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黨建引領書寫教學科研建設新篇章
——記昌航電科光電全國“樣板黨支部”雙帶頭人吳濤
南昌航空大學電科光電全國“樣板黨支部”雙帶頭人吳濤
啟航網訊 國防樓的402室,有一位學生口中非常嚴厲、卻又讓人敬重的老師,他叫吳濤。他是測試與光電工程學院的一名教師,同時也是電科光電教工黨支部書記。談起黨支部,過去往往將它的功能簡單等同于“黨員每個月交黨費、支部每個月開幾次例會等”;但如今的高校黨支部,是黨團結和聯系廣大師生的橋梁紐帶,更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團結群眾的核心、教育黨員的學校、攻堅克難的堡壘。作為一名“全國樣板黨支部”的學科、黨建雙帶頭人,吳濤主動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創造性地打造了“黨建 學科專業”“黨建 思政育人”等雙融、雙促新模式,形成了黨建引領創新教學、科研、思政工作的新氣象。
紅星閃閃放光彩,先驅事跡育黨心
目前,學校的光學工程學科和儀器儀表學科在經歷了一代代人的建設之后,已成江西省一流學科。但對于“黨建 ”工作,吳濤仍保持開放的態度,不僅主動與上海理工大學開展校際樣板黨支部合作,進行制度對接、促進科研合作與交流、共謀專業建設和發展方向,而且在承接廣東省產業轉移過程中,積極接洽電子信息產業,助力學生實習基地建設。吳濤所在支部榮獲江西省高校黨建創新成果二等獎。當被問到為何對黨的教育事業如此熱誠時,吳濤的思緒拉回到了80年代。
小學時代的吳濤在觀看愛國題材的電影時,第一次認識了《閃閃的紅星》影片中年僅7歲的主人公:他用自己的機智和勇敢打敗看似無法戰勝的敵人。或因年齡相仿,主人公的愛國情懷、堅毅品格深深感染著孩童時期的吳濤。童年的紅色記憶里,每個六一兒童節的愛國主義電影像一首首溫暖的歌曲浸潤著他幼小的心靈,優秀共產黨員的使命與光輝陪伴并激勵著他的成長。隨著年齡的增長,吳濤對中國共產黨的敬仰向往之情也愈發強烈。
進入象牙塔后,吳濤抓住了班級發展黨員的機會,毫不猶豫地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黨校的學習中,他對黨的發展歷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模糊的共產黨人形象變得更加清晰。2018年11月,吳濤有幸參加了全國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高級研修班的學習,老一輩革命先驅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大別山精神”,深深觸動著吳濤的靈魂。先輩們不計個人得失、不怕流血犧牲,一心為國家、為他人,他們用血肉之軀換來了現在的和平安寧與歲月靜好。此時的吳濤,已然成為了一名奮斗在教育前線的共產黨員,他更加明白了自身的使命與擔當。
使命引領責任擔當,共促學科專業建設新輝煌
依托“支部建立在學科上”的平臺體系,在學科專業建設中,吳濤始終率先垂范:帶頭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省級科研項目;帶領支部成員發表論文、申請發明專利;帶頭支持國防特色學科及省一流學科的申報和建設。2016年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由于原電子信息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被抽調到教育廳,作為基層黨支部書記,吳濤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接手電子信息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工作后,吳濤詳細研究評估要點,反復推敲評估細則,歷經大半年,協助江西省電子信息類各本科專業的綜合評價工作,并助力測光學院拿下“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兩個專業全省綜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績。此外,在支部書記吳濤的帶領下,黨員教師各展所長,群策群力,兩個專業于2019年雙雙入選江西省“一流專業”建設名單。
助力學科專業發展的同時,吳濤不斷提升學院國家級科研平臺知名度,更注重調動教師積極性。2018年,學院開展專業工程認證工作,這意味著教學大綱要重新梳理,課程面臨改革,為此,很多老師著實替吳濤捏了把汗,這么年輕的老師,能順利推動工程認證工作嗎?出乎意料的是,吳濤僅通過“四次會議”,從國家層面明確工程認證的重要性,帶領大家確認發展方向、敲定基礎課程,到調動教師積極性,主動進行課程調整,從而完善課程體系建設,效果良好。其他老師將這些事情看在眼里,不禁感嘆身在這樣的集體真幸運,并認可了這位年輕的支部書記。
