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中共南昌航空大學委員會關于表彰疫情防控工作“戰疫先鋒”的決定(附主要事跡)
附:
南昌航空大學疫情防控工作“戰疫先鋒”主要事跡匯總表
序號 | 姓 名 | 單位及職務 | 出生 年月 | 入黨 時間 | 主 要 事 跡(200字左右) |
1 | 蔡劍峰 | 后勤前湖物業中心副主任 | 1969.12 | 1990.10 | 他大年初一來到辦公室召開了線上電話會議,精細安排,責任到人,統計配備消毒器具,制訂消殺計劃等,整個春節都在學校,帶領物業服務中心員工承擔著全校所有開放式樓宇,以及家屬區的消殺工作,每天要對400多間教室,8個大閱覽室,幾十臺電梯,7萬余平米的過道公共區域,以及幾個重點會議室進行至少兩次三次四次的消殺(會議室是用一次就要消毒一次)。截至5月底,共使用84消毒液達3.6噸,使用醫用酒精200斤,為學校的教學科研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為兩萬多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付出了艱苦的努力,用責任和擔當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貢獻自己的力量。 |
2 | 常青 |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主任 | 1978.10 | 2001.06 | 首先,“云”端助力以智戰“疫”——打造有靈魂的立體思政課堂。打“戰疫思政課專題教學”獲得了江西省委宣傳部施小琳部長的肯定。其次,樂于奉獻——關鍵時刻的責任與擔當。培訓其他教研室主任及教師開展線上教學。第三,堅守教學一線——用工作實踐詮釋初心使命。榮獲“抗疫思政課”微視頻比賽三等獎;榮獲南昌航空大學防疫期間線上優質課評選“二等獎”。 |
3 | 陳守通 | 保衛部(處)副部(處)長 | 1983.02 | 2004.05 |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這樣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保衛部黨支部書記陳守通同志不畏艱苦、沖鋒在前,始終與支部廣大黨員同志一道堅守在校園疫情防控一線,堅決發揮主力軍作用,讓黨旗始終飄揚在防疫一線。該同志以身作則、帶頭取消輪休,大年初三就返校到崗,迅速投入“戰斗”;該同志責任擔當、連續作戰,主動參與到24小時校門管控、校園巡防和應急處置;該同志主動作為、協同配合,主動加強與學校和屬地相關單位的協作,廣泛凝聚工作合力,共同做好了返校人員隔離、防護物質配發、政策宣講、安全教育等工作,有效阻止了校外無關人員、車輛進出校園,有效維護了校園良好秩序,切實為打贏校園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平安校園保衛戰貢獻了力量。 |
4 | 陳衛森 | 保衛處處長 | 1972.09 | 2000.06 |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現場就是戰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保衛處處長陳衛森同志堅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沖鋒在前,在連續200余天的硬核堅守中,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團結帶領全處同志,不畏嚴寒酷暑、不懼病毒肆虐,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初期防護設備短缺的情況下,仍然與同事們一道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線戰斗中,鼓舞了士氣,激發了斗志,提振了信心,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為打贏校園疫情防控保衛戰作出了積極貢獻。 |
5 | 丁雪非 | 現代教育技術與信息中心系統應用部部長 | 1985.05 | 2010.03 | 2020年初,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社會各項生產生活秩序受到了嚴重影響,原計劃利用寒假實施的數據中心機房搬遷工作也因此受到了制約。為了減少數據中心機房搬遷給學校后續的線上教學帶來影響,2月18日開啟數據中心搬遷工作,歷經2周左右的沒日沒夜的加班工作,平穩的實現了機房順利搬遷和線路割接,保障了學校疫情防控和學生返校復學的網絡使用。為配合學校高效有序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積極投入到防疫系統的部署及聯調工作中,并于最短的時間上線了南昌航空大學的疫情App打卡系統。疫情期間該同志放棄休息,始終堅守在工作一線,歷經十多個日日夜夜,在復課復學前完成了一卡通的部署實施工作并開通了掃碼付及線上支付業務。在此期間,還積極協助中心上線了學校新的辦公系統,積極配合了學校一期智慧教室的建設和調試工作,配合了疫情期間多場線上“戰役思政課”的網絡支持。 |
