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南航要聞>詳細內容

南航要聞

學校第三屆教職工暨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勝利閉幕

來源:啟航 作者:舒越 攝影: 發布時間:2017-04-21 瀏覽次數: 【字體:

第三屆教職工暨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式(攝影/紀興)

  啟航網訊  4月20日,為期一天的南昌航空大學第三屆教職工暨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完成各項議程,順利閉幕。

校黨委書記郭杰忠在大會閉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校長羅勝聯主持閉幕式

   

大會聽取六位代表發言

  下午4時,大會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由校長羅勝聯主持。會議聽取了六位代表的發言,與會代表舉手表決一致通過了《校長工作報告》、《校工會工作報告》決議,選舉產生了第三屆工會委員會委員和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委員。

  黨委書記郭杰忠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這次大會是學校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深入推進綜合改革、蓄勢追趕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本次教代會的召開,進一步增進了共識、凝聚了力量、堅定了信心,增強了我們推進學校事業發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必將對學校教學研究型大學建設目標的實現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2017年,是學校實施“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重要之年,是學校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之年。為更好地貫徹落實好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各項任務,郭杰忠談了幾點意見:

  第一,形勢與任務。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高等教育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去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高等教育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從中可見高等教育重任在肩、使命光榮。

  在4月17日召開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鹿心社對全省高等教育作出了明確要求。他強調,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終還是要落到提升高校辦學水平上來。要把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與推進高校事業改革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扎實推進“雙一流”高校建設,帶動提升全省高等教育水平;扎實推進高校改革創新,改善高校發展環境,深化現代大學制度改革,大力推進開放辦學,不斷提升高校內涵發展水平;著力在推進科研創新、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和開展決策咨詢上下功夫,努力提升高校服務全省改革發展能力。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新形勢、新要求和新任務,最近,教育部緊鑼密鼓地連續召開“新工科”建設研討會,60余所高校共商新工科建設的愿景與行動,制定出臺了《新工科建設行動路線》,提出新工科“三步走”的建設目標:即到2020年,探索形成新工科建設模式,主動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經濟發展;到2030年,形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體系,有力支撐國家創新發展;到2050年,形成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建成工程教育強國,成為世界工程創新中心和人才高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我們要準確客觀地認識形勢、明確任務,努力在“雙一流”建設中占得一席之地,爭取更多資源、謀求更大發展、取得應有地位,就要樹立“六種意識”:一是育人意識。要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的中心環節和根本任務,將育人意識貫徹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各環節,真正做到教學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組織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努力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一流”意識。學科是龍頭、管理是保障、干部是關鍵,在“雙一流”建設中,要創一流的學科、一流的專業,就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教師、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質量來保證;三是創新意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不斷推進科技創新、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制度創新、人才創新和思維創新;四是開放意識。要把開放作為高等教育新發展的重要原則,堅持國際化視野,在與國外交流合作中,推動學校改革發展;五是團隊意識。團結就是力量,要發揮團隊的作用,凝心聚力、激發潛能、協調合作、攻克難關;六是憂患意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面對我校目前航空特色不夠鮮明、創新引領動力不足、管理能力不強等現狀,我們必須要有憂患意識。“遇到了困難,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責他人,不要放棄信心,不要逃避責任”,而是要積極投入工作,承擔起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發揮好我們應該發揮的作用,將憂患排除。

  第二,責任與擔當。

  “擔當”一詞,詞典的解釋是:接受并負起責任。它是一種自覺,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數十次強調擔當,他指出:“擔當大小,體現著干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在學校的改革發展過程中,我們是勇于改革、大膽創新,多做建樹性工作,還是畏懼風險,墨守成規,只做門市性工作?是創先爭優、爭創一流,還是甘于平庸、甘居中游?是打基礎、謀長遠,久久為功,還是搭“花架子”、搞“政績秀”,一時風光?是直面矛盾、正視困難,積極解決問題,還是繞道走、躲風頭,消極掩飾問題?是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敢于上陣,靠前指揮,還是推脫躲閃,打退堂鼓?是極端認真、嚴細深實,一抓到底,還是漫不經心、粗枝大葉,抓抓停停?是敷衍塞責、一味遷就,揚湯止沸一時應付,還是舉一反三、建章立制,追本溯源完善機制?是嚴格要求,加強管理,還是放任放松,捂著哄著?我們每一名昌航人的責任和擔當,就體現在對這些“選擇題”的解答中。

