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茂生教授解讀英國劍橋學術傳統與倫理視閾中王爾德的道德關懷
劉茂生教授為我校師生做學術講座(攝影 吳希茜)
啟航網訊 9月27日下午,英美文學博士后、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劉茂生教授蒞臨我校,在外語樓為我校師生介紹了英國劍橋學術偉大傳統,并從倫理批評視域探究了王爾德童話、小說和戲劇的社會道德關懷。
劉教授首先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現了英國劍橋及其學術傳統。劉教授從國王學院后院中刻有徐志摩《再別康橋》詩句的石頭開始,將話題引向英國劍橋;通過引述西爾維婭·普拉斯、特德·休斯和塞繆爾·柯勒律治等詩人對劍橋的評論,配以康橋、嘆息橋、河畔金柳等自然景觀和溫莎城堡、伊頓公學、莎士比亞故居、華茲華斯故居等人文建筑,加上88位諾貝爾獎得主的龐大陣容,強有力地論證了英國劍橋“注重傳統、注重歷史”,并強調劍橋學術傳統的內涵在于劍橋學者“基于自身的核心價值(即思想和表達的自由、各族平等),以孜孜不倦的執著精神對學術進行探討、以科學有效的方法解決學術問題,致力于為社會奉獻最高水平的教育與研究”。
當劉教授談到英國文學的偉大傳統和文學批評的道德傾向時,他指出,英國劍橋文學教育的精髓在于強調“文本”和“細讀”,利維斯《偉大的傳統》不但追溯了19世紀英國小說的文學傳統,更使得文學的文本批評逐步走向道德批評和文化批評,從而凸顯出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可能空間。
隨后,劉教授以英國唯美主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王爾德及其作品為例進行了文學作品的倫理批評解讀,指出王爾德戲劇關注社會與道德問題,其中表現出的愛情倫理、政治倫理等問題均涉及現實中的道德倫理關懷。
最后,劉教授就“如何引領研究生進入文學研究殿堂”的問題作出了自己的回答,鼓勵研究生從跨學科研究的高度出發,將文學和語言學、翻譯研究相結合,確立自己的學術興趣,并在實施過程中多聽講座、注重交流和積累。與此同時,劉教授表達了加強校際合作與交流的美好愿望,并祝文學研究走向繁榮。