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媒體南航>詳細內容

媒體南航

【中國教育報】征帆鼓舞爭流急 展翅翱翔正遇時

來源:啟航 作者:啟航 攝影: 發布時間:2014-06-20 瀏覽次數: 【字體:

  啟航網訊    6月19日,《中國教育報》第11版以“征帆鼓舞爭流急 展翅翱翔正遇時”為題報道我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報道原文:

征帆鼓舞爭流急 展翅翱翔正遇時

——南昌航空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紀實

   南昌航空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文管經法教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校創建于1952年,是全國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85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1990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先后隸屬于航空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1999年開始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的具有鮮明航空、國防特色的高等學校。

  近年來,學校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著力解決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以推進學分制為契機,進一步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始終堅持“育人為本,質量立校,特色發展,人才強校,開放辦學”的辦學理念,扎實推進內涵建設,穩步提高教學質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學校現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9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江西省高水平重點學科,6個江西省一級重點學科和國防基礎學科,22個二級重點學科,16個?。ú浚┘壷攸c實驗室(研究中心)和省級重點基地,1個江西省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并在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方面均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學校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獲批2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3個江西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3個校企聯合申報的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學校與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獲批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布局

  學校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確立為教育事業改革的重中之重。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結合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特點和航空院校的特色,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著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具備健全的人格、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的創新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學校樹立科學的高等教育發展觀,堅持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強化特色、注重創新,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按照“全面建設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航空大學”的辦學思路,根據航空產業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改造傳統的本科專業,嚴格控制新上專業,逐步建立科學、規范的專業申報、建設、評估、退出的有效機制,全面體現和突出航空特色及工科優勢。學校現有飛行技術、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制造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金屬材料工程、測試技術與儀器、材料成型與控制、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表演(空中乘務方向)等多個航空特色鮮明的專業。

  學校著力打造適應航空產業集群需要的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航空制造類、環境工程類和測試與檢測技術類的專業集群,逐步形成以特色鮮明、條件完善、發展潛力大的應用型學科為支撐,以資源共享、相互支撐、優勢突出的應用型專業集群為主體,體現應用型辦學定位和技術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要求的學科專業體系。

探索多樣人才培養模式

完善協同育人體制機制

  學校在“育人為本,質量立校,特色發展,人才強校、開放辦學”的辦學理念指導下,以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培養質量為根本,以知識、能力、素質為核心,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實效性和靈活性,從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方法、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突出特色,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深化厚基礎“春曉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春曉班”的科研導師制,讓學生打牢基礎,盡早進入科研指導老師的課題組參與科研,以盡快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今,“春曉班”已成為學校一個標桿和學習借鑒的榜樣,帶動著全校良好學風、班風的形成。學校還開辦了“卓越工程師班”,摸索總結改革經驗,以此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以航空、國防和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圈建設的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深入推進工程教育改革,不斷提高我校工程教育質量”,目標清晰明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完善教學管理制度,構建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彰顯專業特色的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培養具有‘卓越工程師’素質的專業人才”,措施具體有力。在深化自身改革的同時,學校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2013年在飛行器學院招收并開始培養飛行技術專業人才,在經濟管理學院組建了“3 1航天精工班”,在航空制造工程學院組建“3 1江鈴實驗班”,按校企聯合制訂的培養方案進行人才培養。

  為了促進科研與教學互動,學校實行“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舉措。建立校內部門之間人才培養協調合作機制,實施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一體化策略,申報國家級和省級重大人才工程、重大科研項目和重大科技計劃,促進學科點建設;把科研成果對人才培養的貢獻作為學校科研評價的重要因素,大力推進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有效協同,及時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鼓勵本科生、研究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進入科研實驗室,在學習中參與科研,在科研中深化學習。促進科研團隊與教學團隊的融合、科研基地與教學基地的融合。鞏固完善與有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的戰略聯盟,擴大資源共享、合作辦學、協同育人、共贏發展。

  為了培養個性化創新人才,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學校擬定自2015級全日制本科生開始實行學分制教學改革。學分制改革的培養方案將更加注重融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為一體,注重對學生全過程、全方位的教育,體現因材施教,個性化培養,構建可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變化需要及終身教育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教育結構體系。

強化實踐育人環節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學校注重切實改變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觀念,注重因材施教,以強化實踐教學有關要求為重點,以創新實踐育人方法途徑為基礎,以加強實踐育人基地建設為依托,以加大實踐育人經費投入為保障,努力推動學校實踐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學校著力完善實踐教學環節,充分發揮已有國家級教學示范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和大學生物理實驗中心和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國防生培養創新實驗區的引領作用,系統整合各專業實踐能力訓練體系,改革實踐能力訓練內容,鼓勵各專業將專業實驗教學整合為獨立設置的實驗課程。加強核心課程設計環節,專業核心課程設計要推廣學生答辯制,強化實踐環節的過程管理和綜合工程教育。學校倡導每門課程開拓出需要學生去探索的問題領域,力爭每個教學環節都有學生研究和探索的機會,重視學生智能培養,開闊學生知識視野、激發學生創新激情。同時,積極推進實踐教學方法改革,重點推行基于問題、基于項目、基于案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各學院加大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力度,鼓勵大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創新性實驗、創業計劃和創業模擬活動;同時圍繞所學專業開展相關技能大賽,大力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繼在第十二屆挑戰杯國賽中首次進入發起單位行列、在第十三屆“挑戰杯”省賽中問鼎賽區冠軍之后,我校師生代表隊在2013年10月舉行的第十三屆挑戰杯國賽中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一等獎作品一件,二等獎作品一件,三等獎作品四件,繼續保住了國賽發起單位稱號,擁有在下屆比賽滿額報送作品的機會,首次獲得新獎項,蟬聯優秀高校組織獎。同時,在今年舉行的第六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江西賽區競賽中,我校參賽作品榮獲一等獎,進入全國總決賽。此外,還獲得該賽的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在“沈飛杯”首屆大學生航空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中,飛行器學院學生作品《“白帆”多用途飛行器及模塊化吊艙布置》獲得一等獎。測試與光電學院學生參加的”新型太陽能航拍飛機”榮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特等獎。

  學校在加強校內實驗實踐環節的同時,進一步密切了與航空企事業骨干單位的聯系,建設了一批航空類專業的校外實踐基地。目前,學校已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200多個,每個專業都擁有3個以上固定的實踐教學基地,進一步拓寬了校外實習內容,將學生的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安排到企業進行,并加強過程管理和質量控制。

  學校大力推進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我校辦學特色相一致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自學式、團隊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重點關注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思維、團隊合作、善于表達與溝通、學會學習與終身學習等方面的能力培養。

“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南昌航空大學正如那乘風破浪的航船,正如那藍天翱翔的雄鷹,在“凝心聚力抓質量、一心一意促發展”這一精神的感召下,劈波斬浪、揚帆起航,鷹擊長空、展翅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