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力量】積累0.01的努力去撬動明天
——記2018年“感動昌航”獲獎者、土木建筑學院張瑤
編者按:
總有這樣一種精神,令人動容;
總有這樣一種精神,讓人欽佩;
總有這樣一種精神,催人奮進……
南昌航空大學2018年“感動昌航”暨“泰豪之星”十佳大學生獎學金終選答辯頒獎大會落下帷幕,昌航學子們在科技創新、社會實踐、道德示范、自強奮斗、環境保護、自主創業、文藝創作、體育鍛煉、志愿服務和國際交流等方面的優秀事跡,猶如一顆顆明珠,光亮閃耀。他們學風創優勇做表率、科技創新彰顯風采、社會實踐勇于擔當、志愿服務無私奉獻、國際交流開拓視野、體育鍛煉爭當第一、自立自強不畏艱辛……全面展現出了新時代昌航學子日新自強、知行合一的精神風貌。
見賢思齊!今天開始,啟航網將推出【榜樣力量】專欄,陸續刊登2018年“感動昌航”暨“泰豪之星”十佳大學生事跡,以此感召全體昌航學子向他們學習、朝他們看齊,使好學上進、文明求實、爭創一流在校園蔚然成風,積極營造努力奮進、自律自育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
2018年“感動昌航”獲獎者、土木建筑學院張瑤
“0.99的365次方等于0.03,1的365次方等于1,1.01的365次方等于37.8。順境時,每天自我突破0.01,一年后,我們能收獲預期37.8倍的成長;逆境時,每天突破0.01的困難,一年后,再大的難題,也只剩下0.03的能量,不足為懼。”3月28日,南昌航空大學2018年“感動昌航”暨“泰豪之星”十佳大學生獎學金終選答辯頒獎大會的舞臺上,來自土木建筑學院的張瑤用一組簡單的數學公式完美概括了自己的大學生活——在Hard生活模式里,頑強向上,四年如一日,每天堅持突破0.01,最終感動了昌航。
端碗刷盤864小時賺來學費
2015年6月8日,是張瑤高考結束的日子,還沒來得及享受緊張過后的松弛,她就在無菌病房的玻璃前看到了兩個月未見的母親:長發脫盡、面色慘白、身體瘦削,兩個月的時間似乎老了十歲——癌癥,中晚期,存活率不足百分之十。
疾病悄無聲息地壓垮了張瑤媽媽的身體,也悄無聲息壓垮了這個家。看著父親堅實的臂膀因為抽泣輕輕顫抖,母親孱弱的身體在各種儀器下愈發消瘦,張瑤心里充斥著對命運的無力和對死神的恐懼。數次的化療和放療幾乎成為壓垮這個原本清貧的家的“最后一根稻草”。兩個月后,昌航的錄取通知書如期寄到了張瑤的手中,高昂的治療費卻如萬丈深淵,生生阻斷了通往大學的旅程。
在原本應該放肆慶祝的這個夏天里,十八歲的張瑤卻只能遠離人群,獨自背負起自己未來:她去餐廳做了近兩個月的服務生。從早上7:30到晚上11:30,一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連軸轉動54天,累積工作864個小時,期間高燒達到41度,也沒敢請一天假。“因為,于我而言,每一分錢都意味著生命、機會與希望”,生活讓張瑤比旁人更早地學會了如何在困難中去尋求突破。
1餐1碗白米飯的困頓生活
新生第一次集會,她自報家門:“我是15111304張瑤,我的大學目標是做土建學院最優秀的學生!”張瑤用這樣一番看似“不知天高地厚”的自我宣言,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也讓所有人都記住了她。
想要脫穎而出,張瑤用的是最“笨”、最直接的方法:不著寢室地早出晚歸,小小的身體背著大書包、大水壺,來回路上步履匆匆,課上坐第一排緊盯老師,課后泡圖書館培訓兼職……
大一一年,她活得異常倔強。盡管在老師們的幫助下,張瑤拿到了國家資助,但是于這個貧病交加的家庭來說,仍然只能盡力維持溫飽。在同學們討論去哪里玩的時候,張瑤從不參與,只默默壓縮了一切開支:“當你連下一頓晚餐都不知道如何解決的時候,你沒有心思去想今天要不要去逛街,要不要去看電影,要不要去哪里玩。”
