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我校“追尋習總書記足跡”暨“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走進延安
啟航網訊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深刻體悟梁家河大學問的核心精神,在追尋總書記拼搏奮斗的青春歷程中接受思想洗禮、錘煉意志品質、樹立遠大志向,進一步引導昌航學子扎根祖國大地了解國情、社情、民情,在尋訪中踐行“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時代號召,我校“追尋習總書記足跡”暨“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于7月下旬走進革命圣地延安市洛川縣和延川縣等地,深入開展了“天宮開悟”愛心捐贈、航空航天創新課堂、點亮“微心愿”、尋訪梁家河村、“對習總書記說的心里話”征集等系列活動。
“天宮開悟”航空航天創客實驗室愛心捐贈儀式
水火箭制作課堂
滿懷著憧憬與喜悅,南昌航空大學“追尋習總書記足跡”暨“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實踐隊延安小分隊的十余名師生踏步來到延安市洛川縣,走進豐園小學開展了“天宮開悟”航空航天創客實驗室愛心捐贈儀式。洛川縣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孫社民、洛川縣豐園小學校長迂花玲、副校長張養鋒等出席了本次活動。校長迂花玲致詞中表示“天宮開悟”項目在對接延安地區一周年以來,該校充分將創新素質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并將科學課進行定期的檢查和調研,同時開啟了一年一度的科技節,帶領小朋友們走進實驗室開展小創造、小發明活動,取得了良好成效。活動一周年的升級捐贈,是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的貫徹落實與踐行,良好地展現了昌航青年學子“樂思暢想、情系老區、心懷感恩”的精神風貌與責任擔當。
捐贈儀式后,小分隊開展了航空航天創新課堂活動。借助“天宮開悟”創新實驗教具,實踐隊師生帶領小朋友們開展了豐富多趣的創新和實驗活動。他們在“小老師”們的指導下設計、組裝,形成一件件充滿創意的小作品,慢慢地成就感油然而生了。而后進行的航空航天創新活動中,實踐隊員們帶領孩子們在操場中揮汗如雨,不知疲倦地制作著橡筋動力飛機和水火箭。在制作過程中,來自昌航的大哥哥們還通過詳細的講解傳播航空航天知識,激發他們對追逐航空科技的興趣與航空報國的熱情。同時,實踐隊還征集了孩子們的“微心愿”,秉持“助力航空夢,點亮微心愿”的理念,為點亮革命老區孩子們心中的夢想貢獻一份力量。隨后進行的蘇-27、DJ-PHANTOM航模展示則“引爆”了活動現場,橡筋動力飛機的飛行比賽精彩紛呈,現場師生爆發了熱烈的歡呼聲與掌聲。通過航空特色的科技制作與表演活動,激發了革命老區青少年兒童對航空航天的熱愛與情懷,以多維的直觀體驗與震撼的表演引領著他們感悟天空魅力、種下航空情懷。
實踐隊隊員與王憲平同志交談后合影
鄉親們寫給總書記的心里話
實踐隊專程來到了位于延安市延川縣的梁家河村,開啟了“追尋習總書記足跡,扎根祖國大地”的主題實踐之旅,以尋訪、調研、感悟、互動等多種形式追尋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七年知青歲月中的青春印記與成長經歷。滿懷著激情和向往的隊員們尋訪了當地多位村民、村干部,特別是訪問了一位與習總書記在插隊下鄉時共事多年的好友王憲平同志。從他的講述中,實踐隊師生獲悉了總書記在梁家河七年下鄉歲月中的珍貴故事與成長經歷,引發了隊員們的無盡感慨與崇敬。在梁家河村的每一天中,實踐隊員們都早早地來到知青墻前,手捧著沉甸甸的書本,誦讀紅色家書,重溫革命歷史。
“扶貧先扶志和智,幫人先幫技和藝”這是梁家河村外圍墻上的一句標語。提到習總書記當年在梁家河村中的教育作為,王憲平如是說:“近平在梁家河村一待就是七年,在這七年里他時時刻刻都在學習,養成了一種隨時學習的習慣。不但自己學,而且帶動大家學,并開設文字班。”他還強調道:“在近平的推動下,當時梁家河村的文化水平在整個延川縣都是相當高的。”習總書記時刻重視人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如今梁家河村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當年總書記對文化教育的努力。
在生活中,習總書記總是貼近人民群眾,他說:“近平這些年回來了三次,這三次他回家我都感覺他沒有任何變化,因為他不論當了多大的官,每次他回家都像家里兄弟回家了一樣,只管我叫‘黑子’。”這就像是習總書記所說的,他在梁家河看到了人民群眾的根本,真正了解了老百姓,也正是這樣,習總書記才能每次和人民在一起的時候都像個老百姓一樣,真正的融入人民群眾。
實踐隊重溫知青舊居
在梁家河的數天內,實踐隊多次走訪當地村民,并通過卡片方式,真實記錄梁家河群眾想對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些心里話。67歲的梁家河村的返鄉知青王憲平說:“他當年在山上放羊,也拿的是書,山上鋤地干活也拿的是書。他當時帶領我們村開掃盲班、文字班,讓當時的梁家河村在整個延川縣的文化水平提得相當高了。”86歲的梁家河村道觀道長妙玄說:“習總書記在艱苦環境中不斷鍛煉自己,成為了一位經得住考驗的偉大領導人。”51歲的梁家河村民高風清說:“感謝習總書記對我村的關心,我家的蘋果獲得豐收,生活越來越好,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我感到很幸福。”
實踐活動結束后,每位實踐服務隊成員都飽含著無限感慨與沉甸甸的收獲。實踐隊指導老師、國際教育學院輔導員吳華東老師感慨萬分地說:“在延安誦讀紅色家書、去村民家里拉話、了解村民對總書記的心里話,給小朋友科普航天知識……整個行程中,我深切地體會到了那種紅色的革命情懷,感受到了延安人民真誠的笑容,觸摸到了小朋友們追逐科技、擁抱航空的人生理想。走過的每個地方,做過的每件事,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進步和教育,我想這正是昌航校訓‘日新自強,知行合一’的真諦與要義。”實踐隊成員、航空制造工程學院大二學生羅云皓同學感慨道:“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正當青春年華的習近平總書記在16歲時來到了艱苦的梁家河村,在最美好的年紀里接受基層的磨礪和鍛煉,最終成為了黨和國家的領袖、‘中國夢’的引路人。正是有一批批優秀中華兒女不畏艱苦、不斷奮斗、砥礪前行,偉大祖國才能一步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當代的青年之我們,更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不懈努力與接力奮斗激情投身到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時代洪流中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航空學子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