6 | 董利飛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 | 1982.10 | 2003.12 | 1.第一時間加入抗疫工作。大年初二從千里之外的杭州連夜疾馳奔回南昌,投身到了學校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
7 | 胡龍雨 | 校醫院預防保健科科長 | 1977.11 | 2010.03 | 校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胡龍雨同志,年前就一直奮戰在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線。在各項疫情防控工作中都表現出了非常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遇到困難的工作總是沖鋒在前。他認真落實我校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工作。起草了多項疫情防控工作材料,并按最新院感要求對開學后發熱師生的就診流程進行規范梳理;規范醫院疫情期間就診操作流程;加強指導校園各處的消毒工作;根據各種疫情突發狀況,有條不紊地指導協調學校相關部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
8 | 蔣葉紅 | 離退休職工工作處家委會計生專干 | 1970.03 | 蔣葉紅同志原本三月份辦理退休手續,開始退休后的人生規劃,但是春節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讓她也成為了千千萬萬奮戰在抗疫一線中的一員。當接到單位通知要求提前到崗,她全力保障上海路校區的疫情防控工作,本著站好最后一班崗的工作職責,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全校區開展大排查,蔣葉紅同志與同事們分批到各樓棟挨家挨戶開展“敲門行動”,上門進行摸查排查,并做好記錄,在每個樓棟口張貼通知、溫馨提示等,勸導社區居民出行佩戴口罩,為年老有困難的退休職工上門送口罩解決出行不便之困,協助同事們一起為老校區居民辦理疫情期間通行證的登記、審核、發放,配合湖坊政府為社區的物業、保衛部門提供防疫物資,不定時與同事在社區巡查。蔣葉紅同志以實際行動為自己三十年的工作生涯劃上圓滿的句號! | |
9 | 樂 軍 | 校友工作(教育發展基金會)辦公室主任 | 1963.09 | 1991.06 | 新冠疫情發生后,寒假中的樂軍白天、晚上積極在湖北等校友微信群中轉發國家支援武漢的新聞、各地抗疫先進人物事跡、防護知識等,為武漢加油,為湖北校友鼓勁。2月下旬,南昌個別校友不了解情況,攻擊學校抗疫工作,樂軍同志得知后及時做工作,上門談心,化解了誤解。擎旗筑壘,主動沖鋒在一線。機關黨委發起的“守初心、擔使命,共克時艱,黨員我先行”的號召,樂軍積極報名,2月7日在老校區作為志愿者第一批上崗協助保安管理校區大門。2月16日、5月11日,又兩次在新老校區校門一線當志愿者。5月18日、22日、27日,6月3日在籃球場上巡查,從下午3點到晚上7點,時刻提醒打球學生保持間距安全距離。2月16日樂軍迅速起草《關于協助母校防范新冠肺炎的倡議》,通過電話和微信在校友中做動員,為學校募集了27萬元抗疫專款和29萬抗疫物資。并從老區趕到新區,協助醫院同志接收一批又一批口罩、消毒液等物資,為學校開學抗擊疫情做準備。在學校黨員抗疫捐贈中也是積極捐贈,貢獻綿薄之力。 |
10 | 李淑賢 | 研究生工作部 | 1980.06 | 2002.12 | 自1月下旬啟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先后組建“疫情防控研究生工作群”“昌航研究生在湖北”“昌航訪學研究生”“返校先鋒隊”等微信群,組織研究生院全體教職工面向研究生班級和特殊群體研究生開展24小時在線服務,實現“響應零延時”,提升研究生的安全感、溫暖感和獲得感。其中,本人累計回復各類咨詢10000余次。 |
