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報】讓文明之風拂潤校園——南昌航空大學開展文明校園創建工作紀實
啟航網訊 6月13日,江西日報A4版以“讓文明之風拂潤校園——南昌航空大學開展文明校園創建工作紀實”為題,報道南昌航空大學將文明創建工作融入學校改革發展大計,正日益成為鍛造理想信念的熔爐、弘揚主流價值的高地、滋養文明風尚的沃土。
媒體鏈接:
http://epaper.jxwmw.cn/html/2019-06/13/content_192083_1133189.htm
全 文:
讓文明之風拂潤校園——南昌航空大學開展文明校園創建工作紀實
王漢定 舒越
校園是筑夢追夢的搖籃。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是高校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南昌航空大學將文明創建工作融入學校改革發展大計,按照領導班子建設好、思想道德教育好、活動陣地好、教師隊伍好、校園文化好、校園環境好等文明校園創建“六好”標準,聚力培養合格、可靠、擔當的時代新人。
如今,這座有著67年歷史的高等學府,正日益成為鍛造理想信念的熔爐、弘揚主流價值的高地、滋養文明風尚的沃土。
立德鑄魂
播下理想信念的種子
“馬克思沒有玩過手機,也沒有坐過飛機,那他的理論現在還有用嗎?”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180111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上,校黨委書記郭杰忠的幽默一問瞬間“點燃”了課堂。
同學們一改“埋頭聽”為“開口說”,頻頻發問,郭杰忠旁征博引、回答意味深長,師生互動頻繁、氣氛熱烈。
建設文明校園,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本。長期以來,昌航始終把精神文明建設擺在學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
學校成立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和文化建設委員會,完善黨委統一指導、黨政齊抓共建、部門協調聯動、院系細化實施、師生全員參與的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格局。同時,把打造有干貨、貼近大學生需求、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思政課堂當作主攻方向,成立“南昌航空大學思政課建設領導小組”,建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牽頭,宣傳、教務、學工、科研、財務、人事等部門共同配合的教學管理機制,全面啟動思政課課堂教學改革試點,實現從灌輸式、填白式教育向啟發式、引領性教育轉變,讓抽象生硬的理論變成了解析現實問題的銳利武器。
每個學期,學校都定期組織思政課教師通過網絡征集、課上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在深入剖析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們“想聽”的問題,及時將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貫穿融入教學,形成既有針對性又系統化的教學專題。
學校還深入挖掘拓展各門課程的德育元素,作為教材講義必要章節、課堂講授內容和學生考核關鍵知識,在知識傳授的同時履行價值引領責任,使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通識課程、專業課程三位一體的思政教育教學體系,思想政治工作得以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2018年,昌航推出“微黨課”活動,普通黨員成為基層黨課教育的主角,圍繞相關主題,結合時政熱點開展講演,讓黨員教育活動真正“活”了起來。
秉承“讓課堂走出教室,讓道理走進頭腦”的理念,昌航的思想政治工作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的廣闊空間。瑞金、三灣、古田、延安、井岡山、蓮花,從革命紀念館到部隊營房、從企業工廠到田間地頭,處處都是思政課堂。
協同育人的效應正逐步彰顯。近年來,學校思政課學生評教平均分均超過95分,并獲第三屆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三等獎各1項。師生為黨的十九大創作的歌曲《我想要入黨——我為中國共產黨打call》風靡網絡。學生們還自發成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習會”等團體,研究成果在全省高校大學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交流會”上獲一等獎一項、三等獎兩項。
培德重教
當好青年學子“引路人”
建設文明校園,教師隊伍是關鍵。
近年來,昌航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在拓展育人體系廣度的同時,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抓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豐富育人內涵、增強育人效果,當好學生“引路人”。
在制度建設上,學校出臺了《關于加強新形勢下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辦法》,促進從教育管理者、一線教師到教職工黨支部等各層面與學生建立聯系,開展師德實踐活動,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在師德監督考核環節,學校把師德規范融入人才引進、職稱評審、課題申報、導師遴選等環節,完善學生評教機制,建立師德投訴舉報平臺,嚴格實施“學術不端零容忍”“師德一票否決制”等規定,嚴抓師德師風。
教師如果一下課就走,與學生接觸太少,如何引導學生?學校在每個學院配備1名專職組織員,實施高校輔導員工作隊伍職稱評審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建立校領導聯系班級制度,每個校領導聯系一兩個班級,為研究學生思政教育與管理工作搭建平臺;建立“書記面對面”“校長約吧”等平臺,讓書記和校長每月與百余名學生進行對話式分享,為學生解答人生在哪里用力、如何用心、做什么樣的人等問題;建立職能部門協同育人機制,設立大學生思政教育與管理工作委員會,從學業、品行、就業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全程導航”。
