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南航要聞>詳細內容

南航要聞

【立德樹人】一腔熱血執(zhí)教鞭,十載光陰付杏壇——記我校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教師鮑麗娟

來源:宣傳部 作者:楊欣 攝影: 發(fā)布時間:2020-12-23 瀏覽次數(shù): 【字體:

ea444d7228f34862a31402e88cb7b955.jpg

十年前那一個夏日,午后的陽光溫暖地灑滿校園。在南昌航空大學的校門前,鮑麗娟佇立許久,對她而言,“人民教師”四個字的分量,很重。面對即將實現(xiàn)的童年愿望,她眼神透露著堅定,心中滿懷無限期許。

保持熱愛深耕不輟

千萬丈的大廈總有一片奠基石,最初的熱愛卻是無可替代的存在。“我從小就非常喜歡教師這個職業(yè)。”當問及鮑麗娟選擇教師這一職業(yè)的初衷時,她將記憶幻燈片緩緩撥至童年。“那時候的我經(jīng)常拿著小黑板,給比自己小的孩子‘講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數(shù)學專業(yè)畢業(yè)后,鮑麗娟來到南昌航空大學,從方寸課桌到三尺講臺,從南京到南昌,鮑麗娟完成的不僅是自身專業(yè)水平的精進,更是給學生們渴求知識的心帶去了溫潤的滋養(yǎng)。

“數(shù)學是一門具有‘魔力’的學科。看似復雜的理論背后,蘊含著極強的邏輯性,在將數(shù)學模型投入航空航天等領域實際應用時,你能感受到每一個數(shù)據(jù)的溫度。”

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她逐漸察覺到自己教書時的力不從心:課堂似乎分裂為教師與學生的兩個群體,學生積極性不高、深度思考能力不足,傳統(tǒng)課堂的弊端逐漸顯現(xiàn),她常為自己不能給出更深刻的解讀,讓學生輕松學習而苦惱。

對教學的熱愛是鮑麗娟的信仰,而引導學生們進入并徜徉于數(shù)學樂園則一直鞭策她在專業(yè)上孜孜以求。反復思忖后鮑麗娟認為,大學數(shù)學公共基礎課該改革了!

當首次了解到“對分課堂”的授課形式后,她嘗試將其引入教學:課堂上,一部分時間由老師講授知識,另一部分時間由學生們自行分組、討論、答疑,讓學生自己在深度學習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自身邏輯上 “卡脖子”的難點,在“攻堅克難”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0與無窮大的乘積還是0嗎?”一陣熱烈討論后,同學們自己得出結論:“雖然0乘以任何數(shù)為0,但無窮大乘以0這樣的形式叫不定式,它的結果可能為0甚至是不為0的任何常數(shù),也可能為無窮大,也可能無解。”

“鮑老師的高數(shù)真有趣!原來我也可以學好高數(shù)。”上過鮑麗娟高數(shù)課程的學生如是說:比起知識點的學習,建立學習的興趣與信心似乎更加重要。

雖然“對分課堂”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但她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歇,又嘗試將自己在教學上的實踐心得進行整理輸出,以希望幫助更多有著同樣困惑的人。關于“函數(shù)連續(xù)性與間斷點”的對分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的教改論文由此誕生。

“擇一事終一生”!面對“沒必要”“太辛苦了”的聲音,鮑麗娟認為既然選擇了成為一名人民教師,那么就要用實際行動去不斷耕耘,不斷去展現(xiàn)“教師”二字的內涵。在她的從教生涯中,也一直身體力行地詮釋著她對老師這個職業(yè)的理解:熱愛教育事業(yè)、不計名利、樂于奉獻。

“競”心為學,務實從教

“‘教’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面對不斷更新的知識,鮑麗娟為了走在教學最前沿,積極參加青年教師教學競賽。

在參賽過程中,鮑麗娟投注了真實的汗水和十足的努力,數(shù)十年的學習和教育經(jīng)驗終能集腋成裘——她先后獲得了“2013年學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三等獎、“2020年學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第四屆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理科組)三等獎。