11 | 李思思 | 校醫院辦公室主任 | 1982.11 | 2012.06 | 醫院辦公室主任李思思負責疫情防護物資的采購工作。她在物資奇缺的疫情初期,想盡各種方法,四處聯系貨源,從年二十八起未休息一天,都在為醫療與防護貨源奔波。發動周邊所有渠道聯系物資供應,并每天向各醫藥器械公司落實物資到貨情況。打了無數個廠家電話。正是由于她這股沖鋒在前的工作勁頭,使得醫院防護消毒物資緊缺情況很快得到改善。她采取多種方式、利用多種渠道,加大防疫物資的采購和供應,盡最大努力保證了學校疫情防控初期階段防疫物資供應需求。 |
12 | 練優泉 | 后勤運輸中心司機 | 1964.05 | 1984.04 | 疫情防控戰打響后,該同志即刻進入戰時狀態,從大年三十開始至4月底,一個人負責由學校自行改裝的臨時防控專用中巴車,連續91天不間斷24小時待命,晝夜定時往返機場、火車站、學校、市區醫院、隔離點等地接送從境外回國、武漢回校、發熱疑似人員、留學生統一購物等,做到了堅守崗位,身先士卒;他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在保證安全的同時也備受煎熬,有時一等就幾個小時或一整夜,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每次執行完轉運任務返校后,都要立即對車輛進行程序繁瑣的消毒工作,避免轉運下一位人員時出現交叉感染,同時反復檢查確保防控車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回到家還要與家人隔離,做好自身防護工作,用初心和使命讓鮮紅的黨旗高高飄揚在了防控戰“疫”一線。 |
13 | 羅來松 | 學生工作部(處)部(處)長 | 1980.09 | 2003.12 | 一是理性分析關鍵參數。帶領全體學工干部,用一天時間,摸準學生具體在哪里; |
14 | 羅曉暢 | 后勤管理處處長兼后勤黨總支書記 | 1979.06 | 2000.05 | 勇于擔當,做最有力的執行者。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羅曉暢同志作為后勤處處長,同時擔任了學校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成員,她敏銳地迅速行動起來,第一時間成立后勤處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她帶頭沖鋒在一線,組織后勤人員立即對兩校區進行全面消毒,保證每天對重點部位和公共區域進行消殺,同時第一時間制定了學校疫情期間餐飲應急保障方及后勤應急保障方案。 |
15 | 呂昕陽 | 黨委委員,黨政辦公室(保密辦)主任 | 1975.02 | 2000.06 | 聞令而動,春節期間第一時間返回崗位,認真投入工作,認真做好上傳下達,保證學校防控戰略在最大范圍內知悉和理解、防控舉措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支持和配合。第一時間在學校中層干部群中發起校門守護志愿者征集倡議,并帶頭報名,有力保障了校園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
16 | 彭漢 | 保衛處(綜治辦)副主任 | 1969.09 | 1996.01 | 該同志2014年擔任保衛處(綜治辦)副主任,協助處長分管治安、消防、綜治等工作。六年來,該同志認真履職盡責,主動擔當作為,深入踐行保衛人員全心全意為師生員工服務思想,為學校連續5年被省委政法委授予“全省綜治工作(平安建設)先進單位”、連續3年被省教育廳授予“全省高校平安校園示范學校”貢獻了積極力量。參加工作33年,從事安全保衛工作6年,工作中始終堅持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尤其在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堅持以身作則,主動取消休假,第一時間投入戰斗一線。在連續150余天的硬核堅守中,堅持每天與同事們一道奮戰在校園防疫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為筑牢校園防疫防線作出了積極貢獻。 |
17 | 彭迎風 | 飛行器工程學院教授 | 1968.11 | 1月18號,彭迎風老師就開放了已經結束的第三期在線課程網上的所有教學資源,并繼續為學習者答疑。2月18日,她在平臺上開展了新一輪的在線開放課程教學工作,不但幫助本校962名學生順利完成了特殊學期的學習,共有8千3百多名外校學生(包括社會學習者)自主選擇加入這期課程學習。此外,吉林建筑大學等二十幾所高校教師選擇把她的在線開放課程作為本校開展課程教學的SPOC課程,學習人數達3081人。無論本校學生還是外校學習者,她都作到了有問必答,并通過直播答疑、及時習題批改,組織在線討論等各種方式給學習者以最有力的支持,受到外校同行和學習者的高度評價。 | |
