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媒體南航>詳細內容

媒體南航

【疫情防控】《江西新聞》以“疫情防控要堅持法治思維”為題報道我校聶平平教授文章

來源:江西新聞客戶端 作者: 攝影: 發布時間:2020-02-19 瀏覽次數: 【字體:

6f1a8975cea941e2bdc5ecce341109f7.jpg

  啟航網訊  2月17日,《江西新聞》以“疫情防控要堅持法治思維”為題報道我校聶平平教授文章。

  媒體鏈接:http://m.jxxw.com.cn/v4/index.php?c=Web_News&m=news_detail_v5&channleId=%E5%A4%A9%E4%B8%8B&siteId=55&contentid=119019057

  原文:

疫情防控要堅持法治思維

作者:聶平平(南昌航空大學文法學院教授)

  鼠年歡慶的序幕正待拉開,一場突如其來、猝不及防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驟然籠罩在中華大地之上。這是一場公共衛生領域的惡性突發事件,對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構成了嚴峻挑戰。在2020年2月5日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堅持法治思維、依法防控,是打贏這場戰役的有力保障。

  一、法治是治國之重器,疫情防控要補齊立法短板和弱項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也是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根本遵循。從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到疫苗管理法、藥品管理法等,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們發現在疫情防控的相關立法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需要補齊,如:進一步從立法層面完善疫情報告和發布的內容、程序、方式、時限;進一步擴大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調整范圍,加大打擊和懲治亂捕濫食野生動物行為的力度等。2020年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認真評估傳染病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盡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隨著相關法律的修繕,不僅野生動物保護力度會得到加強,疫情防控的制度堤壩也將更加牢固。

  二、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疫情防控要慎用行政思維

  當前,內地省市均已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各級政府依法具有了劃定控制區域,停工、停業、停課,臨時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和設備,實施交通衛生檢疫等應急處置權。授予地方政府這些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權,對于防控疫情無疑非常重要,但這絕不意味著,應急處置權就可以濫用,而是要求地方政府在處置重大突發事件中要把法治思維貫穿到疫情防控全過程。一些地方政府出現了不當行政行為,過于“硬核”的措施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利。我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采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在疫情防控的緊急狀態下,必然涉及到公民權利的消減,即為了防控疫情的需要,國家可以通過采取隔離治療、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宣布或認定疫區等措施對公民的自由進行限制,但對公民權利的消減必須遵循法治的基本原則,必須遵守憲法、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條文規定。

  三、宣揚法治、公開疫情,莫讓謠言裹挾輿論

  疫情防控連同與之相伴的謠言治理,是檢驗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試金石。今天,中國社會已經進入自媒體時代,網絡謠言傳播的速度和危害是2003年非典時期所不可比的。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當公開信息缺失,各類謠言就甚囂塵上,這不僅有損政府公信力,甚至導致疫情在更大范圍內的蔓延和擴散。國務院在今年1月24日發布公告表示:對涉及緩報、瞞報、漏報疫情,落實防控措施不力,導致疫情擴散等嚴重后果的重要問題線索,國務院督查組將直接派員進行督查,經查證屬實的,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因此,根據突發事件應對的相關法律法規,引導群眾積極應對疫情,不傳謠造謠、不瞞報疫情、不抗拒排查隔離防控措施,疏導化解矛盾糾紛,幫助群眾正確理解不走親訪友、不聚餐、不群集的重要性,確保社會穩定和疫情防控的有序推進,讓疫情防控成為生動的法治宣傳和實踐課。懲治造謠傳謠只是辟謠的治標之舉,及時回應和主動信息公開才是治本之策。因此,疫情公開是一項低成本、高效率且最為基礎性的法治原則,也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有效應對危機管理的根基所在。

  四、法者、治之端也,唯有法治方得正義

  一場疫情,折射出人生百態。就在全國多地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我們看到了堅守崗位的醫務人員,看到了醫療戰線馳援湖北的逆行者,看到了慷慨捐助的社會人士,看到了深入疫情一線的媒體記者,看到了祈禱祝福的善良網民,他們在為抗擊疫情并肩作戰,攻克時堅。當然,也看到了一些地方封村封路、過度執法;看到了一些民眾刻意隱瞞、拒絕管控、逃避隔離;疫情的發展會導致防疫物資需求的爆發式增長,不乏有人坐地起價,高價售賣防疫物資;還有人肆意發布虛假信息,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以上種種不法行為對疫情防控帶來干擾,令人擔憂。依法嚴懲利用疫情危害公共安全和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才能最大限度保障疫情防控秩序和社會秩序。黨中央、國務院依據憲法、傳染病防治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從依法出臺各種疫情防控指導意見,到依法做好疫情報告發布,再到依法查處哄抬物價等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把法治精神貫穿到了疫情防控全過程。事實證明,堅持依法防控,不僅是增強“免疫力”、提高“戰斗力”的良方,也讓疫情防控更加精準有效。

  法治是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其本意是一個約束各方、形成共識的治理方式。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凝聚著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疫情防控是一場生動的法治公開課,我們要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工作,堅持法治思維戰勝疫情,把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治理效能,在處置重大突發事件中推進法治建設,筑牢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法治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