每一次榮譽的背后,是無數(shù)個日夜反復打磨的蓄勢待發(fā)。正是通過觀摩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生動展示,鮑麗娟在切磋中反思、總結、進步。她常常沉浸在高數(shù)微課設計、中國大學慕課等網(wǎng)站里,學習優(yōu)秀的授課方式,也常常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請教學習,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她用一遍又一遍淬煉后的內容,成就了每一堂充實的課程。后來的教學中,正是有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的肇端,她才能將啟發(fā)式、問題驅動式、對分課堂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自己的課程當中。

在對高數(shù)基本的“零點定理”的講授中,面對已經(jīng)在同學們腦袋里扎了根的“連續(xù)”的觀念,鮑麗娟從常見的一維事例出發(fā),由此引申出“不動點理論”的二維、三維甚至四維情形:

“試想在一個水平面上拉一根橡皮筋,一頭朝左拉,另一頭朝右拉,在橡皮筋不拉斷的情況下,橡皮筋上是否有一點在它原來的位置上不動?”

“從‘線’拓展到‘面’,在桌面上有一張紙,將其揉皺成一團,把它扔在原來位置上,那么,紙團上至少有一點,它在揉皺前的初始位置上方。”

“從‘面’延伸到‘空間’,假設有一杯咖啡,我們緩慢均勻地將它攪拌,使得沒有湍流和氣泡產生,沒有液體濺出,然后令咖啡徐緩地靜止下來,那么至少有一個分子,它在攪動前的位置和它在靜止后的位置重合。”

“當引入‘時間’維度,同學們你們可以舉出對應的例子嗎?”

設計問題,引導學習,并將知識投入實際應用,鮑麗娟表示:“如果說競賽傳遞的是現(xiàn)代教學理念和教學改革思路,那么讓同學們在體會到數(shù)學邏輯的嚴密性的同時,增強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在競賽中最大的收獲。”

示以美好,授以希望

“先育人后教書”是鮑麗娟一直篤行的信條,“老師和學生應該彼此尊重,‘親其師而能信其道’,師生間友好信任了,教學效果自然就會好。”“平等民主、亦師亦友”是她和同學們的相處狀態(tài)。

作為教師,她對同學一視同仁。課間十分鐘,是鮑麗娟與學生的“思政”互動環(huán)節(jié)。

“老師,上課我都聽懂了,但題目就是不會做。”面對基礎薄弱的同學,鮑麗娟細心指導:“大學的學習模式和高中不同,課后的及時總結更加重要。”私底下,她常鼓勵在課程學習中得心應手的同學主動上前幫助,增加同學間的友愛互動。

對于有厭學情緒的同學,鮑麗娟耐心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面對鮑麗娟的溫柔關切,同學敞開心扉,從入學的困惑到學習狀態(tài)的缺失,她都側耳傾聽,并給出誠懇建議。

施教亦受教,作為朋友,鮑麗娟珍惜每一段師生情誼。2019級學生張恒碩談及對鮑麗娟的印象時說道:“鮑老師平時生活中每天都積極向上,就像一朵向日葵,跟她聊天時總讓我們覺得心里暖洋洋的。”當2015級學生黃全得知自己在全國大學生數(shù)學競賽總決賽獲得一等獎時,便第一時間將好消息告知了鮑麗娟。“能和孩子們分享前行道路上的喜悅,我感到很幸福,心間總會淌過潺潺暖意。”此刻,她的臉上洋溢著欣慰的微笑。

回憶起和孩子們相處的點點滴滴,鮑麗娟望向窗外,深情地說:“教育本是師生間的相互成就,孩子們對我教學的理解、支持和積極反饋,就是我教學前行路上源源不斷的動力。”

上一堂鮑麗娟的課,傳道解惑在春風化雨的氛圍中完成,知識的獲取自然水到渠成;與其談一次心,和暖之風盈滿心田。師者也正該如此,正如德國哲學家思貝爾斯說的:“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責任編輯: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