18 | 萬江華 | 軟件學院輔導員 | 1987.04 | 2010.11 | 1、6月7日,萬江華老師所帶2018級學生鄭智璇因身體發熱(體溫38度以上)前往校醫院預診無法參加課程正常補考,萬江華老師第一時間與學院領導和學校教務處、校醫院、后勤處等職能部門請示在臥龍崗賓館一樓大廳單獨為該生組織進行《大學物理C》課程的補考,并全程參與監考,監考過程中,萬老師嚴格按照學校考試的相關規章制度進行,避免出現考試舞弊等違反學校考試規定的情況發生; |
19 | 王芳 | 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教師 | 1982.07 | 2005.06 | 王芳同志是環化學院的老師,其丈夫楊小剛為江西省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是江西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成員之一。抗疫期間,王芳同志對身處一線的丈夫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她不僅通過學校、京東等多種渠道進行捐款,支持抗議工作。同時照顧家中兩個孩子的飲食起居,網上上課,自己也開始積極準備線上授課,完成了《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和部分《材料化學專業實驗》三門課程的線上教學任務。 |
20 | 王龍鋒 | 教務處 | 1965.10 | 1987.11 | 在學校黨委、行政的領導和分管校領導的具體指導下,該同志靠前指揮、深入一線,2月1日起親自擔綱并迅速組建教師團隊在全省高校率先開設線上《新型冠狀病毒防疫安全公益課》,參加學習的學生數近2萬人,課程訪問量達203余萬次;親自起草“疫情期間本科線上教學工作方案”,部署、動員、指導各學院開展線上教學,使我校本科教學以網絡教學的形式如期開課;重視線上教學質量,組織線上教學效果好的老師撰寫經驗體會文章47篇分享給全校教師,使教師的教學觀念和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絕大多數線上教學的效果較好,教學秩序井然;制定了學生返校復學教學工作方案,使學校做到了教學和防疫兩手抓、兩不誤。 |
21 | 謝萌萌 | 土木建筑學院輔導員 | 1994.07 | 2016.05 | 在疫情期間,落實每一位學生健康情況和思想動態,積極參與戰疫思政課。同時對有需要的同學進行一對一的心理疏導和就業指導。在返校后主動了解同學需求,為52名同學郵寄就業、學習材料,辦理就業協議蓋章、解約事宜41人次,通過“美篇”發布線上就業信息近百條,保障同學們在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云上找工作”的腳步不受影響。 |
22 | 熊 巍 | 教務處副科長 | 1975.01 | 2007.04 | 2020年1月全國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給我校新學期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影響和挑戰,為確保新學期本科教育教學工作井然有序,由教務處牽頭組織各學院開展新學期的“網格化課堂教學”課表編排工作。教務處熊巍同志研究“網格化課堂教學”課表編排方案,每天工作到深夜2點,為各學院提供了排課數據。鑒于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雖然南昌市許多地方還沒有上班,各住宅小區疫情管控居民足不出戶,熊巍克服家住老校區,愛人在醫院上班,孩子小無人照顧等困難,每天趕到新區排課,早出晚歸帶領各學院教務員老師來到教務處辦公室排課,每天都加班加點。熊巍在排課過程中認真組織、培訓、協調各學院教務員,還幫助大學院和因疫情不能按時回校教務員老師排課。并運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編制課表檢測軟件檢測課表的進程及學時分布狀況,既保證了排課數據準確性,又提升了工作效率,為學校教學工作正常有序進行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
23 | 徐靈超 | 離退休職工工作處組織員、家委會負責人 | 1975.07 | 2007.05 | 作為家委會負責人,該同志一直工作在上海路校區防控疫情的一線。她帶領著同事、樓棟長、小區志愿者、退休黨員志愿者1534戶全覆蓋的上戶排查危情。在排查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有密切接觸人員工作中,她勇挑重擔,讓其他同事站在安全距離外,她做好防護,上戶登記、測體溫、安排送檢。對外地、重點地區、境外返校人員與日俱增,她與校保安一起,上戶、登記、微信建群報體溫、電話跟蹤生活軌跡、核酸送檢、監控居家隔離達750余人,期間轉運發熱人員12人。做為離退休處的下屬部門,家委會上戶走訪空巢、獨居老人,送去口罩、送去出入證、送米送菜、幫助家庭消毒、教學防護知識,同時加老人微信、留下聯系電話,定期問詢身體狀況、解決老人們生活上的困難。好積極與校防控指揮部匯報,聯系居民志愿者在校內設置蔬菜、糧肉配送點,解決老人、隔離人員物資配送問題。 |
