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媒體南航>詳細內容

媒體南航

《江西日報》以“南昌航空大學:打通課程育人‘最后一公里’——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為題報道了我校課程思政改革取得實效

來源:江西日報 作者:宣傳部 攝影: 發布時間:2019-06-03 瀏覽次數: 【字體:

  啟航網訊  6月3日,江西日報A3版要聞以“南昌航空大學:打通課程育人‘最后一公里’——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為題,報道了我校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將教書育人的內涵落實在課堂教學主渠道,真正打通課程思政“最后一公里”,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的消息。

  媒體鏈接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9-06/03/node_189.htm

  全  文

南昌航空大學:打通課程育人“最后一公里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

劉芝平  余海

  “學校開展課程思政試點改革以來,每個專業至少有一門以上專業課程進行了改革。上課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認識到每門專業課都具備潛在的思政教育功能,專業課程在傳播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可以突出價值引領,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這是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制造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課程負責人劉文光老師在全校課程思政工作推進會上與大家分享的改革體驗。

  貫徹落實“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的要求,除了抓好思政課程建設,也要深入推進課程思政改革。日前,南昌航空大學召開課程思政工作推進會,學校各教學單位負責人,(系)部主任、專業負責人,校創新創業課程負責人參會,共同分享經驗,推動課程思政建設。

尋找專業點與育人點的契合

  南昌航空大學黨委書記郭杰忠介紹道,為了找到最容易與學生產生思想共鳴的內容,學校要求各專業課老師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模式,找到專業點和育人點的契合之處,充分挖掘每門專業課程的德育功能,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實現專業授課中知識的傳授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統一,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隱形“課程思政”目的。

  以江善元老師講授的《航空航天概論》為例,江老師在介紹航空科技在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時,結合我國著名航空航天科學家,如錢學森、徐舜壽、黃志千、陸孝彭、顧頌芬等人的感人事跡,講述了他們從海外回歸祖國的過程,展現了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結合自然,深深地感染學生,從而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和樹立獻身國家航空國防的遠大志向。

劉文光老師講授《機械設計》激發學生航空報國情懷

  劉文光老師在講述《機械設計》課程緒論篇時,從C919大飛機研制導入課程講解,引發學生思考機械專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同時嵌入式地介紹原南昌航空工業學院首任院長陸孝彭院士、學校校友向巧院士的生動事跡,激發學生的航空報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從飛機設計理念“為減輕每一克重量而努力”出發,提出一架飛機有千萬個零部件,每一個零件減輕一克,飛機重量便可減輕很多,有利于飛機性能提升,從而激發學生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徐長英老師講述《電子工藝技術實訓》培育學生工匠精神

  《電子工藝技術實訓》課程負責人徐長英老師在進行技能操作示講示演時,講述了2018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梁飛從業多年練就“火眼金睛”,25年從一個普通焊接工人進階成為“金牌焊機師”的優秀事跡,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不斷進取的“科學精神”,從而培養大學生腳踏實地、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課程負責人羅來松老師通過《航空報國的使命擔當》教學視頻,用身邊的典型引領啟發學生,通過這一思政元素的融合,培育學生航空國防情結,夯實學生航空報國的職業發展情懷,引導學生投身航空國防現代化建設,為學校服務航空國防的辦學面向提供支撐。

  國防教育學院曹美龍老師依托學校的航空國防傳統與特色,開設《飛機與戰爭》綜合素質選修課,在課程講授中穿插陸孝彭老校長和優秀校友為代表的昌航人的鮮活實例,讓年輕學子明白航空人的使命擔當,激發同學們的學習動力。