那時,張瑤一天的生活費最多只有8塊錢,最困難的時候,她一餐只能吃一碗白米飯,哪怕一片青菜葉,都是奢侈。
數十張獎狀實現現狀突破
物質上的窘迫,越發堅定了張瑤努力突破現狀的決心。從迎新晚會到班委競選,從方陣隊訓練到主持人大賽,從校運會到班級活動,從社團學習到科技創新,從元旦晚會到考前輔導,從教官預選到建筑文化節,從無償獻血到志愿者活動……她從不放棄每一次學習、鍛煉的機會,收獲了一沓獎狀。
大三下學期,課程繁重、考研臨近、時間緊張,憑著借此機會多學一點的想法,張瑤報名參加了結構設計大賽的預選,并順利進入參賽團隊,和另外5名同學一起代表昌航,為江西省第三屆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做準備。近兩個月的時間里,實驗室成了教室、寢室外,她呆得最多的地方。衣服上、眼鏡上、手上每天都是滿滿的502膠水,雙手因摩擦和掉皮而沒了指紋,手上纏著滿滿的創可貼也必須把模型做好、做精,早上開門就邁向圖書館、實驗樓,晚上踩著11點的關門時間進宿舍樓,和衣而睡是常態。最終,他們的項目如愿在競賽中獲獎,為她那一沓獎狀再次添了厚重的一頁。
以0.17分的優勢獲得保研資格
繼續深造,是張瑤入校時便定下的目標,也是她一直努力的一個方向。在最是課程繁重的大三學期末,張瑤意外發現自己在本專業中的績點排名,比第二名低0.5分。也就是說,這個0.5分的相對差,將使得保研資格與自己失之交臂。
雖然只有0.5分,但是要趕上,難度之大卻超乎想象。所有人都說:“孩子,你放棄吧,別說一個月,就算是一年,你也不可能成功。”但,張瑤就是不愿放棄,而是沒日沒夜地埋頭苦學。一個月后,她出乎所有人意料地拿到了0.02分的優勢。
為了牢固這0.02分微弱的優勢,也為了培養處理實際工程的能力,她準備到江西省煤礦設計院進行為期兩個月的畢業實習。可這時,深知保研風險遠超考研的身邊朋友輪番勸她:“0.02分的優勢就等于沒有優勢,咱就放棄吧,安心考研。”“落后0.5分,所有人都說不可能的時候,我都愿意鼓起勇氣去嘗試、去爭取,現在有希望了,我更不能放棄。失敗了會遺憾,但放棄會后悔。我可以遺憾,但不能后悔。”這個自強的女孩,又一次倔強地選擇了自己認定的道路,大步向前,義無反顧。
最后,結局發生了戲劇性卻也在意料之中的扭轉:張瑤以0.17分的微弱優勢拿到了本專業推免外校的資格。
3校選1成功實現985保研
向前走了99步,還剩最后1步的張瑤,并沒有欣喜若狂,而是平靜從容地準備著第二天的面試。因為她知道——漫漫保研路,所謂峰回路轉,不過是一場新征程的開始。
被浙江大學拒絕、被東南大學拒絕、被哈工大拒絕……她的面試申請無數次地了無音訊,但她沒有放棄,堅持著。“皇天不負苦心人”,最后,三所高校向她發出了面試函,只是,這三場面試時間相鄰,卻天南地北。不能放棄任何一次可能成功的機會,張瑤頂著疲憊四處奔波,甚至在被某高校拒絕后“厚著臉皮”要求二次答題。于是,“情理之中”地,她順利拿到了湖南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河海大學的Offer,并最終選擇了“985”高校——湖南大學繼續自己的求學之路。
她說,青春路上,自己沒有踽踽獨行,因為學院老師和同學們一直在身邊默默陪伴。每天披星戴月的生活作息,吵到室友在所難免,姑娘們卻從不計較;面對抉擇難免猶豫,班長總是耐心鼓勵她去嘗試;還有老師們,給了她足夠的寬容和尊重,讓她在一次次嘗試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
“把傷疤揭給別人看,是因為你真的挺過了那段時光”。此時站在記者面前的張瑤,白T恤,運動褲,腦后扎著馬尾,看起來與普通的大學女生沒有什么兩樣,但那每天0.01的突破,讓她的眼神,透露著超越年齡的堅毅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