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南航要聞>詳細內容

南航要聞

【黨員代表大會】以學校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精神為引領
大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來源:教務處 作者:教務處 攝影: 發布時間:2018-11-06 瀏覽次數: 【字體:

  學校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提出,堅持“以本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前沿地位。學校緊緊圍繞培養“復合型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的規格定位,堅持以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心,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抓手,積極推進專業結構優化和專業特色強化,推進理論教學與創新實踐教學、教書育人與科研與人相融合,著力建設課程體系、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和科技訓練與學科競賽體系,形成課堂教學、創新實踐教學、科技訓練與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孵化“四位一體的協同機制,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務處將以學校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精神為引領,在提升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加強專業建設發展規劃,提升優勢特色專業建設

  優化專業結構,調整專業布局。加強專業建設規劃,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按照專業建設和發展要求配置師資、實驗設備、教學用房等教學資源,按照專業評估結果調整招生計劃和教學撥款,增設符合社會需求和學科發展的新專業或專業方向,對建設效果較差的專業逐步減少招生規模、優化調整直至撤并。優化調整航空類專業布局,加強現有專業的航空特色內涵建設,申報成功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目錄外本科專業—無損檢測,在現有專業中增設航空航天類課程。

  推進專業認證和新工科專業建設工作。謀劃推進我校新工科專業建設,加快對現有工科專業的改造升級,體現工程教育的新要求,全面落實“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工程教育認證理念,鼓勵更多工科專業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要求開展專業建設工作。加大對參與專業認證的專業支持力度,推動國家級、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參加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有計劃地推進其他專業專業認證,鼓勵有條件的專業參加國際專業認證。

  實施一流專業建設。組織學校入選江西省一流專業的建設項目以國內領先專業為標桿,對照《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專業建設實施方案》要求,結合專業實際,編制一流專業建設方案,圍繞內涵建設,深化綜合改革,聚力打造優勢特色。使專業在課程建設、教師能力、實踐教學、第二課堂、教學改革、國際交流、教學保障、質量監控等方面有質的飛躍,全方位提升專業建設水平,支持一流人才培養。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課程教學改革

  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組織制訂2019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圍繞“復合型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人才培養目標,完善“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標準,優化調整課程體系,量化課程教學貢獻度,增加通識課和選修課學分,提高實踐教學環節學分比例,增加學生自主學習和訓練時間,構建“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體系。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繼續完善“春曉班”的選拔和培養機制,強化基礎理論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斷提升實驗班教學水平。推進校企校地深度融合,緊密結合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調整專業方向和培養模式,培養社會緊缺人才。深化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企業定制班、雙學位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總結和推廣改革經驗。

  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扎實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培育項目改革實施,引導廣大教師重構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模式、強化教學設計,鼓勵采用討論式、案例式、項目驅動式等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探索“大班授課 小班討論”的組織模式,逐步增加小班教學的比例。改進考核方式和考核內容,注重學習過程的考核,加大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核力度,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加強學風建設,提高學習成效。

  開展“課程思政”改革。選取通識課程、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改革試點,開展深入挖掘拓展學校各門課程思想政治元素,充分發揮各門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進學校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通識課程、專業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著力將教書育人內涵落實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之中,努力構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

  開展學分制教學改革。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推進以學分制為核心的教學改革,拓展學生多元化發展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與就業志向,自主選擇發展方向,支持學有余力的學生跨專業修讀課程,逐步擴大轉專業的學生比例。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計算學生第二課堂學分。建立適應學生成長成才路徑多樣化的學籍管理制度,繼續實施學業預警和學業警告制度,加大對學生的學業指導力度。

加強教學資源建設,提升教師教學質量

  加強教學平臺建設。加強實踐教學平臺建設與整合,搭建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部級實驗教學中心、校級跨學科(學院)的實驗教學中心以及院級實驗教學中心四個層級,加強三個國家級實驗教學培育中心(材料科學基礎實驗中心、化學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的建設與規劃,力爭建設成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立實踐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和開放機制,發揮各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引領作用,有力支撐實驗教學和改革的需求。加強網絡教學平臺建設,拓展學生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完善教學管理平臺功能,促進工作的精益化和規范化,提高教學管理工作效率。規范教室管理,建設一批現代化的智慧教室,為小班化教學或“大班授課 小班討論”的教學模式提供必要條件。

  加強課程資源建設。以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和應用為抓手,帶動學校其他課程的網絡化建設,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索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虛擬實驗等新型教學模式,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完善校際學分認定和轉換管理辦法,建立校際學分認定和轉換機制,通過提高工作量計算系數或課時津貼等激勵手段,積極組織學校各級精品課程和特色課程申請跨校開課,鼓勵知名教授、省級以上教學名師擔任課程主講教師。

  加強教材資源建設。加大教材建設力度,支持編寫航空特色的高水平教材,資助教材建設立項及出版,建成更多的優秀教材。嚴格規范各類教材的選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