課程思政活起來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一門基于“中國近現代史”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作為課程負責人的廖聲豐老師提出了“問題導向”式教學法、“情景再現”式教學法、對話討論式教學法、“參與—體驗式”教學模式開展課程思政。“問題導向”式教學法以問題為中心,提高學生認識問題的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內容既有針對性,又有實效性。“情景再現”式教學法依據教材創設以歷史事實為主體,以特定情節為線索,巧妙的將音頻、視頻、圖片等融入課堂之中,再現歷史情景,增強課程的趣味性、生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對話討論式教學法”是學生圍繞教師設定的某一問題設計PPT并上講臺講授、演講、辯論等,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從而增強學生的課堂融入度及教學存在感,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該課程還通過學生“課外實地調研”和“課內專題演講”相結合的“參與—體驗式”教學模式,來實現“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有效銜接,使學生由“教學活動的被動者”變成“教學活動的主動者”,由“歷史知識的接受者”變成“歷史知識的探尋者”,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歷史認知。

雷軼老師在《創業概論》課堂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經管學院雷軼老師在進行《創業概論》授課時,將傳統的章節式教學內容重新編排,根據企業創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按時間序列構建知識模塊進行課程教學,并采用角色扮演法、商業游戲法、全景式案例教學法等,加強學生在課程全過程的參與感,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創新意識、激發其創業精神、提升創業技能。課程的全過程參與式學習也有效加深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通過課程學習,學生跨學院聯合組隊,在“互聯網 ”“挑戰杯”、電子商務“三創賽”等大賽的全國總決賽中屢次獲大獎。

  藝術與設計學院徐江華老師圍繞航空產品創意設計,開設航空產品設計模塊化課程,編寫具有鮮明特色的航空產品設計教材;組建開放型的航空產品設計工作室,形成融“思想性、創新性、實踐性”于一體、多學科交叉、滲透的創新教育平臺;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和各類設計競賽,扶持學生創業等。通過“課程鏈——平臺鏈——實踐鏈”這些途徑使得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更貼近實際,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課程思政的關鍵在教師

  教師承擔著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是教書育人實施的主體,也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郭杰忠認為課程思政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把最后的落腳點放在培養人上。

  江善元老師說“課程思政建設要靠教師去落實,需要老師增強育德意識,提升育德能力,并進而養成在課程教學中主動研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覺意識。”

  “搞好專業課的思政教育,授課老師要有強烈的職業精神,要熱愛教育事業,要以身示范、以身作則,要積極從事科學研究,只有深入科學研究,才能獲得知識的真諦,才能更加感染學生追求真理。”劉文光老師認為。

  南昌航空大學副校長劉衛東強調,要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育人意識,切實做到“愛學生、有學問、會傳授、做榜樣”。轉變教師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而輕價值引領的觀念,通過多種方式,引導所有教師樹立“課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為目標,帶動廣大教師既當好“經師”,更做好“人師”。

  為抓好教師這個課程思政的關鍵環節,南昌航空大學在2019年度教師教學比賽中,明確提出要突出課程思政,在教學設計、課堂教授、教學反思三個環節的評分中課程思政都占一定的比例;同時加強教學督導及檢查,在檢查及聽課過程中注重教師教書育人情況,特別是關注教師課程思政實施情況。

課程思政全覆蓋

  南昌航空大學成立了由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為組長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機構,統籌推進課程思政工作,通過了《南昌航空大學課程思政改革試點方案》,規定每個專業至少要一門以上專業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改革試點,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通識課程雖然受益面大,但課程門類有限,要求盡可能多的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改革試點,所有課程都必須深入挖掘拓展課程育人要素,積極開展課程育人。

  目前學校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已開展課程思政試點改革,在此基礎上申報了4門江西省高校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學校在制定2019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切實貫徹立德樹人培養理念,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試點,深入挖掘各門課程育人要素,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通識課程、專業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構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南昌航空大學校長羅勝聯說。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南昌航空大學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將教書育人的內涵落實在課堂教學主渠道,讓課程散發“思政味道”、突出育人價值,使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類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構建起全課程育人的格局,真正做到各類各門課程都“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打通課程思政“最后一公里”,取得了實實在在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