24 | 姚永紅 | 校醫院院長 | 1964.10 | 1988.05 | 姚永紅同志以敏銳的危機意識、頑強的工作作風和過硬的業務素質,勇于擔當, 在疫情初期先行先動,為學校創造良好的疫情防控工作局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25 | 葉小青 | 保衛部(處)上海路校區保衛科科長 | 1967.11 | 1991.08 |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該同志作為上海路校區保衛科負責人,主動取消輪休,努力克服身體不適,第一時間投入校園疫情防控一線,堅決貫徹學校疫情防控決策部署,認真落實保衛處工作要求,每天堅守在校門防疫一線,認真做好校園進出人員、車輛核查測溫等工作,切實做到逢人必檢、逢車必查,為打贏上海路校園疫情防控保衛戰貢獻了積極力量。該同志嚴謹務實,用心作為。在全面推進復產復工復學工作中,主動深入學校62個合作單位調查走訪,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問題,為單位員工辦理校園通行證667張,切實為相關單位復產復學工作提供便利。同時,為最大限度減少校園疫情防控對復產復學工作的影響,該同志主動加強與企業負責人溝通協調,合理安排施工人員和車輛,在確保校園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此外,積極適應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及時調整校園疫情防控措施。針對原先辦理的居民通行證已難以適應校園管理要求,及時為南航小區和金球小區的居民更新校園出入證5500多張。 |
26 | 袁麗美 | 校醫院護理部護士長 | 1984.02 | 2012.09 | 袁麗美同志在學校疫情防控工作中主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甲狀腺腫瘤切除術后不久,服從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安排,主動擔當,帶頭奮戰在最難最忙的疫情防控工作一線,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交辦的各項防控工作任務。疫情初期防護物資緊缺的時刻,她積極幫忙聯系貨源,更是在物資采購困難重重的春節假期里,雪中送炭地向學校捐贈了1000個一次性醫用口罩。在她的帶領下,醫院護理部全體護理人員團結一心、眾志成城,迎難而上,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抗爭到底。在這場“戰役”中,說在前面,更做在前面,誓與疫情抗爭到底。 |
27 | 袁敏 | 附校校長 | 1964.05 | 1995.05 | 袁敏同志作為上海路校區疫情防控負責人,始終站在抗擊新冠肺炎第一線,全面負責老校區的疫情防疫工作。袁敏同志還是抗擊疫情阻擊戰的志愿者,他利用微信等通訊工具,及時發布有關抗擊新型肺炎的宣傳知識,向外出散步老人宣傳防控知識,同時與家委會密切配合,開展人員登記,出入證發放和返昌人員普查工作。整個寒假期間,袁敏同志放棄了休息,站在學校疫情防控的最前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
28 | 張松龍 | 國際教育學院 副院長 | 1965.03 | 1996.06 | 1、帶病堅守崗位 在寒假放假前不久,張松龍同志做完一場外科手術,但因心系留學生和疫情防控需要,手術后不久,就返回到工作崗位,投入正常工作。 |
29 | 周卓蓓 | 國際教育學院、外國留學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 | 1984.04 | 2015.12 | 該同志在抗疫期間,用自我行動力、鮮明的親身示范抒寫了一個 黨培養黨員干部的義務反顧,一心向前。從疫情剛剛爆發的初期到今天,作為黨員和支部書記的周卓蓓帶著一顆初心,勇敢向前,堅守一線每一天。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上的各種需求;了解留學生身體狀況和思想動態;對于身心健康出現任何狀況的學生都親自陪護送醫;面對疫情,她守土守則、守土盡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好留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