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李壽鋒:堅守赤誠初心 育得滿園芬芳
李壽鋒老師與學生座談交流
啟航網訊 近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公布了2018年度全省高校十大“最美輔導員”評選結果,我校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輔導員李壽鋒老師獲全省高校十大“最美輔導員”榮譽稱號。從2010、2011年?!皟炐阏屋o導員”到2012年江西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再到2018年江西省高校十大“最美輔導員”,這些榮譽詮釋著他敬業愛生的無悔初心與潛心育人的質樸情懷。
初心赤誠滿懷腔,擔當進取哺芬芳。2009年,李壽鋒留校擔任環化學院輔導員之職9年,先后帶了2007、2009、2013、2017級1225名學生,兼任學院團委書記。同時,他還承擔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4門課程的教學任務,主持或參與江西省教育規劃課題3項、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1項、省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1項、校輔導員精品項目3項、教材編寫1部;撰寫工作調研報告4篇;發表學術論文6篇。個人省級及以上獲獎及表彰14次,校級獲獎及表彰16次。
堅守立德樹人,做好學生思想引導員
圍繞核心抓落實,擁抱新時代。作為一名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者,李壽鋒老師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多次參加省、校輔導員骨干培訓班,不斷加深理論學習,提高職業能力,在2018年全省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中榮獲二等獎。不斷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以學生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為中心,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通過班會、團會、分享會等形式開展了“不忘初心跟黨走,青春建功新時代”、“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等思想與價值引領主題活動近50次,引導學生牢固樹立理想,堅定信仰,補大學生精神之鈣。以學業思想指導為重點,結合“揚長、補短、培優”的理念,采取了分年級、分階段、分對象的方式開展工作,大一側重大學生角色轉換及文明養成的引導;大二時強調專業學習和成長成才的目標樹立;大三傾向于學生學業與職業規劃的引導;大四則側重對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的提升和創業意識的培養。以大學生文明養成引導為契點,通過校園文化、寢室文化的營造,網絡思政教育的滲透,規矩意識的強化,心理健康與誠信教育推進,塑造了大學生的健全人格和文明素養。因此,他先后獲得省高校優秀輔導員工作博文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優秀工作案例二等獎1項、優秀工作論文二等獎1項、教育系統“師德師風”征文評比一等獎1項,高校網絡宣傳思想教育優秀作品二等獎1項。
堅守精細管理,做好學生成長服務員
他似乎沒有午休,沒有周末,手機24小時開機,只要學生有困難,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他都會在第一時間出現,為學生排憂解難,他對自身提出了輔導員“三進(進教室、進寢室、進活動)”的工作制度,每周下達宿舍2-3次,每學期與近70名學生談話,與同學們建立起了亦師亦友的關系。通過心交心的溝通與輔導,引導了10余名同學消除網癮,走進課堂,完成學業;通過家校聯動,解救了3名加入傳銷組織而無法自拔的學生;堅持“走訪—排查—談話—對策”的心理引導模式,多方參與,成功引導7名心理困惑學生如期畢業;堅持“鍵對鍵、心連心”網絡思政教育方式,積極傳播正能量,及時掌握思想動態和網絡言論,開展思想引領、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和心理咨詢,多次引導失戀學生重拾信心,樂觀向上。而在每次的突發事件時,他都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墊付醫藥費,陪同守護,時刻鼓勵,扮演著朋友、親人的角色,這種愛生如子的情懷贏得了學生及家長的由衷感激。黨團和班級建設的公平公正、第二課堂的豐富多彩、安全教育的及時到位使所帶班集體獲團中央表彰3次,團省委表彰5次,校級表彰30余次。他將自己的全部心血融入到了最基層的學生工作當中,成為了一名值得學生信任的輔導員,逐步構建“思想引領有根有木,日常管理有枝有葉,成長服務有花有果”的“樹成長”工作新模式讓學生更有歸屬感、獲得感和成就感,工作得到了學校的認可,連續多年被評為校“優秀政治輔導員”、“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共青團干部”。
堅守成才引航,做好學生成才指導員
大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輔導員的日常指導,而大學生的成才更離不開輔導員有針對性的學業規劃和個性化的職業規劃與就業引導。在困難學生學業上實施“一幫一”結對、學生黨員幫扶、專業課程輔導等育人機制,建立了學生成績分析與反饋、學生談心談話制度,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掛科率持續降低,所帶的學生考研升學率位居學校前列。在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中,他組織建立了化時代眾創空間,大力推廣“四名工程”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理念,開拓了學院學生參與全覆蓋的局面,空間孵化項目先后榮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全國環境友好科技競賽三等獎2項。此外,隨著國家社會發展的進步,傳統的化工行業不斷推進轉型升級,他所帶的化學、環境工程專業學生面臨著對行業的認識不清楚、把握不準、信心不足等實際問題,為此,他做了全面的調查,把學生的職業傾向、就業路徑分類,大一期間為學生的職業規劃進行“私人定制”;大二期間,引導學生提高專業知識和綜合素養,并及時測評與反饋;大三期間引導學生考取相關從業資格證或者繼續深造;大四期間評估學生的職業規劃科學性,實現學生的“人-職匹配”,從而調整學生的發展方向來順應行業的發展趨勢,符合國家的需要。另外,通過“走出去、請進來”,自我搭建校企雙選平臺,拓展校友資源等形式與金旸新材料(廈門)科技有限公司等80多家就業單位建立了聯系,學生就業率從83%提升92%,名列全校前茅,就業質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學生對專業的認可度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