  第三,行動與效果。

  實干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到“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機遇稍縱即逝,改革不進則退,時代呼喚只爭朝夕、真抓實干的行動者。

  面對今日高等教育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大勢,面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風險,我們肩負的任務艱巨而繁重,我們面臨的考驗復雜而嚴峻,我們全體教職員工都要立即行動起來,“真抓實干、求真務實”不能僅僅說在嘴上、寫在紙上、講在會上,更要裝進全校教職員工的心里,作為朝著“昌航夢”奮勇前進的一種路標、一種導向、一種精神,腳踏實地地干、雷厲風行地干、擲地有聲地干,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在真抓實干中擔當起無愧于自己、無愧于昌航、無愧于這個時代的歷史重任。

  行動固然重要,但關鍵還要看效果。博士點能不能申報成功、一流學科能獲批幾個、深化改革能推進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效果、我們培養的人才社會契合度和社會滿意度如何……這些都是檢驗工作效果的標尺和準繩。我們要緊密結合自身實際,摸清家底,立足現有條件,堅持問題導向,明白我們到底有什么、想要什么、能達到什么,要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發展定位和重點方向,真正找準昌航在全省、乃至全國高等教育發展格局中的“坐標”和“支撐點”。在實現昌航夢的歷史進程中,全校各級干部要時刻牢記肩負的歷史使命,圍繞共同的目標,把工作作為共同的事業去追求,不折不扣落實黨委和校長工作報告的各項戰略部署,千萬不能做拖拖拉拉、碌碌無為的“拖拉客”,千萬不能做紙上談兵、知而不行的“講解員”,千萬不能做求全責備、指手劃腳的“裁判員”,而要做埋頭苦干、主動作為、主動擔當、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戰斗員”、“主人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成功路上必有我”的精氣神,努力成為昌航光輝歷史的接力者、優良傳統的傳承者和“昌航夢”的實現者。就如同快速馳騁的“高鐵”,要實現我們的“昌航夢”,也必須發揮“動車”效應,調動各方積極性,依靠每個部門、每個單位、每個個體的力量,全員發力,朝著共同的目標和方向,高效提速,駛向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第四,信心與希望。

  每一個昌航人都對學校懷抱著深厚的感情,對學校未來發展充滿著信心與期待,上上下下都有一個共同心愿,就是“昌航”能夠“啟航”,在今后的路上進入“快車道”,實現更好更快地發展。這,就是我們學校不斷前進的最堅強的后盾和強大的支撐力量。

  目前,從外部環境看,航空產業的突起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強勁驅動;從自身特征看,多元化和社會化為學校發展優化了戰略選擇;從國家要求看,差異化與特色化為學校發展指明了目標方向。最重要的是學校經過60多年的艱苦創業,積淀了辦學治校的豐富經驗,享有了較好的行業評價和社會聲譽,學校軟硬件的實力都在穩步增長,作為昌航一份子,對昌航的發展和未來我們充滿信心和希望。

  我們常說:“人心齊,泰山移”。越是在發展形勢嚴峻的情況下,越是在任務艱巨的情況下,全校上下越是要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我們要有實現“昌航夢”的決心,更要有實現“昌航夢”的信心。只有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匯聚強大的力量,我們的學校和我們的事業就會有希望、有發展。

學校部分老領導、老同志,省(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與249名正式代表出席大會

  郭杰忠指出,正如巴金在《做一個戰士》中寫到的:戰士是不知道畏縮的。他的腳步很堅定。他看定目標,便一直向前走去。他不怕被絆腳石摔倒,沒有一種障礙能使他改變心思。假象絕不能迷住戰士的眼睛,支配戰士的行動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我們要將學校的發展目標化成一個個戰略,而我們則要像一名名戰士一樣,不斷強化育人意識、一流意識、創新意識、開放意識、團隊意識、憂患意識,以更加清醒的頭腦、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務實的態度、更加昂揚的斗志,團結一心、奮力拼搏,譜寫學校事業發展的嶄新篇章,為建成“工科優勢突出、航空特色鮮明的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大學”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