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學“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精準扶貧走進天祝
啟航網訊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青年紅色筑夢之旅”重要回信精神,把創新創業實踐轉化為昌航“人人行動”的學風思潮,我校藏族研究生蔡興誠積極響應,自主創業創建“江西雪域牛魔王生態牧業有限公司”,致力于將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下簡稱“天祝縣”)白牦牛推銷至全國,為消費者提供原生態牦牛肉。同時助推藏區牧民脫貧致富,讓藏文化搭載科技的力量進入大眾的視野。
依托中國大學生“互聯網 ”創新創業大賽及“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近日南昌航空大學“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精準扶貧項目“托起希望的牦牛”走進天祝,圍繞白牦牛產業開展深入幫扶調研、洽談與合作。
南昌航空大學調研組與天祝縣人民政府洽談合作
政企合作,互惠共贏
江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王慶教授、飛行器工程學院團委書記朱延平老師、江西雪域牛魔王生態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蔡興誠等人前往天祝縣人民政府洽談項目落地事宜。雙方圍繞縣域經濟發展和精準扶貧合作進行了座談交流。其中許應武副縣長指出,天祝地勢特殊,這里的藏族人民歷代放養牦牛。而生長在天祝馬牙雪山草原上的白牦牛憑借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世界稀有的牦牛類群。“天下白牦牛,唯獨天祝有”便由此而來。所以,白牦牛產業作為天祝縣“八大產業”之一,是縣上確定的“抓產業促脫貧”的傳統支柱產業。雙方在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扶貧等方面達成廣泛共識。
南昌航空大學調研組抵達武威市人民政府后,市政府協助調研組與當地扶貧辦和農業農村局聯系,了解當地真實扶貧需求。政府委派天祝縣畜牧局研究院馬院長、畜牧技術推廣站裴副站長、陳主任等與南昌航空大學專家團隊一行深入當地企業、合作社、重點養殖戶開展調研,實地考察了白牦牛產業及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情況。
總經理蔡興誠與當地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調研組在當地農業合作社座談
蔡興誠在當地牧場與牧民交談
農校對接,消費扶貧
在調研組到達當地牧場時,天祝松山鎮黑馬圈河村的牧民李忠海正趕著他家的百余頭白牦牛在草場放牧。在與李忠海交談中獲悉,他每年大概能賣出30~40頭白牦牛,牛肉、牛毛等都可以拿來出售,一年能收入20萬左右。李忠海感慨道:“在政府大力幫助下,通過保種選育,天祝白牦牛種質資源受到保護。”白牦牛不僅成為甘肅省特有的畜種資源,也是國家稀有珍貴的遺傳資源,這也奠定了白牦牛產業定位于高端消費市場,針對注重食用性需求的消費群。
隨著白牦牛數量及質量的逐漸提高,牧民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從過去的大范圍游牧走向了現代的定居生活。李忠海的家安在牧場附近,調研組受邀來到他家中,熱情淳樸的牧民拿出當地專門用來招待貴賓的磚茶和香豆子花卷,以表示對客人的真誠歡迎。從牧民口中獲知他們從太爺那代就來到天祝,以放牧為生。“我原來可是參加過全國機械剪毛比賽,獲得了第一名,當時才29歲。”李忠海在講到這段經歷時仍是滿臉自豪,還主動拿出珍藏的照片給在場的人觀看。
優質品種是李忠海與零售商、代理商建立穩定合作關系的重要保證。政府更是大力支持牧民與企業對接,與高校合作。據了解,甘肅今年將在全國高校開設6000個牛肉面窗口,促進農校對接精準扶貧。依托我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項目——江西雪域牛魔王生態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蔡興誠與李忠海簽訂合作協議。通過該公司將天祝白牦牛鮮肉推往江西省各大高校、企事業單位食堂,借助消費扶貧增加貧困戶收入。同時,公司與當地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幫助當地農牧民搭建電商平臺。
在與李忠海聊天中,我們了解到將來他的兒子會接管這片牧場,繼續依靠“全身都是寶”的白牦牛托起致富路。
東西協作,助攻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必扶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要求在精準扶貧中發揮教育扶貧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想打贏脫貧攻堅戰,教育是“拔窮根”的關鍵 。
調研組積極與武威市教育局取得聯系,了解到2019年天祝縣緊盯教育脫貧攻堅任務,搶抓東西部扶貧交流協作大好機遇,把脫貧攻堅措施延伸到東西協作上來。調研人員通過與當地政府深入探討,與學校有效對接,與家長耐心溝通,初步達成關于CSTEAM創新素質教育幫扶、研學旅行教學等協作計劃,為逐步解決中小學創新素質教育環節薄弱、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等問題而努力,為天祝縣教育脫貧攻堅增加強勁的新動能。
通過為期5天的實地考察,調研組發現,白牦牛產業的開發和白牦牛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于天祝縣在增加農牧業收入方面有極大的潛力和優勢,承載著牧民的希望,是藏區人民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所以,我校學生蔡興誠通過自主創新創業開辦公司,依托互聯網平臺,以大數據打破線上線下流通信息的隔閡,以算法驅動實現“人、貨、場”三者之間的最優匹配,不僅可以有效利用優勢資源得到經濟收入,還可極大調動牧民積極性,達到助藏民、強中國的目標。
據悉,此次南昌航空大學“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精準扶貧項目“托起希望的牦牛”走訪了當地企業、合作社、重點養殖戶、牧場、專賣店、食雜店,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調研組與天祝縣初步擬定教育協作計劃,預計推廣至20余所中小學、覆蓋人群一萬余人次。
牧民李忠海正趕著他家的百余頭白牦牛在草場放牧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天祝作為絲路咽喉,其特有的白牦牛無疑是其對外宣傳的閃耀名片。草原“白珍珠”和祁連“雪牡丹”之美稱也因此聞名于世。我校藏族研究生蔡興誠重回故里,牢記習總書記囑托,致力于將創新創業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堅定地把“托起希望的牦牛”致力于消費扶貧的信念,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他堅信在這片美麗的天祝草原上,圣潔的白牦牛會托起希望,自己的“青年夢”會托起偉大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