國外工作了幾年,回國后入選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中一員,在國內外頗有名氣。而學校正處于需要人才的關鍵階段,此時,杜楠教授想到了自己的學生,于是大力推薦彭曉老師來校任職。可當時彭老師在沈陽金屬所工作,全家都安在沈陽,哪是說過來就能過來的,所以還是有些猶豫,下不了決心。杜楠教授為了做好彭老師的工作,寧愿放棄節假日時間,和夫人一起到沈陽游說,與彭老師及家人溝通,終于說服來校任教。剛從沈陽搬過來,住房、出行都還沒有安頓好,杜楠教授見狀,親自開車帶著彭老師到市中心采購物品,同時,還幫彭老師協調好實驗室建設,讓他更快地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杜楠教授對我校人才事業的關注,折射出他與昌航的深厚感情。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杜楠教授不僅培養了一批批出色的人才,還向一代又一代的昌航人傳承著國防航空的熱忱與信念。對于自己的航空情結,杜楠教授說道:“我一輩子都在做這個事情,所以這種航空情結對我本人來說是非常重的,就是放不下。我覺得自己并沒有做什么轟轟烈烈的事情,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是一直在盡一個高校老師的責任,就是本分”。他從不愿把自己拔得太高,相反,說到自己的成就,杜楠教授從來不夸口“我”怎么樣。他的口中,永遠都是“我們團隊”;在他眼中,“我們”已經遠遠高于“我”個人了。這種謙和、平實的作風,不正是他向后繼者們傳遞的精神么?

  “我在變老,我的學生們變得越來越強大,這是讓我很欣慰的事”,杜楠教授如是說。為了昌航的事業發展,杜楠教授從不吝嗇分享自己的資源。在材料學院,他經常帶領學院老師與企事業單位交流合作,申請項目。他還經常深入國防航空企業,帶領科研骨干,加強學院與企業間的聯系,架起了雙方合作發展的橋梁,為學院的建設默默添磚加瓦。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在材料的腐蝕與防護領域鉆研了這么多年,杜楠教授好像也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別人都在悠閑養老頤養天年,而他好像不會疲倦似的,依然奔走在科研的第一線,不是在實驗室,就是在去實驗室的路上,有時忙過了頭,拖到兩三點才吃午飯,這份執著,多年未改,初心依舊。

  杜楠教授跟我們聊了很多,爽朗健談的他還有著年輕人的意氣和熱情。或許也正因為有著這種活力,才讓他能夠長期鐘情于科研事業。我們采訪完畢,他說要跟我們一起走,便轉身關掉了還在工作的電腦,和我們一起聊著常事,走出了國防樓……

  學校65年的發展是一代代昌航人忘我的投入與奉獻的結晶,不僅是杜楠教授,還有很多老師,他們都把畢生的青春與智慧傾注在昌航的發展之路上,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才有了昌航的今天。他們的事跡令人感動,也讓我們深思。相信在實現昌航夢的新征程上,會涌現更多的新新力量,把昌航的未來描繪得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