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二級學院巡禮| 體育學院
根據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安排,為深入推進二級學院自評自建工作,展示各二級學院在教育教學改革、專業建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舉措、特色與成效,學校決定組織開展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學院巡禮活動。本期巡禮學院:體育學院
立足“以體育人” 賦能人才培養
1學院簡介
體育學院是以承擔全校體育教學為主,兼顧競賽、群體活動及學生體質測試的教學學院。學院設辦公室、學工(團委)辦、公共體育教研部、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系、體育運動場館管理中心、體質測試中心、體育實驗中心、體育競賽訓練中心,獲評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體育文化研究基地。
【歷史沿革】

南昌航空大學體育學院,肇始于1954年學校成立的體育學科委員會,下設體育教研室。1978年,學校升本,體育學科委員會更名為體育教研室,隸屬教務處,負責全院學生體育教學工作。1993年,學校管理體制改革,成立的體育軍事教學部,也是當時16個系部之一。2004年,因人武部單獨設立,更名為“體育系”。2007年,學校更名大學,體育系更名為體育學院。
【辦學定位】
體育學院始終秉持“健康第一”理念,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緊緊圍繞國家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及江西體育強省的戰略需求,致力于構建高質量、有特色的本科體育教育教學體系,切實以“體”賦能人才培養,培養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技能,具有突出專項能力,在社會和市場競爭中有競爭力的實用型體育人才。
【師資概況】
學院現有教職工42人,其中專任教師30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12人。教師專業能力突出,現有7名國家級裁判,10名國家一級裁判,2名健將級運動員,4人次獲江西省高校體育教師技能大賽一等獎。
近年來,學院教師共立項各級各類課題累計30余項,其中省部級課題15項,各級各類課題科研經費到賬共計40余萬元;出版專著15本,發表論文2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科研獲獎3項。
【專業建設】
2004年,學院設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并開始招收本科生,是教育部批準全省唯一具有羽毛球項目高水平運動員招生資格的單位,專業招生規模60人;該專業在2022年江西省第二輪專業評估中排名全省第三。2013年學院開始培養體育管理學方向碩士研究生。近年來,社體專業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依托我校航空學科優勢,開辦了江西省高校唯一的航空模型專項,并取得第十三屆全國全運會銅牌、2024年全國青少年模型項目錦標賽遙控紙飛機任務(成人組)前三甲等多項優異成績。重點打造的羽毛球特色項目并輻射武術、游泳、籃球、健美操、網球等優勢項目,均先后在多項國家級、省級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2024年,學院帶隊先后在28項省級及以上體育賽事中獲獎151項。
2育人特色
特色一:黨建育人,打造高質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學院始終秉承“強身健心、明德至善”的院訓,立足于“以體育體、以體育人”的理念,著力打造以“凝心聚魂、強心壯骨、同心煉筋、暖心活血、守心正氣”為主要內容的“五心健體”黨建品牌,引領全方位思政教育。近年來,學院充分利用體育特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利用體育項目特點,深度挖掘體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注重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強調在運動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團隊協作能力和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體育精神,培養其堅韌不拔、勇于挑戰的品質,從而助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2024年,學院在全省高校中首創“大學體育第一課”,結合剛剛閉幕的奧運上的生動事例,幫助學生重塑體育認知,激揚愛國熱情,規劃體育鍛煉,培養終身鍛煉習慣。
特色二:競賽育人,打造校園特色“賽事矩陣”
近年來,學院積極搭建各類體育競賽平臺,打造融群性運動、競技性賽事、趣味性活動于一體的校園“賽事矩陣”,確保項目全年不斷線、全年項目不斷線,加快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和學生體質提升。例如,針對籃球這一熱門項目,除校團委“振興杯”籃球賽的時間之外,體育學院還組織籃球爭霸賽、技巧挑戰賽、三分球大賽等活動;足球項目中,除了學校規定運動“振興杯”足球賽以外,體育學院舉辦“自強杯”七人制室內足球賽、“新生杯”足球賽等賽事活動。同時,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健身需求,體育學院不斷豐富健身活動的內容,除了傳統的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外,學院還引入了游泳、健美、啦啦操、舞蹈、武術、輪滑、自行車、滑板等多類別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健身選擇。初步統計每年體育學院舉辦的體育類活動直接參加學生超6500人,影響受眾超10000人。
特色三:課程育人,探索“特色+特長”的模式
圍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為目標,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優化課程內容和教學結構,通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教學改革、運動競賽促進三個維度,形成了貫通培養目標、培養模式、過程監控、培養結果等人才培養全過程的質量保障體系。在大學本科一、二年級開設144學時公共體育必修課,包括運動興趣選項課、保健課;在本科三、四年級開設通識教育體育選修課,包括運動技能選修課、身體素質促進課和體育人文選修課;在課余時間開設運動技能提高課、身體素質促進課、體質健康輔導課等課程,構建完整的體育長學制、大課程體系。采取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原則,實施分類、分層教學管理,創新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法,保證學生在校期間學會至少兩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鍛煉項目。目前,學院公共體育課程共開設20項體育項目,率先在省內高校中推行課外陽光長跑。近三年,參與課外陽光長跑的學生每學年平均跑步里程130公里以上,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優秀率、合格率逐年提升。
特色四:實踐育人,深入推進“健康南航”工程
為了實現全民健身活動的全面覆蓋和個性化發展,充分保護不同類別師生的運動興趣,學院積極與校內各單位和組織合作,在舉辦各類體育活動和賽事的同時,注重傾聽師生的聲音和需求,根據師生的興趣和特長,提供個性化的健身指導和培訓服務,積極推動全民健身和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在校園和周邊社區走深走實。一是每年開展的健身指導幫扶。在學校內部推行體育指導員制度,即根據各基層單位擬開展的體育項目,有針對性的為每一個基層單位安排體育指導員,提供科學指導,不僅成功實現師生體質健康數據的質的提升,更實現了師生日常自我鍛煉的高度自覺。二是面向全校師生發出“健康南航”倡議書,推出了“健康南航”公益系列課堂,每周安排教師義務開展“有氧健身操”“八段錦練習”“游泳”等健身項目的教學和推廣,豐富了師生的課余生活,提高了師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學。三是學校“體育航模隊”每年走進各地中小學開展“航模知識科普”公益行動20余場次,受益學生約2500人。2020年航模隊積極參與南昌縣幽蘭鎮“白+黑”實踐服務,積極探索無人機參與防汛工作,開發“人防+無人機巡探”的防汛模式,被央視、新華社等十余家主流媒體報道,有力推動了體育航模知識的普及。
3學院發展規劃
學院將繼續秉承“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斷優化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創新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深入推進教育改革,穩步提升師生身體健康水平,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同時對標省屬高校綜合考核指標,拓展社會服務功能,加大競技體育扶持力度,提升學院整體實力和影響力,為國家全民健身戰略和體育強省戰略貢獻力量。
(圖文一審:楊海鵬 圖文二審:張明波 圖文三審:馬明輝 圖文終審:伏燕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