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報》報道我校畢業生創業故事
啟航網訊 3月15日,《江西日報》報道南昌航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5屆畢業生熊智,在南昌各高校園區內投放共享電動車進行創業的成長故事。人民網、搜狐、新浪、網易、鳳凰、中國江西網等多家媒體轉載。
媒體鏈接: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7-03/15/content_383360.htm
全文:
"90后"江西小伙回母校創業 南昌現共享電動車
“90”后江西小伙會母校創業 目前只在部分高校投放
本報南昌訊(記者蔡穎輝)幾家共享單車企業進入南昌后,方便了市民出行。3月14日,記者了解到,共享電動車也已進入南昌,是一名南昌航空大學畢業的學子回南昌做的創業項目。目前,共享電動車只在高校園區內投放,創業者準備讓共享電動車在前湖地區大量投放。
近期,在前湖和經開區的市民發現,除共享單車外,一款綠色車身的共享電動車也在這兩個區域出現。據稱,這款共享電動車的使用方式和摩拜、ofo等共享單車一樣,利用一款手機APP,輸入車牌號,即可騎上電動車出行。
14日,在南昌某高校,記者找到了這種共享電動車,車身體積不大。只要打開手機APP,按提示輸入車輛尾部的車牌號,即可解鎖。在手機APP上,還能顯示當前電量和預估可運行里程數。根據提示,在完成身份認證后,支付押金即可。費用分別為10分鐘1元、1小時5元和一天30元三種。
“摩拜、ofo能火起來,說明人們的出行需求很大。所以我回來做共享電動車。”畢業于南昌航空大學的熊智說,他是鷹潭人,畢業后在深圳工作,在深圳眼見共享單車從零開始,一步一步成長,感覺出行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他想起當年在南昌航空大學讀書時,學校周邊的租車店生意非常好。“私人租車店經營得那么好,用上科技手段的電動車應該也有好前景。”
熊智發現,無錫一家公司開發了一套共享電動車租賃方案后,選擇成為這家公司在南昌的城市合伙人。去年12月中旬,熊智在某高校投放了第一批40輛電動車。 “在沒有做推廣的情況下,第一天就有了盈利。到現在,運營數據也很漂亮。”熊智告訴記者,隨著盈利增長,他慢慢增加電動車數量。如今,共享電動車已經進入5個大學校園。
與共享單車相比,共享電動車最大的缺點是離不開充電樁。
記者注意到,在南昌的五所高校外,都有熊智設立的管理點,電力不足的電動車就存放于管理點。此外,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電動車需上牌,并且應符合相應的規格。“我們的電動車嚴格按國家標準定制,時速最高30公里,而且還購買了保險。”熊智說,除按國家標準定制電動車外,他們還在車上安裝了GPS定位系統,保證車輛行駛軌跡處于監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