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贛鄱行】看南昌航大如何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六)
編者按:6月21日,“牢記囑托強國有我 行走贛鄱感恩奮進——文化贛鄱行”2025年江西高校學子暑期大思政實踐活動啟動儀式于我校舉行。根據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廳關于暑期大思政實踐活動部署,我校黨委高度重視,積極組織20余支實踐團隊通過“學、講、研、踐”等形式開展“行走的思政課”。現推出“青春贛鄱行”專欄對實踐活動進行系列報道,引導青年學子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
動力與能源學院赴多地開展暑期大思政實踐活動
近日,動力與能源學院暑期大思政實踐隊深入景德鎮、南昌等地,緊扣“紅色文化”主題,通過“學、講、研、踐”融合模式,開展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紅色育人實踐。青年學子們在沉浸式體驗中傳承紅色血脈,將強國之志深深融入航空報國的藍色夢想。
瓷上史詩:陶瓷藝術里的信仰對話
在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博物館,實踐隊以“陶瓷+紅色文化”開啟沉浸學習。一件件紅色主題瓷雕成為鮮活教材。在《狼牙山五壯士》的陶瓷浮雕前,實踐隊老師講述了五壯士彈盡糧絕仍寧死不屈、縱身跳崖的壯烈史詩。細膩的瓷雕讓歷史觸手可及,隊員們深受震撼,深感和平年代的來之不易。
一組紅軍戰士與老人素樸而傳神的合影瓷雕,將紅軍與人民的魚水深情刻畫入微?!拔覀凕h發展壯大的根基,在于人民的信任與支持,”夏老師以此闡釋黨的根本宗旨。隊員們感嘆:“陶瓷講述紅色故事,新穎、震撼又感人!”紅色陶瓷不僅是藝術,更是信仰的載體,點燃了學子們深研黨的理論、傳承紅色基因的熱情。
承志鑄魂:烈士陵園中的精神洗禮
實踐隊肅立于浮梁縣革命烈士陵園紀念碑前。隊員們懷著崇敬之心敬獻鮮花、深深鞠躬,向長眠于此的革命先烈表達深切緬懷。實踐隊老師組織隊員齊聲朗誦《濱江抒懷》《我愛這土地》等紅色詩篇。鏗鏘的誦讀聲里,先烈視死如歸的豪情穿越時空,激蕩在每位青年心間。
隨后,全體隊員在黨旗下莊嚴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誓言錚錚,是對先烈的鄭重承諾,更是新時代青年許黨報國的決心。陵園之行讓隊員們觸摸到“國之所需,吾之所向”的信仰力量。未來,他們將把對先烈的敬仰化為肩頭使命,以不懈鉆研守護祖國的萬里長空。
烽火初心:英雄城里的精神傳承
實踐隊走進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帶隊老師借助雕塑《石破天驚》,講解那“石破天驚第一槍”的歷史意義:一桿步槍破石而出,象征著黨武裝反抗反動統治的偉大開端。隊員們認真聆聽,提筆記錄,在歷史現場感悟建軍偉業。
館內,隊員們偶遇一位曾服役于“老山鋼刀連”的老兵。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他深情講述鋼刀連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鐵血傳奇。英雄的故事讓隊員們熱血沸騰,誓言傳承“鋼刀精神”,為民族復興熔鑄堅定信念。
在賀龍指揮部舊址,隊員們自發錄制講解視頻,用青年語言講述賀龍元帥的英勇事跡。“賀龍同志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了我,”隊長張城銘說,“新時代青年當繼承這種品格,為復興偉業貢獻青春力量?!?/span>
這場跨越時空的實踐,是紅色基因的深度浸潤,更是航空報國志向的淬火升華。動力與能源學院的青年學子腳踏紅色熱土,心向萬里蒼穹,將“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熔鑄為守護藍天的澎湃中國心!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赴多地開展暑期大思政實踐活動
近日,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紅韻徽鄉”暑期大思政實踐隊聚焦“紅色”文化路線,赴上饒婺源、弋陽、橫峰等地探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在廣袤的贛鄱大地繼續尋找信仰之光、汲取奮進之力。
探生態振興之路,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實踐隊追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的足跡,首站抵達婺源縣秋口鎮石門村,聚焦生態環境文旅融合及鄉村振興等領域,探索實踐“生態美”與“百姓富”同頻共振的發展路徑。在饒河源國家濕地公園,隊員們認真聆聽了工作人員對“鳥中大熊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藍冠噪鹛及其全球唯一野外棲息地保護成效的詳細介紹。通過實地調研與入戶走訪,隊員們切身感受到石門村將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優勢與傳統文化、現代元素深度融合的發展智慧,深刻體悟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偉力,致力為擦亮美麗中國“江西樣板”貢獻青春力量。
溯紅色根脈,賡續革命精神血脈
為追尋革命先輩方志敏赤忱的信仰之火,感懷其筆下“可愛的中國”的藍圖初心,實踐隊先后來到方志敏烈士的故鄉弋陽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核心區橫峰,開啟了一段沉浸式體驗與學習的紅色鑄魂之旅。
在弋陽縣方志敏紀念館里,實踐隊員張厚澤現場講述微團課《清貧守初心 奮斗踐使命》回溯方志敏烈士篳路藍縷的革命征程。每一步駐足、每一次凝視,都讓大家深刻感受到“愛國、創造、清貧、奉獻”方志敏精神的震撼力量。隊員們還一起在方志敏雕塑前重溫入團誓詞,鏗鏘誓言更堅定了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擔當。
走進橫峰縣葛源鎮閩浙贛革命根據地舊址群,實踐隊沿著紅軍街、省委機關舊址等紅色路線實地。當講解員說道“我們腳下的這條路正是革命先輩走過的路”時,歷史的足音仿佛在耳畔回響。沉浸式的探訪讓隊員們深刻觸摸到革命斗爭的艱辛與偉大,激蕩起賡續紅色血脈的澎湃力量。之后,還專程拜訪了當地的退伍老兵,聆聽他們講述戰火紛飛的抗戰故事,一同領悟革命先輩“不怕犧牲、抗戰到底”的堅定信念。臨別時“珍惜當下,為祖國奮斗”的殷切囑托更成為激勵大家矢志前行的寶貴精神財富。
筑航空夢想,踐行知行合一新作為
實踐隊充分發揮專業特色與航空院校優勢,在婺源縣江灣鎮荷田村“童伴之家”、弋陽縣曹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及橫峰縣葛源鎮葛源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精心組織開展了3場“科普航空筑夢想,推普防溺護童心”主題活動。隊員們以“強-5之父”陸孝彭院士的感人事跡為引,通過生動有趣的航空知識啟蒙、普通話趣味教學,點燃了孩子們探索藍天的熱情;生動有趣的防溺水安全課堂更為孩子們的夏日安全成長筑起一道溫暖防護墻。實踐隊的“小老師們”還為當地的孩子們送上了精心準備的運動鞋等價值3000元的愛心物資,以實際行動傳遞溫暖,助力夢想啟航。
從婺源石門村的生態蝶變到弋陽橫峰的紅色熱土,從生態保護的生動課堂到革命精神的尋根溯源,再到鄉村孩童心中播下的航空火種,“紅韻徽鄉”實踐隊員們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在這堂“行走的思政課”里以“一場誦讀、一次徒步、一堂紅課”為載體,讓紅色歷史“活”起來、思政教育“實”起來,激勵實踐隊員們努力成為文明基因的傳承者和時代創新的開拓者。
(圖文一審:李夢遙 圖文二審:趙歡歡 圖文終審:舒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