學校還持續開展了師德演講比賽、師德論文評比、師德先進事跡報告會等主題教育活動,彰顯教師風采、弘揚師德魅力,形成師德建設價值導向;每年面向新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理想與道德教育、學風和學術規范教育等活動,引導青年教師自覺樹立“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第一責任”意識;深入推進廉政文化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廉潔從教、廉潔從政、廉潔從學蔚然成風。
如今,在昌航,一大批“江西省教育系統師德先進個人”“江西省師德師風先進個人”“江西省‘張麗莉式’優秀教師”“全省高校思政教育先進工作者”“全省高校優秀思政課理論教師”“全省高校優秀輔導員”活躍在教書育人一線,潛心三尺講臺,書寫治學故事,為萬千學子筑夢引路。
環境育人
讓文明成為校園最美風景
垃圾中轉房四面墻上,天藍、云白、金燦燦的向日葵鋪陳,色彩大膽而“養眼”;窨井蓋上,飛機、火箭、航空發動機,形象清新而呆萌……春日,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學生們用畫筆,將一些和景觀不太和諧的建筑裝扮成校園新景。
3月以來,昌航以“文明美麗校園創建”為主題的學雷鋒月系列活動持續開展,大學生志愿者們活躍在校園各個角落——航空大道的噴泉旁,撈起水池里的垃圾;“三錢”廣場邊、陸孝彭院士塑像附近, 去除“牛皮癬”;航空文化園內的殲-8、強-5旁,清洗機身上的污漬。
從學校領導到每一位師生員工,人人參與文明校園創建。大家對各類不文明行為進行勸阻、開展義務勞動日活動、規范單車擺放和行駛,節糧節水節電、文明餐桌、光盤行動,一系列“節約型”校園的文明養成教育常態化開展。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學校打出了環境綜合整治組合拳,盡力為大學生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環境。加強啟航網、校報、校刊宣傳櫥窗、藝術展覽展示空間等校園文化載體建設;加強校園規劃和建設,做好綠化美化亮化,實現實用、審美、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
“在‘實’‘細’‘小’上做文章,讓文明成為一種自覺習慣、一種大學文化,使文明校園建設凸顯‘昌航氣象’。”校長羅勝聯表示。
齊抓共管的創建行動讓學校環境發生了可喜變化,校園干凈整潔,宣傳櫥窗展示著師生風采,教學樓走廊懸掛著名人、名言及優秀校友感言,大到一室一樓,小到一樹一景,都成為昌航人內心特有的“精神標記”和強有力的“聚合力”,達到了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成風化人
讓優秀文化成為涵養文明的沃土
五四青年節前夕,英雄航天員陳冬走進昌航,以“與夢想對話”為題,為千名青年學子一道舉辦了一場“青春暢談會”,將夢想的種子、逐夢的勇氣播撒在學子的心田。
作為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國防科技工業全國軍工文化教育基地,鮮明的航空國防特色為昌航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學校積極構建以航空國防文化為特色的文化育人格局,將航空國防文化深深植入師生的血脈。
每年4月的“中國航天日”主題文化周是昌航校園文化的一張名片。學校邀請英雄航天員聶海勝、劉旺,國防大學教授房兵、徐焰走進校園,暢談人生和理想,讓學生對于“航空報國”有更多維度的深入思考;開展的航模制作與飛行體驗開放日、“愛在空天”航空航天文化作品義賣,有效拓展了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
不僅是文化周,學生日常的活動也與航空國防緊密聯系。學校在全國首創“學生軍訓教官兼任班級管理員制度”,每年從大二近6000名學生中,精挑細選200名品學兼優的學子,擔任學生軍訓教官兼班級管理員,負責大一新生軍訓及協助輔導員管理班級日常事務,讓“團結務實、令行禁止”的軍人作風在全校蔚然成風。學校還先后舉行了“尋訪建軍之路”社會實踐活動,組織數百名師生參演 “強軍戰旗紅——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赴南昌慰問演出”、大型文獻紀錄片《鐵軍出征》等。
此外,昌航還注重發掘江西的紅色文化資源,以紅色基因鑄魂,先后與小平小道、耀邦陵園、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八一起義紀念館等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開展“信的力量”紅色家書誦讀會、重走井岡山“挑糧小道”、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師生成為紅色革命精神的守護者和實踐者。
學校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華經典誦讀工程”“與信仰對話,與經典同行”讀書工程、京劇《望江亭》《西京故事》進校園、“校園原創文化經典推廣行動”、精品話劇《陸孝彭》巡演等活動進一步豐富了立德樹人活動陣地,在課本教材之外構建了學生成長空間,為他們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
建設文明校園,活動陣地是抓手。“學校高度注重充分運用新媒體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學生聚集在哪里,就把工作陣地建在哪里。”校黨委副書記黃士安介紹,利用校報、網站、微信公眾號等重點平臺,用符合青年人的話語體系講好昌航故事、傳播昌航聲音,讓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釋放最大正能量,成為立德樹人新陣地。學校還持續組織開展“感動昌航”魅力大學生、“成才路上好青年”“大學生自強之星”等先進選樹活動,邀請邱娥國、何玲、許諾、李清華等先進典型分享奮斗歷程,激勵青年學子向上向善。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深化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聚力構建多方協同的‘三全’育人新格局,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郭杰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