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藝設學院晏合敏:亦師亦友 潤物無聲
晏合敏老師為同學們講解紙結構模型制作(圖/藝設學院)
晏合敏,2002年畢業于南昌大學建筑學院工業設計系。現為南昌航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交通工具設計教研室主任,從事工業設計專業交通工具造型設計方向的教學與實踐研究。曾任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造型部造型主管,上海同捷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造型分院副院長,作為設計師,晏合敏老師曾主持設計海馬汽車SMPV新普力馬車型的外造型項目。主持設計了力帆汽車輕型卡車駿卡和力帆汽車中型卡車、長安汽車輕型卡車、福田汽車中型卡車、江鈴汽車實業公司高爾夫球車等車型的造型工作。參與設計江淮汽車集團C級轎車,東風汽車公司微型轎車,匯重汽車集團重型卡車,長城汽車集團微型轎車、MPV等多個轎車和重卡的造型設計項目。作為老師,晏合敏老師2017年4月年帶領學生李興隆和葉爽拿下了中國汽車設計大賽最佳前瞻設計獎。
建立與學生討論的例會制,把實驗室當家
H棟105是藝設學院工業設計系交通工具設計方向的創新實驗室。晏合敏老師把實驗室大部分的內部設計和裝修工作交由學生自己完成,他很尊重學生的意見,并且總是最大限度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在H105的后門有一個小院子,寬敞的石板路,長在輪胎里的花草,以及一個大大的輪胎人,無不透露著濃濃的設計專業風格。這些都是在晏老師的組織下,由學生們自己完成的,因為有一些汽車行業的公司來學校訪問交流,所以他們自己動手布置了這個地方用來做整車方案設計展示。晏老師說這樣做可以讓公司看到昌航學生的亮點,展示出學生較強的動手能力。
晏老師和自己的學生經常在一起溝通討論,建立了“周四例會制”,各個年級的學生通過這個例會相互認識、慢慢熟悉。“因為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所以我非常看重各年級學生之間的交流,在周四例會上,學生們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拿出來分享,從畫圖技巧到設計理念,遇到問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建立起一種師兄弟之間互幫互助的關系,因此大家的關系非常融洽”。正在H105進行的1:1新能源樣車,設計人員涵蓋了大一到大四的學生,許多大一新生參與了大四學長的畢業作品設計。晏老師認為經驗的積累是根本,尤其是大一新生特別需要現場去感受。H105是一個實驗室,更是晏老師和學生們學習工作的家。
耐心堅持,收獲成果
講到教學,設計師出身的晏合敏老師最看重學生能否堅持。“有些知識我對我的學生說了三遍他們可能也還不明白,但還是要講第四遍第五遍,勤能補拙,所以堅持對于我們最重要。”他用最嚴謹和最真誠的態度來引領學生,他對設計的堅持和追求使每堂課都成為學生設計思想的碰撞。他說:設計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作為一名設計師,我想應該首先熱愛生活,其次才是鍛煉好設計基本功,去實現設計的本質----解決問題。“天道酬勤”是他的教育理念,“多看,多想,去分析,去整理,去總結”是他經常提到的關鍵詞。
談到汽車設計的未來感時,晏合敏老師用一番深入淺出的話說明了背后的不易。面對有的人盲目追求的未來感和科技感問題,晏老師經常告訴自己的學生,“不是說你隨便設計一個酷炫的外形就叫科技感,你得關注科技的進步,你得去分析和總結當下引領潮流的汽車品牌是如何定義‘未來感’三個字的,得多花時間去嘗試各種方案”。他經常帶學生去看車展,帶學生一起參加各種比賽,和學生一起做設計。晏老師還給我們展示了許多他的“寶貝”。各種汽車的配件,晏老師說那都是自己和學生從垃圾堆里撿出來的。有空時他會帶學生去4s店或者汽車修理店門口去撿這些“寶貝”。甚至有一次,晏老師去西藏自駕游,回來時為了帶上他在西藏找到的這些“寶貝”,就把自己的被子等一些行李扔了,空出位子來裝這些東西。現在這些“寶貝”都放在H105,讓學生們用來學習、觀察。晏老師說要學好他的專業就要多看車,多摸車。多接觸這些汽車配件,可以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車。
晏合敏老師給我們展示的另一個“寶貝”是工作室里滿滿一墻的畫稿——都是學生的畫圖作品。晏老師說學交通工具造型設計必須要吃苦。每一張圖的背后是成百上千張圖的積累,沒有人能提筆就畫,必須要有之前對車型的了解。他們需要去看各種類型的車,去總結各種車型的風格。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滿滿一墻的方案是學生們的努力,更是晏老師教育和催促的結果。
晏老師坦言,提高學生的執行力也是關鍵。如果每天在實驗室待著,卻沒有看到成果,他會趕人的。每一個項目的開始必須要有成果出來,不存在中途放棄的情況。另外在實驗室還有一個規矩,那就是你必須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事。這個是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規矩。晏老師非常謙虛,他總是說自己出身于設計師,對于教學需要全身心持續努力。但在學生們的眼里,他是最好的老師。
放低姿態,放大目標
從2008年設立藝設學院工業設計系交通工具設計方向開始,晏合敏和南昌航空大學這個專業方向一起成長。藝設學院工業設計系交通工具設計方向初創時默默無聞,如今已經可以在各種大賽中和清華、同濟等高校較量。晏老師對此表現得頗為自豪,“我習慣于把我們的姿態放低,我只有本科的學歷,我的學生入學時也不優秀,但事在人為,我們偏要以這種條件做出一番成績”。他們真的做成了,2017年的中國汽車設計大賽,晏合敏帶領學生斬獲最佳前瞻設計獎,獲獎學生之一李興隆毫不掩飾地夸贊晏老師是他遇到的最好的老師。有了成績之后,學生也更樂意選擇汽車設計這一方向,交通工具設計方向一個班20多個學生,有一半以上的學生畢業后從事汽車設計。
晏老師說自己總是不滿足,作為設計師出身的他渴望一直有更大的目標去征服。最初,他希望自己可以開上自己設計的車;成為老師后,他就開始設想自己可以開上自己學生設計的車;然而現在,他希望可以讓自己學生設計的車掛滿教室的幾面墻。他說:“從前這些目標他想都不敢想,是這幾年的進步和院領導的大力支持給了自己底氣,讓自己放手大膽去做。”
每當講起自己學生的事,晏合敏老師臉上總是帶著驕傲和自豪,就像是家長在外人面前夸贊自己家的孩子一樣。而在學生的評價中,晏老師不僅是他們的老師,更是他們的朋友。不似傳統師生的師道尊嚴和彬彬有禮,而是更加純粹的惺惺相惜,這樣的晏老師是朋友,是家人,是學習和生活中的導師,更是當下師生關系中不可多得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