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學子用責任擔當筑起疫情聯防聯控的“青春長城”
啟航網訊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舉國上下團結一心、同舟共濟,中國人民展現出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加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文法學院學子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有近30名學生黨員和團員青年主動向所在社區(村)報到,有序加入疫情防控一線,彰顯了文法學子的精神風貌和責任擔當。
“在這場全民戰‘疫’中,廣大群眾要做的就是在家自我隔離。但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知道,我可以做的不止于此。我愿盡微薄之力,守護大家安康。”181421班的周恩至同學說道。她向贛州市贛縣區三溪鄉委會主動請纓,站上關口,登記來往人口,上門詢問填表并利用網絡平臺,摸底排查疫情。
161452班栗一涵同學是一名預備黨員,所屬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新區豐和新城社區,疫情爆發后自愿加入了所在社區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成為一名志愿者。他每天在分配小區執勤,測量體溫,積極配合該臨時黨支部各項工作。
171421班中共黨員徐創新同學響應豐城市委的號召,自疫情伊始,便主動要求參加戰役,加入一線志愿工作,在村里報備后迅速上崗。他主要負責洛市鎮烏溪下村村內巡邏,每日兩次,防止村民聚集打牌等。執勤期間,他多次對進村人員進行勸阻,并向村民普及防疫基礎知識。他說:“疫情當前,黨員沖先! 勝利,就在不遠!”
181432班蘭文靜同學響應江西上饒縣團委號召積極投身防疫志愿者工作。她這樣說道:“疫情當前,每一位有責任感的中國公民,面對疫情都義不容辭。我雖只是個學生,但愿意盡我所能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力量。”她的主要任務是參與到全村街道的消毒工作,在路口卡點為過往人員測量體溫和發放通行證。
李青林是文法學院2018級廣播電視專業的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一名新聞記者,也是一名有著超過十年黨齡的共產黨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沖鋒在前,敢為人先。他白天到醫院、超市、社區采訪報道最新動態,下班后作為一名黨員志愿者主動申請到社區卡點值班站崗,每天晚上在小區門口幫助大家核驗身份、測量體溫、噴灑消毒液、宣傳防疫小知識。他說:“讓老百姓及時了解防疫動態才是安撫他們的最強針劑。越是艱險越向前,看著疫情一點點的好轉,我感到很自豪。”
“疫情發生之初,有很多90后的故事在感動著我:剛畢業的年輕護士奔赴武漢一線,愛美的女孩子帶上口罩充當起社區的義務送菜員,昔日的宅男也走上街頭派發防疫傳單。看到這么多同齡人投入到這次的戰役中,我在想自己能為社會做點什么呢?直到看到朋友圈中的返鄉大學生志愿者招募通知,我果斷報名加入家鄉山西沁縣的志愿者活動,成為了沁縣定昌鎮育才社區的一名志愿者。”文法學院19級的研究生王淦表達了最初參加防疫志愿活動的想法。他的工作是每天對往返人員進行登記和勸阻居民減少不必要的外出。通過參加活動,王淦深有感觸:“我相信,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夠戰勝病毒,笑迎春天的到來。”
文法學子聽指揮、勇擔當,活躍在社區(村)防控的第一線,用青春和熱血守護這片土地。正如魯迅所說:“有一份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發一點光,不必等待炬火”。只要我們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