通過吳濤“潤物細無聲”的政治引領、思想浸潤,支部廣大黨員干部的黨性意識進一步喚醒,政治覺悟進一步提高,黨風政風呈現全新氣象。支部成員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大家紛紛出謀劃策助力學科、專業建設,同時大力開展大學生課外科研和創新創業活動。支部成員相繼獲得“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江西省五四青年獎章,所帶創新創業團隊入選省級科技團隊,所指導的學生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小米加步槍”,開啟思政樹人新篇章
吳濤深知高等教育的關鍵在學生,青年強,則國強。如何將課程思政深深融入學生培養過程中,幫助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吳濤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回望自己的科研歷程,中科院安徽精密光學機械研究所高曉明研究員是吳濤的科研引路人。高曉明在科研上是非常嚴謹的,甚至可以說是“苛刻”。在當時一個常見的千元設備,高曉明也要求學生在購買時盡可能地砍價來節省成本,可以說是在當時相對困難的科研環境下“摳”成果。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小米 步槍”科研精神深深感染著吳濤。記得當時初到法國濱海大學陳衛東教授課題組時,面對全新的研究方向,只能借用3個月的實驗儀器,吳濤只用了2個月時間進行實驗,為新方向采集大量數據。面對科研中的困難,吳濤都將其視為一項挑戰,一次鍛煉能力的機會。頭一天課題討論碰到的困難,無論再晚,吳濤都會查找文獻積極思考,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天一定能拿出問題解決方案,這讓導師陳衛東對吳濤印象非常深刻,至今夸贊吳濤解決問題能力很強。
平日里,吳濤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責任擔當的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一套教學方式。因此,他在學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并主持多項省級教改課題。不同于傳統的本、碩學生培養模式,在吳濤這,本科學生就必須進實驗室,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研究生更是一進校,便要了解各個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探索實驗方向,直接將科研時間提前了整整一年。吳濤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中,常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學習不僅要融匯貫通,更要有碰到困難一定要將其拿下的精神”,“不管今天學習、還是明天工作,碰到困難要全力以赴地尋找辦法,不要怕吃苦,要在迎接挑戰、戰勝挑戰的過程中去感受樂趣,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去證明自身價值,在攻克難關的過程中去奉獻社會”。吳濤的研究生商景誠表示,從研一開始,便在吳老師的指導下探索實驗方向。面對近半年做不出理想實驗結果的困境,商景誠不止一次想放棄,但吳濤堅持“做研究就是發現困難、解決困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的指導思路,放手讓學生不斷嘗試新思路、不放棄哪怕一丁點的實驗進展,最終商景誠一步步找到實驗結果不理想的問題所在。在吳濤三年的嚴格要求下,商景誠在校期間發表SCI收錄論文5篇,2篇待發,獲得國家獎學金,并被山東大學錄取為博士。
“黨支部不只簡單地意味著日常‘三會一課’‘兩學一做’等活動,而是著力日常教書育人工作的細枝末節,從而發揮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一個黨支部一個樣板,以點向面輻射地促進高校教書育人工作更上一層樓”,測試與光電工程學院黨委負責人如是說。這支全國的“樣板黨支部”,凝聚人人向往之的精神,心往一處聚,力往一處使;搭建人人奮斗之平臺,各盡其才,發光發熱;培養人人成才之的學子,懷抱大志,不斷增強報國之本領。
時光荏苒,當年的入黨誓詞仍在耳畔:“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是的,為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吳濤早已做好了擔當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